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吴凰汇 温世宁
清晨,东兴口岸繁忙的商贸往来奏响经济发展活力乐章;西湾步道游人如织,滨海风光令人流连忘返;京族三岛,独弦琴声悠扬回荡,传递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边关和美,源自法治的呵护。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两级法院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法为盾守好祖国“南大门”,为边疆稳定与发展保驾护航,用实绩交出一份份“平安答卷”。 铁腕打击犯罪 “现在开庭!”2024年8月28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由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梁文担任审判长的一起走私珍贵动物制品案件正式开庭审理。 国以安为宁,民以安为乐。2024年,防城港市两级法院在打击犯罪的道路上步履铿锵,依法受理各类破坏社会稳定、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刑事案件1878件3273人。数字的背后,是法院干警夜以继日的努力,是对犯罪分子的有力震慑,也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2024年,全市法院审理走私犯罪案件260件600人,让妄图通过走私破坏边疆秩序的不法之徒无处遁形;审理妨害国(边)境管理案件283件556人,严守边疆防线;审理涉黑恶案件10件30人,追缴涉黑恶财产224.43万元,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聚焦涉民生领域犯罪,全市法院同样毫不手软。2024年,审理高空抛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危险驾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案件174件182人,让群众生活环境更加安全;审理电信诈骗、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案件210件387人,其中乐某勇等6人诈骗案入选广西法院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此外,紧盯家庭、婚恋、邻里、债务、特殊群体等重点领域,排查并化解风险隐患112件,为群众安居乐业筑牢了坚实防线。 深耕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重在细微处见真章。2024年,防城港市两级法院新收案件数量同比下降5.23%。这一令人欣喜的变化,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体现。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防城港市两级法院秉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健全多元解纷机制,借助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市场化调解等多种方式,成功化解纠纷7000多件。港口区人民法院巧用“特邀调解+司法确认”方式定分止争,使得受理案件数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上思县人民法院在蔗区推行“法院+公安+司法+政府+村委”五方联动机制,让涉蔗纠纷在源头得以化解。 “终于拿到货款,可算安心了。”上思县的林某感慨万分。林某将自家成材的桉树交由李某运输售卖,却被拖欠两万多元货款。2024年11月1日,上思县法院在妙法庭联合“全国法院先进工作者调解信访工作室”,成功调解这起销售代理合同纠纷,让林某的权益得到维护。 全市法院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针对未成年人失管、边境偷渡、医保诈骗等社会治理难点问题,精准发出司法建议23份,反馈率达95.7%。其中,关于规范未成年人住宿管理的司法建议被评为自治区法院优秀司法建议。防城港中院还发出服务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助力行政机关堵塞管理漏洞,提升治理效能。 加强民族团结 防城港市江平镇是京族唯一聚居地,有着独特的文化风情。江平法庭因地制宜,挂牌成立“哈亭调解室”,联合京族村支书、“哈亭”亭长、人大代表等多方力量,共同为京族群众化解烦心事,探索出“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边海稳定”的八步解纷法。 “父亲年纪那么大,我们还在这吵,说出去让人笑话。算了,不争了!”在江平镇一片芭蕉林前,江平法庭法官将法庭“搬”到当事人黄大爷家附近,还邀请村委干部和调解员共同调解这起涉京族群众的宅基地使用纠纷。在众人努力下,原被告三兄妹终于放下成见,原告当庭撤回起诉。 防城港法院将审判执行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一系列特色司法服务平台。京族“哈亭”调解、中越商事纠纷特别巡回法庭、壮汉双语调解……特色平台如同播撒的“石榴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次次深入田间地头调解矛盾,一场场流动法庭现场定分止争,一遍遍村前屋后开展普法宣传……防城港法院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在南疆国门绘出一幅幅生动和谐的法治风景线。

|
审理走私犯罪案件260件妨害国(边)境管理案件283件
|
防城港法院以法为盾守好祖国“南大门”
|
|
|
|
( 2025-04-0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吴凰汇 温世宁
清晨,东兴口岸繁忙的商贸往来奏响经济发展活力乐章;西湾步道游人如织,滨海风光令人流连忘返;京族三岛,独弦琴声悠扬回荡,传递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边关和美,源自法治的呵护。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两级法院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法为盾守好祖国“南大门”,为边疆稳定与发展保驾护航,用实绩交出一份份“平安答卷”。 铁腕打击犯罪 “现在开庭!”2024年8月28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由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梁文担任审判长的一起走私珍贵动物制品案件正式开庭审理。 国以安为宁,民以安为乐。2024年,防城港市两级法院在打击犯罪的道路上步履铿锵,依法受理各类破坏社会稳定、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刑事案件1878件3273人。数字的背后,是法院干警夜以继日的努力,是对犯罪分子的有力震慑,也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2024年,全市法院审理走私犯罪案件260件600人,让妄图通过走私破坏边疆秩序的不法之徒无处遁形;审理妨害国(边)境管理案件283件556人,严守边疆防线;审理涉黑恶案件10件30人,追缴涉黑恶财产224.43万元,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 聚焦涉民生领域犯罪,全市法院同样毫不手软。2024年,审理高空抛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危险驾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案件174件182人,让群众生活环境更加安全;审理电信诈骗、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案件210件387人,其中乐某勇等6人诈骗案入选广西法院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此外,紧盯家庭、婚恋、邻里、债务、特殊群体等重点领域,排查并化解风险隐患112件,为群众安居乐业筑牢了坚实防线。 深耕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重在细微处见真章。2024年,防城港市两级法院新收案件数量同比下降5.23%。这一令人欣喜的变化,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体现。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防城港市两级法院秉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健全多元解纷机制,借助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市场化调解等多种方式,成功化解纠纷7000多件。港口区人民法院巧用“特邀调解+司法确认”方式定分止争,使得受理案件数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上思县人民法院在蔗区推行“法院+公安+司法+政府+村委”五方联动机制,让涉蔗纠纷在源头得以化解。 “终于拿到货款,可算安心了。”上思县的林某感慨万分。林某将自家成材的桉树交由李某运输售卖,却被拖欠两万多元货款。2024年11月1日,上思县法院在妙法庭联合“全国法院先进工作者调解信访工作室”,成功调解这起销售代理合同纠纷,让林某的权益得到维护。 全市法院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针对未成年人失管、边境偷渡、医保诈骗等社会治理难点问题,精准发出司法建议23份,反馈率达95.7%。其中,关于规范未成年人住宿管理的司法建议被评为自治区法院优秀司法建议。防城港中院还发出服务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助力行政机关堵塞管理漏洞,提升治理效能。 加强民族团结 防城港市江平镇是京族唯一聚居地,有着独特的文化风情。江平法庭因地制宜,挂牌成立“哈亭调解室”,联合京族村支书、“哈亭”亭长、人大代表等多方力量,共同为京族群众化解烦心事,探索出“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边海稳定”的八步解纷法。 “父亲年纪那么大,我们还在这吵,说出去让人笑话。算了,不争了!”在江平镇一片芭蕉林前,江平法庭法官将法庭“搬”到当事人黄大爷家附近,还邀请村委干部和调解员共同调解这起涉京族群众的宅基地使用纠纷。在众人努力下,原被告三兄妹终于放下成见,原告当庭撤回起诉。 防城港法院将审判执行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一系列特色司法服务平台。京族“哈亭”调解、中越商事纠纷特别巡回法庭、壮汉双语调解……特色平台如同播撒的“石榴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次次深入田间地头调解矛盾,一场场流动法庭现场定分止争,一遍遍村前屋后开展普法宣传……防城港法院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在南疆国门绘出一幅幅生动和谐的法治风景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