2025年06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案件
5 4/5 3 4 5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男子戴面具“易容”后连偷6户人家
· 员工“套购”免税品盗售有税赠品获刑
· 非法捕蛇售卖被判刑并赔偿
· 检察建议助打假护农守护“中原粮仓”
· 超龄劳动者请求赔偿误工费获法院支持
· 临沂公安接警后5小时抓获惯偷
· 妯娌假扮“网恋男友”诈骗54万元
· 夫妻俩非法转卖医保药品均获刑
· 为“义气”包庇发小被判6个月

检察建议助打假护农守护“中原粮仓”

( 2025-06-2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案件
□ 本报记者  赵红旗
□ 本报通讯员 朱成兴

  “前些年俺买了假化肥,造成小麦绝收!今年俺家小麦颗粒饱满,丰收了!打掉这帮坑农害农的不法分子大快人心!”近日,面对来访的河南省内乡县人民检察院干警,正在忙着卖粮的农民陈某难掩内心激动。
  2022年5月,内乡县部分农户购买使用某品牌的化肥后,导致生长期内的小麦大片枯萎,农户怀疑化肥有假,遂报警求助。公安机关迅速行动,立案侦查。经初步侦查,该案涉及面广、案情复杂、被害人多,特意邀请内乡县检察院提前介入侦查,共同研究侦办方向及证据固定等问题。
  侦查期间,因涉案地域广、人员成分复杂、生产窝点隐蔽,公安侦查人员远赴湖北随州及河南安阳、郑州等地,通过逐笔核实生产时间、销售数量、相关鉴定报告等证据材料,进一步补充巩固证据。经过3个多月的侦查,河南省某科技研究公司实际控制人单某等10人生产销售伪劣氮磷钾复合肥的犯罪事实逐步露出水面。
  经查,自2021年3月至案发,为牟取更大利润,单某伙同公司股东王某等人,先后与湖北、河南等4家农资生产公司串通合谋,使用其他原料替代钾或添加少量钾肥的方式,大肆生产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某品牌复合肥510余吨,以每吨明显低于市场价1700元至2500元的价格销往河南、湖北两省的10余个县(市)的农资市场,销售金额达160余万元,严重扰乱农资市场经营秩序,非法侵害农户合法权益,造成小麦减产绝收,危害粮食安全。
  2022年9月,内乡县公安局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将单某等10名犯罪嫌疑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2023年10月16日,内乡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处单某等10人有期徒刑8年至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共计160万元。同年12月27日,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二审中发现原判认定部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遂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
  2024年12月26日,内乡县法院重审后作出判决,单某等10人均被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7年6个月至1年,并处罚金共计195万元。2025年4月28日,南阳市中院作出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
  案件办结后,内乡县检察院结合办案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向县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加强对化肥等农资的监管,对制售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行为进行严查,进一步规范县域农资销售市场秩序,强化法治宣传,全力服务保障中原粮仓建设。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单位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打击治理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工作专项活动。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成立联合执法专项小组,到乡镇农资销售站点进行现场抽查,并开展普法宣传。截至目前,共向农民发放农资识伪辨假等法律法规和安全宣传资料3万份,有效规范了全县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化肥是农民种植农作物时的重要生产物资,对农作物的生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行为人为牟取非法利益,生产、销售不合格的化肥销售金额达5万元,即构成刑事犯罪。在依法严厉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应加大对农民的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坚决不购买来历不明、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农资产品,以免上当受骗。”办案检察官李玉军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