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法治
|
|
□ 本报记者 王春
近期,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某企业以相同案由在该国境内法院密集起诉我国58家企业(其中包含浙江省绍兴市7家企业),要求退还货款并支付高额违约金,引发跨境贸易风险。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以下简称浙江省贸促会)指导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绍兴市委员会(以下简称绍兴市贸促会)迅速行动,帮助4家涉案企业积极应诉,最终成功挽回损失600多万元人民币。 跨境恶意诉讼突袭 2025年1月8日,绍兴一家纺织品有限公司向绍兴市贸促会商事调解中心申请调解。该公司陈述,其收到柯桥区人民法院轻纺城法庭的电话,称有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法院资料需要送达。 该公司在2024年10月份,已经收到过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经济法院送达的资料,案件材料显示其被塔什干的一家企业起诉,要求“退回”货款并承担高额违约金,该公司当时并未理会。现又接到法院电话,该公司有点不知所措,既怀疑是诈骗电话,又怕真被乌兹别克斯坦企业起诉。若真被起诉,法院的送达资料是否应当接收? 专职调解员认为如果案件已进入诉讼程序,最好由律师介入,于是推荐了北京盈科(绍兴)律师事务所的陈娟律师。 陈娟经与法庭确认确实有多家绍兴企业涉及境外诉讼,需要送达资料。在深入调查中,陈娟发现绍兴企业与乌兹别克斯坦买家的普遍交易模式存在风险漏洞:绍兴企业与乌兹别克斯坦买家未签订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乌兹别克斯坦买家委托第三方清关公司进行进口清关,同时又委托第四方公司代为支付货款,绍兴企业向乌兹别克斯坦买家提供空白盖章件文本以便于第四方公司代为付款。 出于职业敏感性,陈娟认为本次涉诉企业很可能不止一家,于是又重新向轻纺城法庭核实其他企业的送达情况,同时建议该公司积极接收法院送达资料,以便了解案件情况,及时制定应对策略,防止乌兹别克斯坦的法院缺席审判。 经绍兴市贸促会调查发现,2025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该公司以相同案由在乌兹别克斯坦当地法院开庭审理的案件高达65件,涉及我国58家企业,其中绍兴7家,案件高度疑似恶意诉讼。 绍兴市贸促会第一时间联系浙江省贸促会在全省范围内对涉外贸易企业发布风险预警,同时主动摸排绍兴涉案企业情况,精准联系尚未收到传票的企业,组织7家涉诉企业召开紧急磋商会,密切掌握企业应诉情况。 跨部门联动破局 由于涉及面广、案件密集、时间紧,1月17日,绍兴市贸促会快速反应,紧急联系了开庭公告名单里的所有涉诉绍兴企业,一一说明情况,并于1月18日上午召开了涉诉企业座谈会。 座谈会上,各企业表示之前曾多次收到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律师函,也接到过自称为法院的电话,但以为是诈骗信息,未予理会。 会后,4家涉诉企业委托应诉。陈娟与盈科乌兹别克斯坦分所律师组成应诉团。由陈娟对接绍兴涉诉企业,深入了解案件细节,理清交易路径,协助企业收集、整理证据,同时两国律师克服语言和时差障碍,联合制定诉讼策略。 针对此次贸易纠纷问题,1月22日,绍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召开“越地东‘枫’涉外法治服务联盟专题协商会议”,绍兴市贸促会联动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及涉外商事法律专家库成员,研究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纠纷的措施路径,商讨有关预警措施。 一方面,组织专家向涉诉企业详细分析利弊,若乌兹别克斯坦企业在该国境内法院胜诉,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通过司法协助对其生效判决申请承认与执行;另一方面,通过浙江省贸促会发函致乌驻华大使馆、投资工业与贸易部驻华代表处,请求关注此次大规模诉讼事件。 在与7家涉案企业充分沟通、分析利弊后,绍兴市贸促会最终推动4家企业积极应诉。经法律团队全力抗辩,2025年2月,乌兹别克斯坦的法院经审理后陆续作出裁决,以“原告未提交合同原件”“管辖权归属中国”为由终止审理,4家企业全部成功维权。 构建长效防护网 针对未应诉企业可能面临的“缺席审判”风险,浙江贸促系统建立持续预警机制,并依托与法院建立的诉调对接等合作机制,持续关注乌兹别克斯坦的法院相关开庭信息,及时向涉诉企业预警。 陈娟认为,该案件揭示了外贸企业在与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进行贸易时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特别是在交易模式不规范的情况下,容易被境外企业利用进行恶意诉讼。通过律师的专业应对和政府的支持,案件最终得到解决。企业应从中吸取教训,改进交易模式,增强法律意识,防范类似风险。 对此,绍兴市贸促会将围绕“稳外贸”重点工作,深化服务功能,拓展“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服务”全链条商法服务。 一是健全事前经贸预警风险防控体系。通过预警发布、典型案例、“法治体检”等,引导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合规建设,提升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及应诉能力。 二是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效。开展涉外商事法律服务季系列活动,围绕贸易促进、投资服务、企业赋能、人才培育四大重点领域,部门协同,市县联动,提升涉外法律服务供给。 三是推动事后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深化诉调对接机制,设立涉外商事纠纷调解“共享法庭”,帮助更多企业利用调解手段解决国际商事纠纷。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对乌兹别克斯坦贸易出口额837.6亿元,其中浙江省160.8亿元,占比约20%。 面对国际经贸复杂环境,浙江贸促系统将持续开展涉外商事法律服务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合规培训、“法治体检”等多种形式,提升涉外商事法律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企业“走出去”涉外法律风险防范应对机制,打响“涉外纠纷找贸促”品牌。

|
出口企业遭遇“诉讼围猎”引发跨境贸易风险
|
浙江贸促系统指导企业积极应诉挽损超六百万元
|
|
|
|
