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李雯 悠扬的平安旋律,响彻燕赵大地;铿锵的法治足音,回荡大河之北。 2024年刑事立案、电信网络诈骗、“两抢一盗”发案同比分别下降34.7%、13.7%、30.3%;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7.4万件、同比下降6.8%;人民调解成功39.4万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全省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队伍满意度分别达到97.39%、95.42%…… 一串串数字、一个个亮点,成为河北政法机关忠诚履职、担当作为的有力证明,谱写出2024年平安河北、法治河北建设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过去的一年,河北各级政法机关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统筹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广大政法干警以热血铸忠诚、以年华赴使命,着力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法治河北,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了坚强政法保障。 服务发展大局 维护社会稳定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守护平安是政法机关的神圣使命。一年来,河北政法机关持续推进平安河北建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2024年,河北公安机关举办“反诈在冀一起来”集中宣传活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13.7%;检察机关纵深推进“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建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专门学校11所;法院系统审结刑事案件6万件,发放司法救助金5257万元,参与化解矛盾纠纷4.5万件。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一年来,河北政法机关找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坐标,立足协同、紧扣发展,在执法、司法等方面加强与京津对接,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法治动力、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京津冀三地党委政法委就加强京津冀政法工作协同签署了协作框架协议,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谋划、推进重点工作。共建立健全京津冀政法工作协作机制60余项,45个事项实现“同事同标”,17个事项“跨省通办”,梯次推动入驻雄安新区央企车辆“快速免检”通行。 全省检察机关部署“空壳公司”治理等4个专项行动;全省公安机关在龙头企业等设立警务室(站)755个;河北省司法厅指导邢台市探索建立“入企扫码”制度;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企业开启“信用加油站”……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河北政法机关持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良法善治 筑牢法治根基 平安是极其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为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河北省平安建设条例》于2024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是河北省平安建设领域第一部综合性法规,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河北、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这部条例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对依法开展平安建设作出制度性安排,以法治方式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以法治手段维护社会稳定,是河北平安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法治指南,对于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以高水平安全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修法工作,对做好政府规章清理作出部署安排,提出明确要求。一年来,河北省司法厅以立法后评估为有效抓手,持续开展立法后评估推进“立改废”,对省政府规章及时进行分析评价和矫正修缮,不断提升政府立法质量,确保政府规章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2024年,共完成203部省政府规章的全面清理。 2024年7月,河北省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现场观摩活动在邢台市举行,全面推广邢台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经验做法。 “2024年以来,我们持续深化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建立合法性审核省级标准,制定实施9332项行政裁量权基准,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确保处罚公平、裁量公正、执法规范。”河北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说。 坚持人民至上 深化政法改革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枫桥经验”也在信息化、智能化驱动下,注入大数据动力,内涵不断丰富。 2024年以来,河北省委政法委坚持走好新形势下网上群众路线,探索开展“网上枫桥”工作实践,进一步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让群众问题诉求有便捷的反映渠道、快速的回应机制、有效的解决措施,系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针对当前矛盾风险在一些重点行业领域比较突出的实际,河北省委政法委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运用到行业管理、行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全过程,推动组建“行业枫桥”工作队,积极探索“行业枫桥”工作实践,努力实现行业问题行业解决。 2024年以来,河北省委政法委统筹推进全省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工作,持续深化全省刑事案件网上“单轨制”办案改革,着力提升政法工作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2024年5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24年12月20日,全省11个设区市和雄安新区、定州市、辛集市已在全域开展简单刑事案件网上“单轨制”办案工作,据统计,全省公安机关移送18136起、检察机关提起公诉4192起、法院办理2554起、监狱提请4846起、法院反馈裁定结果3305次,最大单个卷宗500页,初步实现案件办理全过程网上可监督、可预警、可追溯。 践行初心使命 锻造过硬铁军 锻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是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2024年5月,河北省领导干部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在省委党校开班。读书班期间,全体学员逐章逐条研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分组交流心得体会,并参观警示教育展,进一步强化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河北省委政法委深化正风肃纪反腐,召开政法系统警示教育大会,教育引导广大政法干警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此外,探索建立了政治督察、案件评查、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一督察一评查两调查”“112”工作机制,推动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和公信力不断提升。 为全面提升队伍素质,河北注重培树先进典型,涌现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刘亚斌、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冯国生、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梁小辉等一批政法楷模。2024年11月,石家庄市平山县公安局西柏坡派出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楷模”。一年来,河北政法机关共有152人荣立一、二等功,评选表彰全省最美政法干警(政法委员)12人,见义勇为英雄10人、集体3个,全面彰显全省政法队伍的时代精神、时代正气、时代风采。 踔厉奋发担使命,勇毅前行启新程。2025年,河北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将持续忠诚履职、担当作为,筑久安之基、积法治之势、谋政法新篇,奋力推动平安河北、法治河北建设不断迈向更深层次、更高境界,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法保障。

|
|
筑久安之基 积法治之势 谋政法新篇
|
