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李娜
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怎样抓好平安建设?如何打造群众满意的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让“走在前、挑大梁”的步伐更扎实稳健?《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兰祥。 “泰山是‘五岳之首’,自古就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的说法,被视为国泰民安的象征。我们聚力打造‘国泰民安’平安法治品牌,强化平安担当,深入推进法治泰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李兰祥说。 筑平安之城护百姓幸福 泰安市持续深入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对涉黑恶线索创新实行“专家评查制度”,保证重点线索全部查深查透。针对电信诈骗多发高发特点,始终保持电诈犯罪严打高压态势,电诈犯罪发案数、损失数持续保持“双下降”。开展校园及周边秩序综合整治,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实现安防升级,构筑立体化安全防护网。 “为织密平安防护网,泰安市着力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组织实施‘泰网’大巡防,加强群防群治,最大限度将巡防力量投放到街面,特别是景区景点、商圈夜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部位,实现了对各类突发警情‘多点响应、速达速控’。”李兰祥说,针对泰山旅游和大型活动,泰安创新实施精细化安保机制,大力推进数据预警、视频巡查、可视指挥等手段应用,全力守护旅游秩序安全。 2024年,泰安市违法犯罪类警情同比下降13.8%,刑事立案、查处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7.7%、12.8%,盗窃犯罪同比下降30.4%,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向好。 以法治力量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近年来,泰安市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让行政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通过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目录化管理、强化监督力度、推进科学评估,切实提高决策质效,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经得起法治考量。 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李兰祥说:“我们创建‘法敢当·护营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及时发现短板、解决问题。深化涉企执法集成改革,印发《泰安市涉企行政检查负面清单》,开展涉企联合检查,实施率达36.8%,入企检查次数月均减少30.3%。认真落实‘昆仑’‘鲁剑’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企犯罪,守护投资兴业‘净土’。” 2024年,泰安市共侦办各类涉企经济犯罪案件242起,挽回经济损失3.5亿元。 泰安市立足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创新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纠纷化解“四位一体”涉企法律服务新模式,140余名检察官点对点联系150家企业,随时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法律服务,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构建多元共治社会治理共同体 平安建设不是政府的“独角戏”,必须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李兰祥介绍说:“泰安市坚持专群结合、多元共治,持续推动群防群治,完善警保联动、专群结合机制,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目前已形成2274名城市专职网格员与32085名兼职网格员协同作战的基层治理网络。” “同时,我们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治安保卫力量、网格员、乡村医生和治安志愿者等巡防力量,大力推进义警组织建设,‘泰安义警’队伍突破10万人。建立夜间巡逻、定期训练、应急处置等制度机制,通过调动社会各方力量,让平安建设实现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李兰祥说。 在矛盾化解上,泰安市6个县、88个乡两级矛调中心全部实现规范化建设,创新建立访诉调“三位一体”融合联动机制,化解疑难复杂信访积案。同时,全市成立商事调解组织16个,促进社会矛盾纠纷专业性化解,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成功率常年保持99%以上。 “2025年,我们将以争创平安中国建设、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抓手,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把泰安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群众生活福地、安全有序的游客旅游胜地。”李兰祥说。

|
|
聚力打造“国泰民安”平安法治品牌
|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兰祥
|
|
|
( 2025-03-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
|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李娜
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怎样抓好平安建设?如何打造群众满意的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让“走在前、挑大梁”的步伐更扎实稳健?《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兰祥。 “泰山是‘五岳之首’,自古就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的说法,被视为国泰民安的象征。我们聚力打造‘国泰民安’平安法治品牌,强化平安担当,深入推进法治泰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李兰祥说。 筑平安之城护百姓幸福 泰安市持续深入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对涉黑恶线索创新实行“专家评查制度”,保证重点线索全部查深查透。针对电信诈骗多发高发特点,始终保持电诈犯罪严打高压态势,电诈犯罪发案数、损失数持续保持“双下降”。开展校园及周边秩序综合整治,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实现安防升级,构筑立体化安全防护网。 “为织密平安防护网,泰安市着力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组织实施‘泰网’大巡防,加强群防群治,最大限度将巡防力量投放到街面,特别是景区景点、商圈夜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部位,实现了对各类突发警情‘多点响应、速达速控’。”李兰祥说,针对泰山旅游和大型活动,泰安创新实施精细化安保机制,大力推进数据预警、视频巡查、可视指挥等手段应用,全力守护旅游秩序安全。 2024年,泰安市违法犯罪类警情同比下降13.8%,刑事立案、查处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7.7%、12.8%,盗窃犯罪同比下降30.4%,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向好。 以法治力量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近年来,泰安市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让行政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通过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目录化管理、强化监督力度、推进科学评估,切实提高决策质效,确保每一项决策都经得起法治考量。 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李兰祥说:“我们创建‘法敢当·护营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及时发现短板、解决问题。深化涉企执法集成改革,印发《泰安市涉企行政检查负面清单》,开展涉企联合检查,实施率达36.8%,入企检查次数月均减少30.3%。认真落实‘昆仑’‘鲁剑’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企犯罪,守护投资兴业‘净土’。” 2024年,泰安市共侦办各类涉企经济犯罪案件242起,挽回经济损失3.5亿元。 泰安市立足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创新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纠纷化解“四位一体”涉企法律服务新模式,140余名检察官点对点联系150家企业,随时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法律服务,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构建多元共治社会治理共同体 平安建设不是政府的“独角戏”,必须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李兰祥介绍说:“泰安市坚持专群结合、多元共治,持续推动群防群治,完善警保联动、专群结合机制,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治理工作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目前已形成2274名城市专职网格员与32085名兼职网格员协同作战的基层治理网络。” “同时,我们大力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治安保卫力量、网格员、乡村医生和治安志愿者等巡防力量,大力推进义警组织建设,‘泰安义警’队伍突破10万人。建立夜间巡逻、定期训练、应急处置等制度机制,通过调动社会各方力量,让平安建设实现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李兰祥说。 在矛盾化解上,泰安市6个县、88个乡两级矛调中心全部实现规范化建设,创新建立访诉调“三位一体”融合联动机制,化解疑难复杂信访积案。同时,全市成立商事调解组织16个,促进社会矛盾纠纷专业性化解,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成功率常年保持99%以上。 “2025年,我们将以争创平安中国建设、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抓手,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把泰安打造成宜居宜业的群众生活福地、安全有序的游客旅游胜地。”李兰祥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