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9/13 8 9 10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乌鲁木齐警企联络室构筑安商护企屏障
· 公益诉讼破解“顽疾” 守护珠江流域生态环境
· 图片新闻
· 南阳建立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专题会议制度
· 台州黄岩公安多措并举助力提升警务工作效能
· 构建农村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 着力兑现群众胜诉权益
· “法律明白人”助推基层法治建设
· 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 抓实法治副校长进校园工作

广西灌阳公安创新推行“警司合署”机制
构建农村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 2025-03-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吴良艺
□ 本报通讯员 吴建林 蒋欣
  
  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200余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由85%提升至99%,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4.9%、11.7%,电诈发案同比下降64%……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公安局创新推行“警司合署”机制以来的成果。
  自2022年以来,灌阳县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举措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新路径”,在全县广泛推行派出所、司法所“警司合署”机制新模式,通过职能优势互补、信息资源共享、联动防范治理的合署机制,构建农村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多亏了你们一趟趟跑,让我们还能做好邻居!”近日,灌阳县文市镇玉溪村村民文某紧紧握住派出所民警的手感慨地说。
  此前,文某装修自家二楼时,掉落物砸坏了邻居唐某家的瓦片,双方因赔偿问题争执不下,矛盾持续两年。文市派出所民警接警后,联合司法所启动“警司合署”机制成立专班,派出所负责人带队实地走访,援引民法典阐明侵权责任;司法所以“六尺巷”典故切入,向当事双方讲述“远亲不如近邻”。专班分头入户,多次来到文某家中,分析法律后果,耐心劝解。
  最终,文某主动道歉并赔偿,唐某放弃额外诉求,两家人重拾笑颜。
  这是灌阳县公安局创新“警司合署”机制破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灌阳县立足实际,创新“警司合署”机制,整合执法力量,公安派出所与司法所按照“统一办公场所、统一工作职责、统一管理制度”原则,在派出所大院合署办公。
  “半天就解了半年愁!”灌阳县新圩镇的蒋某指着调解协议连连点赞。今年1月12日,蒋某与出租方陆某因租赁合同产生纠纷,陆某强行收地,蒋某坚称租期未满。
  接警后,新圩派出所联合司法所启动“警司合署”机制成立专班,派出所按“三项清单”精准破题——任务清单列明“24小时稳控现场、72小时联合调解”;职责清单划分派出所民警疏导情绪、司法所人员普法释法;目标清单锁定“协议签署、矛盾清零”。专班兵分两路:民警陪蒋某核算损失,司法所工作人员向陆某逐条解析法律法规。
  经三轮磋商,双方各退一步:蒋某提前3月搬离,陆某补偿搬迁费。
  为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快速化解,灌阳县公安局持续深化、细化“警司合署”机制的实践探索,对重点事项精准列出任务、职责、目标“三项清单”,让矛盾纠纷化解更加高效,推动“警司合署”机制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