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青少年与法
8 5/8 4 5 6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爱心传承从一人扩到一群“警爸警妈”
· 跟着淮安检察官开启“法话西游”之旅
· 成长路上有“金银花”驿站相助
· 汤原检察多元化救助困境少年
· 京蒙两地学生“云端”共上法治课

汤原检察多元化救助困境少年

( 2025-03-1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青少年与法
  □ 本报记者 崔东凯 张冲
  
  “司法救助金和社会帮扶让我重燃生活希望,更让我懂得法治背后有温度。”近日,在黑龙江省人大代表肖东梅企业举办的寒假实习分享会上,汤原县司法救助对象小馨(化名)的发言引发热烈掌声。曾因刑事案件失去双亲的少女,在检察机关持续5年的立体帮扶下,已经成长为一名大二学生。她的成长轨迹折射出汤原县人民检察院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司法救助机制、促进“六大保护”协同发力的显著成效。
  2019年,汤原县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故意杀人案件时,发现被害人的女儿小馨和弟弟生活陷入困境。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该院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社会救助”联动机制,7日内完成3万元司法救助金审批发放,同步对接民政、教育部门落实低保待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等7项政策,实现经济救助、社会保障、教育帮扶“三重覆盖”。
  “我们以‘一案一策’精准救助台账为依托,把‘六大保护’要求转化为连续5年46次家访的具体行动。”汤原县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杜娟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
  记者翻看汤原县检察院的跟踪记录册,其中详细记载着检察机关司法救助跟踪回访的点滴。2019年以来,汤原县检察院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27件,惠及被救助人28人,发放救助金35.3万元。与县妇联协作,常态化开展“关注困难人群,加强专项司法救助”工作,累计接收困境妇女儿童线索11件,反馈处置率达100%。检察官开展司法救助跟踪回访137次,将“一次救助”升华为“长期关怀”。
  2024年寒假,汤原县检察院依托人大代表联络机制,与黑龙江省人大代表、谱华威乳业集团总经理肖东梅共建“检企育人基地”,针对小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量身定制岗位实训计划。
  “这种深度协作源自制度化设计。”汤原县检察院检察长陈旭告诉记者,“我院创新建立代表委员‘民生诉求直通车’机制,2023年以来召开联席会议9次,吸纳代表建议23条,牵头带领本地区相关行政部门出台困难人群保护等9项地方规范性文件。司法救助必须跳出‘就案办案’思维,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这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检察实践。”陈旭说。
  “检察机关架起的不仅是救助桥梁,更是社会治理的协作网络。”肖东梅代表在实习启动仪式上表示,企业将设立专项助学基金,未来3年计划为司法救助对象提供30个实习岗位。
  小馨作为这一机制的受益者,她带头成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为12名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和心理陪伴。她的弟弟在检察机关和学校的共同关爱下,不仅学习成绩稳步提升,性格也逐渐开朗。这种“造血式”救助模式,不仅帮助被救助对象走出困境,更注重培养其自立自强的能力。
  在最高检“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引领下,以“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项工作为契机,汤原县检察院逐步构建起“司法救助—跟踪帮扶—能力重塑—反哺社会”的闭环机制,从发放救助金到重塑人生轨迹,从个案办理到机制创新,汤原县检察院的实践深刻诠释了“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的治理智慧,做实了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当司法救助从“雪中送炭”升级为“全程护航”,人民群众感受到的不仅是法治的力度,更有时代的温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