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周孝清 □ 本报通讯员 龙浩然 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首批禁毒示范城市”称号、连续14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近年来,江西省景德镇市平安建设取得瞩目成绩。 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与景德镇推进平安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密不可分。景德镇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春平近日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景德镇近年来以党建引领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党建引领为中心、推行“党建+”的“一个中心、三个融合”工作模式,将党建力量根植内心,实现党建与特色队建、党建与基层网格、党建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谱写平安建设工作新篇章。 “党建+特色队建”筑牢平安根基 乐平市后港镇村民彭某、黄某与鲁某发生口角,黄某、彭某朝鲁某脸部击打,鲁某在躲避时闪了腰。经鉴定,鲁某腰椎骨折,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二级。检察机关认为黄某、彭某的伤害行为与鲁某受伤之间难以认定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遂作出不起诉决定。 鲁某对此决定不服,故而提出申诉。双方矛盾经多次调解仍无法化解。不久前,后港镇政法特派员吴少灏了解情况后,坚持情理法结合、多次上门调解安抚双方情绪。同时,邀请人民监督员担任听证员召开公开听证会,对检察机关的决定进行释法说理,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最终,黄某、彭某赔偿鲁某,双方达成和解。 这起案例是景德镇政法特派员化解矛盾的生动实践。据了解,景德镇市委政法委建立“政法委员+政法特派员”工作机制,于2023年10月底在全市政法机关选拔53名40岁以下、有矛盾纠纷调处经验的干警担任乡镇(街道)政法特派员,派驻乡镇街道协助政法委员开展工作,提升基层政法工作质效。目前,全市政法特派员已经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150余场次,化解矛盾纠纷600多件。 此外,景德镇市委政法委体系化构建政治轮训平台,建立全省首个市级政法干部政治轮训基地和市政法系统干警教育培训基地,确定现场教学点6个,培育精品课程70余节,组织干警培训50余次,参训5000余人,全面提升干警政治素养。 “党建+基层网格”增强服务实效 去年,一场暴雨如注,乐平市众埠镇南山村水库堤坝出现宽1.8米的裂口,面对紧急情况,南山村党支部书记方光辉第一时间带领11名党员干部赶到现场冒雨奋战,经过5个多小时紧张抢修,30多根木桩被一一打下,70余只蛇皮袋装满泥沙,砌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据介绍,景德镇建立健全“党(工)委+党支部+网格队伍”组织体系,将党委与综合网格深度融合。去年,网格由1682个调整至3082个,网格员同步调整配备到位。网格员用脚步丈量网格、用服务凝聚民心、用担当守护平安,着力打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每个社区都设立党委,每个网格都设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服务治理实效。”景德镇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陈兴达介绍说,全市8000余名党员,到共建社区和居住地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报告”,推动网格支部建设和党建工作力量深度融合。 如今,在景德镇,网格已成为群众与社区沟通的桥梁,把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最后一米”。 “党建+红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今年63岁的方永红是景德镇市公安局退休干警,也是“老方说党史”宣讲团的领头人。他从小对党有着特殊感情,尤其爱听革命故事,每天都会聆听身边的老红军、老八路讲党史、军史,并产生了研究党史、传播党史的兴趣。他不断学习和收集党史资料,通过生动的讲述方式,将党史知识传递给身边的群众和同事。由于他的讲述深受大家喜爱,景德镇市公安局开始大力发掘和推广这一新颖的宣传教育方式。 2021年,景德镇市公安局选拔18名业务能手、先进典型、理论“达人”组成“老方说党史”小分队。如今小分队已经发展成由52名宣讲主力、83名后备宣讲员组成的宣讲团。宣讲团深入各单位、学校、社区开展宣讲活动1000余场,直接受众20万余人次,间接受众100万余人次,广受群众好评。 2018年,第一篇“老方说党史”文章在市公安局微信群发表,受到广泛转载、点赞,好评如潮。从2019年开始,市公安局通过“瓷都民警之家”微信公众号推送“老方说党史”专栏。5年来,“瓷都民警之家”持续推出“老方说党史”学习专栏1980余期,获点赞50多万个。 据了解,“老方说党史”宣讲团入选江西省机关党建品牌创新优秀案例,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去年,“老方说党史”宣讲团被江西省公安厅授予集体二等功。

|
|
厚植党建底色 提升平安成色
|
景德镇政法机关推行“党建+”为平安建设赋能
