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3月11日开启,本场主题是“基层一线”。 第一组走上通道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南阳雅民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昭和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延安甘泉县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樊九平。 说起大学毕业后为什么会选择返乡养牛、当一名“牛倌”,赵昭说,回乡养牛的决定虽然听起来有点“离谱”,却并不是“一时冲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考上大学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离开落后的家乡,而是要回来改变家乡的落后。”怀揣着返乡创业的梦想,一切从零开始,赵昭创立了养殖合作社。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合作社有流转养殖基地225亩,同期饲养肉牛4000头,同时流转种植土地2000亩,实现种养结合。合作社带动周边500多农户致富增收,赵昭成为大家信赖的“牛倌”。 “这些年我在农村发展的感受是,农村需要年轻人,农业需要年轻人。对年轻人来说,农村和农业都是大有可为的天地。”赵昭说。 樊九平被乡亲们称为“樊公道”。他从小喜欢陕北说书,说了多年书后回到家乡,乡亲们认为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谁家发生矛盾纠纷,都会主动找他评理说事。从此,樊九平走上“说事儿”之路。 从事调解工作23年,樊九平共化解大小矛盾纠纷2000多起。桥镇乡党委在桥镇村建立“樊九平调解室”,全县先后建成80多个“樊九平式”调解工作室,也带出一批像他一样的人民调解员。多年的经验,樊九平总结出调解矛盾的五种“心”——信心、公心、耐心、细心、初心。樊九平的最大愿望就是:千家平安、万户和谐。 第二组走上通道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萍乡武功山茅店村党总支书记谭新萍和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彰武农经总站农艺师王秀英。 谭新萍工作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她与乡亲们一起将茅店村打造成“网红村”。茅店村曾经是个偏远的小山村,尽管有好山、好水、好农产品,却由于种植没有规模、销售没有路子,乡亲们收入微薄。怎样把种在地里的“土疙瘩”变成村民增收的“金疙瘩”?作为村党总支书记和来自农村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谭新萍提出“畅通零散型农户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建议。去年,武功山农产品配送中心落户茅店村。如今,村里的农副产品正通过配送中心源源不断地售往城市。同时,依托武功山景区,谭新萍组织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王秀英来自辽宁彰武,那里是我国治沙的前沿。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王秀英在沙化耕地治理及农业技术推广领域一干就是30年,现在是一名高级农艺师。工作中,她探索实施“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模式。截至目前,三北防护林带向科尔沁沙地腹地推进13公里,有效阻挡了科尔沁沙地南侵的脚步,守护了辽宁乃至京津冀的生态安全。 2023年,党中央提出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也是在这一年,王秀英光荣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提出“关于开展光伏治沙生态修复治理试点”的建议,得到相关部委采纳,进而谋划了省级科尔沁沙地南缘系统治理示范带,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和柳河沿河沙地综合治理两个示范区,逐步实现“留住水、含住沙、保良田、护生态”的治理目标。看到乡亲们脸上洋溢的喜悦,王秀英感受到绿色发展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 走上通道的第三组代表是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文博院馆员卓娅·巴合提和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 阿勒泰有风景秀美的喀纳斯湖,有全国地形最丰富、最早开滑、雪期最长的可可托海滑雪场,还有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留下大量珍贵的文物遗存。 作为阿勒泰地区文博院馆员,卓娅·巴合提日常负责野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有空时也做馆藏文物的公益讲解。作为一名来自文博领域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她的建议主要围绕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提出。 “从今年3月1日起,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施行,我们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卓娅·巴合提感慨地说,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文物,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让文物“传下去”“活起来”,是新时代文物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湖南株洲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国内30%左右的轨道交通产品都来自这里。李东林所在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是一家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的企业,一直以来,坚持科技产业化的发展道路,85%以上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谈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李东林认为,首先要发挥科技创新的“高能量牵引”,其次要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率转化”。 在李东林看来,加强科技人才的“高质量供给”也十分重要。近年来,公司聚焦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出得彩”,围绕智能与算法、电力电子、新型电力系统等前沿技术,建立“新型实验室”,设立“人才特区”,构建研发的创新环境,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同时,和地方共建“智能科学研究院”,吸引国内外顶尖的AI人才,打造内陆城市人才高地,助力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北斗应用等一批高端装备产业不断提升“含智量”,形成共同受益、共创发展、共享未来的生态格局。 本报北京3月11日讯

|
|
第三场“代表通道”聚焦“基层一线”主题
|
|
|
|