河北政法机关去年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
|
|
( 2025-02-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李雯 悠扬的平安旋律,响彻燕赵大地;铿锵的法治足音,回荡大河之北。 2024年刑事立案、电信网络诈骗、“两抢一盗”发案同比分别下降34.7%、13.7%、30.3%;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7.4万件、同比下降6.8%;人民调解成功39.4万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全省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队伍满意度分别达到97.39%、95.42%…… 一串串数字、一个个亮点,成为河北政法机关忠诚履职、担当作为的有力证明,谱写出2024年平安河北、法治河北建设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过去的一年,河北各级政法机关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统筹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广大政法干警以热血铸忠诚、以年华赴使命,着力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法治河北,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了坚强政法保障。 服务发展大局 维护社会稳定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守护平安是政法机关的神圣使命。一年来,河北政法机关持续推进平安河北建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2024年,河北公安机关举办“反诈在冀一起来”集中宣传活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下降13.7%;检察机关纵深推进“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建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专门学校11所;法院系统审结刑事案件6万件,发放司法救助金5257万元,参与化解矛盾纠纷4.5万件。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一年来,河北政法机关找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坐标,立足协同、紧扣发展,在执法、司法等方面加强与京津对接,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法治动力、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京津冀三地党委政法委就加强京津冀政法工作协同签署了协作框架协议,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谋划、推进重点工作。共建立健全京津冀政法工作协作机制60余项,45个事项实现“同事同标”,17个事项“跨省通办”,梯次推动入驻雄安新区央企车辆“快速免检”通行。 全省检察机关部署“空壳公司”治理等4个专项行动;全省公安机关在龙头企业等设立警务室(站)755个;河北省司法厅指导邢台市探索建立“入企扫码”制度;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企业开启“信用加油站”……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河北政法机关持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化良法善治 筑牢法治根基 平安是极其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为提升平安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河北省平安建设条例》于2024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是河北省平安建设领域第一部综合性法规,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河北、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这部条例聚焦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对依法开展平安建设作出制度性安排,以法治方式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以法治手段维护社会稳定,是河北平安建设的重要依据和法治指南,对于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以高水平安全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河北省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修法工作,对做好政府规章清理作出部署安排,提出明确要求。一年来,河北省司法厅以立法后评估为有效抓手,持续开展立法后评估推进“立改废”,对省政府规章及时进行分析评价和矫正修缮,不断提升政府立法质量,确保政府规章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2024年,共完成203部省政府规章的全面清理。 2024年7月,河北省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现场观摩活动在邢台市举行,全面推广邢台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经验做法。 “2024年以来,我们持续深化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建立合法性审核省级标准,制定实施9332项行政裁量权基准,建成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确保处罚公平、裁量公正、执法规范。”河北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说。 坚持人民至上 深化政法改革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案,“枫桥经验”也在信息化、智能化驱动下,注入大数据动力,内涵不断丰富。 2024年以来,河北省委政法委坚持走好新形势下网上群众路线,探索开展“网上枫桥”工作实践,进一步提升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让群众问题诉求有便捷的反映渠道、快速的回应机制、有效的解决措施,系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针对当前矛盾风险在一些重点行业领域比较突出的实际,河北省委政法委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运用到行业管理、行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全过程,推动组建“行业枫桥”工作队,积极探索“行业枫桥”工作实践,努力实现行业问题行业解决。 2024年以来,河北省委政法委统筹推进全省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工作,持续深化全省刑事案件网上“单轨制”办案改革,着力提升政法工作现代化、智能化水平。 2024年5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截至2024年12月20日,全省11个设区市和雄安新区、定州市、辛集市已在全域开展简单刑事案件网上“单轨制”办案工作,据统计,全省公安机关移送18136起、检察机关提起公诉4192起、法院办理2554起、监狱提请4846起、法院反馈裁定结果3305次,最大单个卷宗500页,初步实现案件办理全过程网上可监督、可预警、可追溯。 践行初心使命 锻造过硬铁军 锻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是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 2024年5月,河北省领导干部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在省委党校开班。读书班期间,全体学员逐章逐条研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分组交流心得体会,并参观警示教育展,进一步强化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河北省委政法委深化正风肃纪反腐,召开政法系统警示教育大会,教育引导广大政法干警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此外,探索建立了政治督察、案件评查、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一督察一评查两调查”“112”工作机制,推动执法司法规范化水平和公信力不断提升。 为全面提升队伍素质,河北注重培树先进典型,涌现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刘亚斌、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冯国生、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梁小辉等一批政法楷模。2024年11月,石家庄市平山县公安局西柏坡派出所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楷模”。一年来,河北政法机关共有152人荣立一、二等功,评选表彰全省最美政法干警(政法委员)12人,见义勇为英雄10人、集体3个,全面彰显全省政法队伍的时代精神、时代正气、时代风采。 踔厉奋发担使命,勇毅前行启新程。2025年,河北各级政法机关和广大政法干警将持续忠诚履职、担当作为,筑久安之基、积法治之势、谋政法新篇,奋力推动平安河北、法治河北建设不断迈向更深层次、更高境界,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法保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