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特刊
|
|
□ 本报记者 王春 “小爱同学”唤醒词案、操纵“网络水军”传播虚假信息案、“搬运”电商平台数据实施不正当竞争案……浙江法院依法保护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2024年共审理此类案件1.5万件,有力促进新业态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占国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浙江法院认真贯彻党中央、最高人民法院、省委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部署要求,坚定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法院力量。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为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既是法治责任、审判责任,也是政治责任。”李占国指出。 李占国强调,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审判执行实践中,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在办案中努力做到不中断企业的指挥系统、不中断企业的资金往来、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不扩大对企业声誉的负面影响,为企业合法经营、公平竞争、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坚决避免“办一个案子,垮一个企业,跑一批企业家”。 “法律效果好了,就会带来其他好的效应。”在李占国看来,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后,将会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完整的法律法规支持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就是要锚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找准司法支撑和服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以高质量司法回应民营企业对公平正义的期盼。 记者获悉,2024年,浙江法院共审结涉企纠纷32.8万件,依法采用“活扣”、“活封”、调解、和解等法律调节手段,及时解决超权限、超范围、超时限“查冻扣”等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李占国说,浙江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先发优势,历届省委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努力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引导和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涌现一批优质民营企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李占国介绍,浙江法院始终旗帜鲜明树立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立场,发挥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优势,加大对核心技术、商业秘密和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等保护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保障创新浙江建设。 2024年全省法院共新收涉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860件,同比增长10.97%,审结920件,同比增长40.89%,刑罚惩治和预防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功能日益凸显。 李占国举例说,浙江法院在审理江苏镇江某电器公司侵害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商标权纠纷案中,依法适用两倍惩罚性赔偿,判决侵权人赔偿1.06亿元,鲜明体现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公正立场。 李占国介绍,浙江法院还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承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研讨会,进一步扩大浙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国际影响力。 服务高能级开放强省 浙江是开放大省,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 李占国说,全省法院要聚力打造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努力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展现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决心和大国法治形象。 2024年,全省法院审结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海事案件4463件。据统计,案件涉及117个国家和地区,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当事人主动选择到浙江法院诉讼。 李占国介绍,浙江法院服务浙江自贸试验区争先进位,依法审结涉自贸区案件6000余件,涉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案件978件,保障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 浙江法院还上线了“一站式”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凝聚涉外商事纠纷化解合力。 李占国建议,要推动健全诉讼、仲裁、调解有机衔接的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落实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规则,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更好维护我国司法主权和公民、企业海外利益,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

|
|
运用法治方式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访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代表
|
|
|
( 2025-03-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两会特刊 |
|
|
图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代表。
李震宇 摄 |
|
□ 本报记者 王春 “小爱同学”唤醒词案、操纵“网络水军”传播虚假信息案、“搬运”电商平台数据实施不正当竞争案……浙江法院依法保护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2024年共审理此类案件1.5万件,有力促进新业态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占国近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浙江法院认真贯彻党中央、最高人民法院、省委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部署要求,坚定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法院力量。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为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既是法治责任、审判责任,也是政治责任。”李占国指出。 李占国强调,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审判执行实践中,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在办案中努力做到不中断企业的指挥系统、不中断企业的资金往来、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不扩大对企业声誉的负面影响,为企业合法经营、公平竞争、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坚决避免“办一个案子,垮一个企业,跑一批企业家”。 “法律效果好了,就会带来其他好的效应。”在李占国看来,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后,将会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完整的法律法规支持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就是要锚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找准司法支撑和服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以高质量司法回应民营企业对公平正义的期盼。 记者获悉,2024年,浙江法院共审结涉企纠纷32.8万件,依法采用“活扣”、“活封”、调解、和解等法律调节手段,及时解决超权限、超范围、超时限“查冻扣”等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李占国说,浙江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先发优势,历届省委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努力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引导和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涌现一批优质民营企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李占国介绍,浙江法院始终旗帜鲜明树立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立场,发挥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优势,加大对核心技术、商业秘密和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等保护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保障创新浙江建设。 2024年全省法院共新收涉知识产权刑事一审案件860件,同比增长10.97%,审结920件,同比增长40.89%,刑罚惩治和预防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功能日益凸显。 李占国举例说,浙江法院在审理江苏镇江某电器公司侵害法国施耐德电气公司商标权纠纷案中,依法适用两倍惩罚性赔偿,判决侵权人赔偿1.06亿元,鲜明体现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公正立场。 李占国介绍,浙江法院还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承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国际研讨会,进一步扩大浙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国际影响力。 服务高能级开放强省 浙江是开放大省,正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 李占国说,全省法院要聚力打造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努力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展现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决心和大国法治形象。 2024年,全省法院审结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海事案件4463件。据统计,案件涉及117个国家和地区,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当事人主动选择到浙江法院诉讼。 李占国介绍,浙江法院服务浙江自贸试验区争先进位,依法审结涉自贸区案件6000余件,涉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案件978件,保障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 浙江法院还上线了“一站式”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凝聚涉外商事纠纷化解合力。 李占国建议,要推动健全诉讼、仲裁、调解有机衔接的国际商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落实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规则,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更好维护我国司法主权和公民、企业海外利益,服务保障高水平对外开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