( 2025-03-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经济法治 |
|
□ 本报记者 王春
近期,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某企业以相同案由在该国境内法院密集起诉我国58家企业(其中包含浙江省绍兴市7家企业),要求退还货款并支付高额违约金,引发跨境贸易风险。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以下简称浙江省贸促会)指导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绍兴市委员会(以下简称绍兴市贸促会)迅速行动,帮助4家涉案企业积极应诉,最终成功挽回损失600多万元人民币。 跨境恶意诉讼突袭 2025年1月8日,绍兴一家纺织品有限公司向绍兴市贸促会商事调解中心申请调解。该公司陈述,其收到柯桥区人民法院轻纺城法庭的电话,称有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法院资料需要送达。 该公司在2024年10月份,已经收到过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经济法院送达的资料,案件材料显示其被塔什干的一家企业起诉,要求“退回”货款并承担高额违约金,该公司当时并未理会。现又接到法院电话,该公司有点不知所措,既怀疑是诈骗电话,又怕真被乌兹别克斯坦企业起诉。若真被起诉,法院的送达资料是否应当接收? 专职调解员认为如果案件已进入诉讼程序,最好由律师介入,于是推荐了北京盈科(绍兴)律师事务所的陈娟律师。 陈娟经与法庭确认确实有多家绍兴企业涉及境外诉讼,需要送达资料。在深入调查中,陈娟发现绍兴企业与乌兹别克斯坦买家的普遍交易模式存在风险漏洞:绍兴企业与乌兹别克斯坦买家未签订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乌兹别克斯坦买家委托第三方清关公司进行进口清关,同时又委托第四方公司代为支付货款,绍兴企业向乌兹别克斯坦买家提供空白盖章件文本以便于第四方公司代为付款。 出于职业敏感性,陈娟认为本次涉诉企业很可能不止一家,于是又重新向轻纺城法庭核实其他企业的送达情况,同时建议该公司积极接收法院送达资料,以便了解案件情况,及时制定应对策略,防止乌兹别克斯坦的法院缺席审判。 经绍兴市贸促会调查发现,2025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该公司以相同案由在乌兹别克斯坦当地法院开庭审理的案件高达65件,涉及我国58家企业,其中绍兴7家,案件高度疑似恶意诉讼。 绍兴市贸促会第一时间联系浙江省贸促会在全省范围内对涉外贸易企业发布风险预警,同时主动摸排绍兴涉案企业情况,精准联系尚未收到传票的企业,组织7家涉诉企业召开紧急磋商会,密切掌握企业应诉情况。 跨部门联动破局 由于涉及面广、案件密集、时间紧,1月17日,绍兴市贸促会快速反应,紧急联系了开庭公告名单里的所有涉诉绍兴企业,一一说明情况,并于1月18日上午召开了涉诉企业座谈会。 座谈会上,各企业表示之前曾多次收到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律师函,也接到过自称为法院的电话,但以为是诈骗信息,未予理会。 会后,4家涉诉企业委托应诉。陈娟与盈科乌兹别克斯坦分所律师组成应诉团。由陈娟对接绍兴涉诉企业,深入了解案件细节,理清交易路径,协助企业收集、整理证据,同时两国律师克服语言和时差障碍,联合制定诉讼策略。 针对此次贸易纠纷问题,1月22日,绍兴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召开“越地东‘枫’涉外法治服务联盟专题协商会议”,绍兴市贸促会联动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及涉外商事法律专家库成员,研究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纠纷的措施路径,商讨有关预警措施。 一方面,组织专家向涉诉企业详细分析利弊,若乌兹别克斯坦企业在该国境内法院胜诉,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关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通过司法协助对其生效判决申请承认与执行;另一方面,通过浙江省贸促会发函致乌驻华大使馆、投资工业与贸易部驻华代表处,请求关注此次大规模诉讼事件。 在与7家涉案企业充分沟通、分析利弊后,绍兴市贸促会最终推动4家企业积极应诉。经法律团队全力抗辩,2025年2月,乌兹别克斯坦的法院经审理后陆续作出裁决,以“原告未提交合同原件”“管辖权归属中国”为由终止审理,4家企业全部成功维权。 构建长效防护网 针对未应诉企业可能面临的“缺席审判”风险,浙江贸促系统建立持续预警机制,并依托与法院建立的诉调对接等合作机制,持续关注乌兹别克斯坦的法院相关开庭信息,及时向涉诉企业预警。 陈娟认为,该案件揭示了外贸企业在与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进行贸易时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特别是在交易模式不规范的情况下,容易被境外企业利用进行恶意诉讼。通过律师的专业应对和政府的支持,案件最终得到解决。企业应从中吸取教训,改进交易模式,增强法律意识,防范类似风险。 对此,绍兴市贸促会将围绕“稳外贸”重点工作,深化服务功能,拓展“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服务”全链条商法服务。 一是健全事前经贸预警风险防控体系。通过预警发布、典型案例、“法治体检”等,引导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合规建设,提升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及应诉能力。 二是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质效。开展涉外商事法律服务季系列活动,围绕贸易促进、投资服务、企业赋能、人才培育四大重点领域,部门协同,市县联动,提升涉外法律服务供给。 三是推动事后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深化诉调对接机制,设立涉外商事纠纷调解“共享法庭”,帮助更多企业利用调解手段解决国际商事纠纷。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对乌兹别克斯坦贸易出口额837.6亿元,其中浙江省160.8亿元,占比约20%。 面对国际经贸复杂环境,浙江贸促系统将持续开展涉外商事法律服务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合规培训、“法治体检”等多种形式,提升涉外商事法律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企业“走出去”涉外法律风险防范应对机制,打响“涉外纠纷找贸促”品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