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9 1/9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楼宇经济新高地 法治发展新地标
· 丁薛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 坚持务实高效 认真扎实推进专题调研
· 找准问题 真抓实干
· 张国清出席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并致辞
· 扎实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 图片新闻
· 为赣鄱大地注入平安新动能
· 让纳税人缴费人可感可及学习教育成果
· 准确把握目标要求一体推进学查改

楼宇经济新高地 法治发展新地标
青岛打造“四区一平台”中央法务区服务企业发展

( 2025-03-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曹天健
□ 本报通讯员 薛  元
  
  沿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香港中路自西向东而行,摩天大厦林立,现代商圈集聚,青岛中央法务区总部就位于其中。
  2月2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结束后的第4天,近百位企业家、企业法务人员走进青岛中央法务区,参加青岛市法学会、市企业联合会举办的企业家走进青岛中央法务区暨“青法先生”法治护航大讲堂活动。
  “当下正值雨水节气,刚刚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如同一场春雨,滋润了每一位民营企业家的心田。今天,我们举办法治护航专题讲座,就是以实际行动促进政法机关与市场主体‘双向奔赴’、推动法学法律与市场经济‘携手向前’!”大讲堂现场,青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青岛中央法务区党委书记程德智说。
  企业强则城市强,企业兴则城市兴。以“四区一平台”布局的青岛中央法务区正是乘全面深化改革之机、应服务企业发展之运而生。
矩阵式布局推进法务区建设
  青岛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拥有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担负着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要使命。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2024年初,青岛市委、市政府以更好服务上合示范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青岛自贸片区、国家级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国家战略为着眼点,出台《关于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打造现代法务生态圈的实施方案》,在全市重点建设“四区一平台”——在市南区建设涉外法务区,在胶州市建设上合法务区,在崂山区建设金融法务区,在自贸区建设自贸法务区以及建设数字法务平台,其中青岛中央法务区总部入驻涉外法务区,赋予涉外法务区核心战略定位,矩阵式布局推进法务区建设。
  “为顶格推进项目落地,青岛市委政法委将推进青岛中央法务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由主要负责同志挂帅,成立工作专班,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统筹推进‘四区一平台’建设。”青岛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青岛中央法务区党委委员江志浩介绍。
  2024年2月28日,青岛中央法务区和青岛国际商事法庭正式成立。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霍敏出席仪式并共同见证揭牌。
  以建设青岛中央法务区和青岛国际商事法庭为契机,青岛市整合涉外法务资源,吸引集聚专业化、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进一步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努力为中外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司法服务,为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迈出新步伐。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法务全业态产业链延伸拓展
  “去年以来,我们以青岛中央法务区总部落户市南为契机,广泛聚集商、法、财、税等资源,实现法律服务资源一站聚集、法务全业态产业链延伸拓展,打造了楼宇经济新高地、法治发展新地标。”青岛市市南区委书记、青岛中央法务区党委副书记王锋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涉外法务区,青岛国际商事法庭、青岛知识产权法庭、青岛海事法院审判区完成进驻,纷纷敲响审判“第一槌”。青岛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完成进驻,拓展涉企、涉外、涉海、群众4个功能领域,设置配套服务窗口12个,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布局建设中国—阿拉伯国家涉外法律服务中心,在阿联酋、香港揭牌涉外法务区境外服务站。
  在上合法务区,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交流合作基地、“法智谷”等载体,成立中巴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去年调解国际商事案件标的额1.6亿元。整合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法律智库大数据70余万条,服务企业1.5万次。
  在金融法务区,深化“金智谷”金融风险智慧治理综合体,在线快捷办理金融案件4万余件,清理整治风险企业400余家,劝退非法集资群众8000余人次,止损超10亿元。落地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全省首家法律服务创客平台,引进首家联营律师事务所。
  在自贸法务区,成立全国首个海事域外法查明研究中心,落地“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室、最高人民法院国际海事司法研究基地,引进国际化、综合性律所和仲裁机构20余家,汇集87位行业专家,提供13大类44项专门服务。全球知名专业船舶检验和认证机构——希腊菲尼克斯船级社亚洲总部正式落户青岛自贸片区,填补了青岛在重要船级社总部上的空白。
  而数字法务平台则整合了政法部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打造数字法治资源地图、“青法先生”法律服务AI数智人,为企业群众提供“全流程、全业务、全时空”智能化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能级实现持续提升
  一年来,青岛市政法机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拓宽服务渠道、激活服务链条,法务区法律服务能级实现持续提升。
  ——打造“青法先生”服务“代言人”。统筹全市1万余名法务力量,组建“青法先生”服务团,以青岛中央法务区为阵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法律服务。“青法先生”服务团先后走进海尔集团、赛轮集团、青啤集团、双星集团等企业,开展“青法先生·企业面对面”系列活动,推动解决涉企重大疑难案件30余件,助力企业止损挽损10亿余元。
  ——打造“全生命周期”法治服务链。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国商法庭护企行”等专项行动,举办上合组织国家法律服务高级研修班、上合组织国家法官研讨班(2024)、青岛“海湾国家投资与涉外法律服务”交流会等活动100余场次,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3000余件次,主动靠上去为企业发展、企业出海提供“法律问诊”等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引导企业积极预防风险、降低风险。
  ——打造涉外法治“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青岛市与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合作,打造涉外法治协同研究中心,开展涉外法治理论研究、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国际资源合作交流,全市30名律师入选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占山东入选人数的51.7%。统筹政法部门联动仲裁、公证、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调解、仲裁、诉讼“三位一体”法律服务保障和纠纷解决机制,创新“1+1+N”涉外商事纠纷化解机制,搭建多方联动化解国际商事纠纷平台,形成调解优先、仲调对接、诉调衔接联动高效的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新格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