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守法普法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让法律走到群众身边
· 高存英:“点靓”社区法治文化新风尚
· 朱志仁:普法路上“走新”更“走心”
· 刘倩文:情理法融合做群众解忧人
· 周正国:用心用情传播普法“好声音”
· 卢成、蓝连青:唱响“非遗+普法”最强音
· 旦增罗布:用法律知识为村民拨开云雾
· 陈勤莉:“五心”工作法力促事了人和
· 艾可白·库尔班: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卢成、蓝连青:唱响“非遗+普法”最强音

( 2025-01-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守法普法
  □ 本报记者 刘洁 杜洋 吴良艺

  说起卢成、蓝连青夫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镇圩瑶族乡的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作为乡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因热心公益,且在群众中有一定名望,夫妻俩双双成为镇圩瑶族乡镇马社区的“法律明白人”。
  平时,卢成、蓝连青是村里孤寡老人的解闷人、村民烦事的解扣人、邻里纠纷的解结人。但凡邻里间发生矛盾纠纷,或出现不和谐的小摩擦,乡亲们第一个想到的“和事佬”就是这对“夫妻档”。
  按照家庭协议,乡里的李奶奶由其二儿子和儿媳负责赡养。但时间长了,二儿子夫妻对李奶奶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不仅照顾不周,有时还恶语相向,李奶奶感到十分寒心和无助。
  得知这一情况后,卢成、蓝连青主动介入,分别与李奶奶、二儿子夫妻进行沟通,倾听双方的诉求与不满。在与二儿子夫妻的交流中,卢成耐心引导他们认识到赡养老人除了是道德上的责任,更是法律规定的义务,并强调了家庭和睦对个人幸福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换位思考,理解老人的不易。
  经过多次协商,老人与孩子们最终达成新的赡养方案。矛盾解决后,这个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和美。
  这件事后,卢成、蓝连青发现工作中针对农村情况进行普法的内容还不够充分,他们决定利用卢成“瑶山歌非遗传承人”的身份,把“法治”唱到瑶山歌里、跳进瑶山鼓舞蹈里,传播“孝老爱亲、和谐邻里、互助共富”的理念,用实际行动提升法治宣传效果。
  除了将法律法规、村规民约、家风建设等融入瑶山歌创作中之外,卢成、蓝连青还大胆创新,结合瑶山鼓声的振奋性、边鼓侧敲的相和性等特点,编排瑶山鼓法治舞蹈,使乡亲们在晨练和广场舞中,既体验健身的快乐,又感悟法治的美好。
  “达努节”是瑶族最盛大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瑶族群众身着盛装,以歌会友,以鼓传情,欢度节日。
  2024年的“达努节”这天,在瑶寨门口的舞台上唱响了“学好民法典,法治遍天下……”瑶话普法山歌。
  独特的唱腔、欢快的鼓点引得现场的乡亲们一起唱跳,既传播了法治文化,又展现了幸福生活,唱出了法治宣传最强音。
  一只瑶山鼓、一曲瑶山歌,成为“法律明白人”进行法治宣传的有力工具。
  卢成、蓝连青夫妇通过“非遗+普法”传递法治声音、讲好法治故事的新模式,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有生气、更凝人气,成功架起了民族文化与法治文化相融合的桥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