( 2025-03-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3月11日开启,本场主题是“基层一线”。 第一组走上通道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南阳雅民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昭和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延安甘泉县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樊九平。 说起大学毕业后为什么会选择返乡养牛、当一名“牛倌”,赵昭说,回乡养牛的决定虽然听起来有点“离谱”,却并不是“一时冲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考上大学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离开落后的家乡,而是要回来改变家乡的落后。”怀揣着返乡创业的梦想,一切从零开始,赵昭创立了养殖合作社。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合作社有流转养殖基地225亩,同期饲养肉牛4000头,同时流转种植土地2000亩,实现种养结合。合作社带动周边500多农户致富增收,赵昭成为大家信赖的“牛倌”。 “这些年我在农村发展的感受是,农村需要年轻人,农业需要年轻人。对年轻人来说,农村和农业都是大有可为的天地。”赵昭说。 樊九平被乡亲们称为“樊公道”。他从小喜欢陕北说书,说了多年书后回到家乡,乡亲们认为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谁家发生矛盾纠纷,都会主动找他评理说事。从此,樊九平走上“说事儿”之路。 从事调解工作23年,樊九平共化解大小矛盾纠纷2000多起。桥镇乡党委在桥镇村建立“樊九平调解室”,全县先后建成80多个“樊九平式”调解工作室,也带出一批像他一样的人民调解员。多年的经验,樊九平总结出调解矛盾的五种“心”——信心、公心、耐心、细心、初心。樊九平的最大愿望就是:千家平安、万户和谐。 第二组走上通道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萍乡武功山茅店村党总支书记谭新萍和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彰武农经总站农艺师王秀英。 谭新萍工作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她与乡亲们一起将茅店村打造成“网红村”。茅店村曾经是个偏远的小山村,尽管有好山、好水、好农产品,却由于种植没有规模、销售没有路子,乡亲们收入微薄。怎样把种在地里的“土疙瘩”变成村民增收的“金疙瘩”?作为村党总支书记和来自农村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谭新萍提出“畅通零散型农户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建议。去年,武功山农产品配送中心落户茅店村。如今,村里的农副产品正通过配送中心源源不断地售往城市。同时,依托武功山景区,谭新萍组织村民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王秀英来自辽宁彰武,那里是我国治沙的前沿。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王秀英在沙化耕地治理及农业技术推广领域一干就是30年,现在是一名高级农艺师。工作中,她探索实施“以树挡沙、以草固沙、以水含沙、以光锁沙”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模式。截至目前,三北防护林带向科尔沁沙地腹地推进13公里,有效阻挡了科尔沁沙地南侵的脚步,守护了辽宁乃至京津冀的生态安全。 2023年,党中央提出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也是在这一年,王秀英光荣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提出“关于开展光伏治沙生态修复治理试点”的建议,得到相关部委采纳,进而谋划了省级科尔沁沙地南缘系统治理示范带,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和柳河沿河沙地综合治理两个示范区,逐步实现“留住水、含住沙、保良田、护生态”的治理目标。看到乡亲们脸上洋溢的喜悦,王秀英感受到绿色发展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 走上通道的第三组代表是全国人大代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文博院馆员卓娅·巴合提和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东林。 阿勒泰有风景秀美的喀纳斯湖,有全国地形最丰富、最早开滑、雪期最长的可可托海滑雪场,还有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留下大量珍贵的文物遗存。 作为阿勒泰地区文博院馆员,卓娅·巴合提日常负责野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有空时也做馆藏文物的公益讲解。作为一名来自文博领域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她的建议主要围绕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提出。 “从今年3月1日起,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施行,我们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有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卓娅·巴合提感慨地说,文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文物,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让文物“传下去”“活起来”,是新时代文物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湖南株洲被誉为“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国内30%左右的轨道交通产品都来自这里。李东林所在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是一家科研院所改制而来的企业,一直以来,坚持科技产业化的发展道路,85%以上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谈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李东林认为,首先要发挥科技创新的“高能量牵引”,其次要推动科技成果的“高效率转化”。 在李东林看来,加强科技人才的“高质量供给”也十分重要。近年来,公司聚焦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出得彩”,围绕智能与算法、电力电子、新型电力系统等前沿技术,建立“新型实验室”,设立“人才特区”,构建研发的创新环境,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同时,和地方共建“智能科学研究院”,吸引国内外顶尖的AI人才,打造内陆城市人才高地,助力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北斗应用等一批高端装备产业不断提升“含智量”,形成共同受益、共创发展、共享未来的生态格局。 本报北京3月11日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