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8位全国政协委员与现场记者面对面互动交流,就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医疗、机器人技术、养老、生态环保、城市更新、“一带一路”等话题,回应群众关切,传递信心力量。 “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步入了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创新的贡献力也超过了63%,其中离不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说,他和团队仍在努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我们有充足、有力的宏观调控工具,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确定,今年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实施超常规的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要更加有力、更加给力。”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坚信,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在去年企稳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取得新进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赵宏介绍说,过去一年,我国批准上市新药48个、器械65个,在研新药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随着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积极投身于创新药械研发,用研究找武器、向科学要奇迹,我们战胜疾病的工具箱就会越来越丰富,我们的本领会越来越强。” “我国机器人技术已得到飞跃式发展,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减少。”全国政协委员、多模态AI系统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乔红说,近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装载量已达到全球一半以上。同时,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迅猛。人形机器人的形状像人,自由度非常高,可以直接使用我们的工具,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说,解决老百姓对养老的关注点,就是银发经济的发力点。我国的老龄需求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银发经济在供需两端都有巨大的空间,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体量预计可以达到30万亿元左右。保守估计到2050年,银发经济将至少提供1亿个就业岗位,可见银发经济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首创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生态环保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40多万人,营业收入超2万亿元,相比10多年前增长近4倍,成为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载体。“随着我们生态治理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异常显著,生态环保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现在的重要生产力,也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实现了环保产业旺、百姓呼吸畅,腰包鼓、心里亮。”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主委周岚介绍说,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实施了超过6.6万个城市更新项目,改造了25万个老旧小区,让1亿多人因此直接受益。“要通过每一个有温度的城市更新实践,让居民的房子更安全,百姓的生活更便利,城市的人居环境更美好。”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林松添说,共建“一带一路”带动共建国家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建成众多经济特区和产业园区,创造大量就业,改善了民生,也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有了落地的园区和配套的基础设施、政策、法律和服务保障,促进中国同共建国家经贸互利合作和文明互鉴,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世界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本报北京3月4日讯

|
|
回应群众关切 传递信心力量
|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扫描
|
|
|
( 2025-03-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8位全国政协委员与现场记者面对面互动交流,就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医疗、机器人技术、养老、生态环保、城市更新、“一带一路”等话题,回应群众关切,传递信心力量。 “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步入了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创新的贡献力也超过了63%,其中离不开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贡献。”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严建兵说,他和团队仍在努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 “我们有充足、有力的宏观调控工具,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确定,今年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实施超常规的逆周期调节,财政政策要更加有力、更加给力。”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马建堂坚信,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在去年企稳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取得新进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赵宏介绍说,过去一年,我国批准上市新药48个、器械65个,在研新药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位。“随着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积极投身于创新药械研发,用研究找武器、向科学要奇迹,我们战胜疾病的工具箱就会越来越丰富,我们的本领会越来越强。” “我国机器人技术已得到飞跃式发展,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显著减少。”全国政协委员、多模态AI系统实验室主任、中科院院士乔红说,近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装载量已达到全球一半以上。同时,人形机器人技术发展迅猛。人形机器人的形状像人,自由度非常高,可以直接使用我们的工具,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说,解决老百姓对养老的关注点,就是银发经济的发力点。我国的老龄需求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银发经济在供需两端都有巨大的空间,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体量预计可以达到30万亿元左右。保守估计到2050年,银发经济将至少提供1亿个就业岗位,可见银发经济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首创环保集团智慧环保事业部总经理黄绵松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生态环保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40多万人,营业收入超2万亿元,相比10多年前增长近4倍,成为绿色生产力的重要载体。“随着我们生态治理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异常显著,生态环保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现在的重要生产力,也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实现了环保产业旺、百姓呼吸畅,腰包鼓、心里亮。”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主委周岚介绍说,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实施了超过6.6万个城市更新项目,改造了25万个老旧小区,让1亿多人因此直接受益。“要通过每一个有温度的城市更新实践,让居民的房子更安全,百姓的生活更便利,城市的人居环境更美好。”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林松添说,共建“一带一路”带动共建国家发展,优化投资环境,建成众多经济特区和产业园区,创造大量就业,改善了民生,也让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有了落地的园区和配套的基础设施、政策、法律和服务保障,促进中国同共建国家经贸互利合作和文明互鉴,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世界共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本报北京3月4日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