|
|
|
( 2025-04-1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周孝清 □ 本报通讯员 龙浩然 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首批禁毒示范城市”称号、连续14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近年来,江西省景德镇市平安建设取得瞩目成绩。 一块块沉甸甸的奖牌,与景德镇推进平安建设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密不可分。景德镇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春平近日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景德镇近年来以党建引领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党建引领为中心、推行“党建+”的“一个中心、三个融合”工作模式,将党建力量根植内心,实现党建与特色队建、党建与基层网格、党建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谱写平安建设工作新篇章。 “党建+特色队建”筑牢平安根基 乐平市后港镇村民彭某、黄某与鲁某发生口角,黄某、彭某朝鲁某脸部击打,鲁某在躲避时闪了腰。经鉴定,鲁某腰椎骨折,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二级。检察机关认为黄某、彭某的伤害行为与鲁某受伤之间难以认定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遂作出不起诉决定。 鲁某对此决定不服,故而提出申诉。双方矛盾经多次调解仍无法化解。不久前,后港镇政法特派员吴少灏了解情况后,坚持情理法结合、多次上门调解安抚双方情绪。同时,邀请人民监督员担任听证员召开公开听证会,对检察机关的决定进行释法说理,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最终,黄某、彭某赔偿鲁某,双方达成和解。 这起案例是景德镇政法特派员化解矛盾的生动实践。据了解,景德镇市委政法委建立“政法委员+政法特派员”工作机制,于2023年10月底在全市政法机关选拔53名40岁以下、有矛盾纠纷调处经验的干警担任乡镇(街道)政法特派员,派驻乡镇街道协助政法委员开展工作,提升基层政法工作质效。目前,全市政法特派员已经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并组织召开联席会议150余场次,化解矛盾纠纷600多件。 此外,景德镇市委政法委体系化构建政治轮训平台,建立全省首个市级政法干部政治轮训基地和市政法系统干警教育培训基地,确定现场教学点6个,培育精品课程70余节,组织干警培训50余次,参训5000余人,全面提升干警政治素养。 “党建+基层网格”增强服务实效 去年,一场暴雨如注,乐平市众埠镇南山村水库堤坝出现宽1.8米的裂口,面对紧急情况,南山村党支部书记方光辉第一时间带领11名党员干部赶到现场冒雨奋战,经过5个多小时紧张抢修,30多根木桩被一一打下,70余只蛇皮袋装满泥沙,砌成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据介绍,景德镇建立健全“党(工)委+党支部+网格队伍”组织体系,将党委与综合网格深度融合。去年,网格由1682个调整至3082个,网格员同步调整配备到位。网格员用脚步丈量网格、用服务凝聚民心、用担当守护平安,着力打通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每个社区都设立党委,每个网格都设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服务治理实效。”景德镇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陈兴达介绍说,全市8000余名党员,到共建社区和居住地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报告”,推动网格支部建设和党建工作力量深度融合。 如今,在景德镇,网格已成为群众与社区沟通的桥梁,把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最后一米”。 “党建+红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今年63岁的方永红是景德镇市公安局退休干警,也是“老方说党史”宣讲团的领头人。他从小对党有着特殊感情,尤其爱听革命故事,每天都会聆听身边的老红军、老八路讲党史、军史,并产生了研究党史、传播党史的兴趣。他不断学习和收集党史资料,通过生动的讲述方式,将党史知识传递给身边的群众和同事。由于他的讲述深受大家喜爱,景德镇市公安局开始大力发掘和推广这一新颖的宣传教育方式。 2021年,景德镇市公安局选拔18名业务能手、先进典型、理论“达人”组成“老方说党史”小分队。如今小分队已经发展成由52名宣讲主力、83名后备宣讲员组成的宣讲团。宣讲团深入各单位、学校、社区开展宣讲活动1000余场,直接受众20万余人次,间接受众100万余人次,广受群众好评。 2018年,第一篇“老方说党史”文章在市公安局微信群发表,受到广泛转载、点赞,好评如潮。从2019年开始,市公安局通过“瓷都民警之家”微信公众号推送“老方说党史”专栏。5年来,“瓷都民警之家”持续推出“老方说党史”学习专栏1980余期,获点赞50多万个。 据了解,“老方说党史”宣讲团入选江西省机关党建品牌创新优秀案例,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去年,“老方说党史”宣讲团被江西省公安厅授予集体二等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