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3 1/13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全力开展人员搜救 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确保安全温暖过冬
· 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 全力开展人员搜救 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
· 王小洪同美国白宫国家禁毒政策
办公室主任古普塔视频通话
· 推进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把信访工作法治化不断推向深入
· 司法部部署开展法律援助“安心行动”
多措并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 中介组织要当好“看门人”

中介组织要当好“看门人”

( 2025-01-0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林楠特

  “量身定制”审计报告、核查验证“走过场”、协助企业修改财务数据……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3件依法从严惩治中介组织财务造假相关犯罪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警示会计、审计、保荐、法律、资产评估等各类中介组织依法依规、履职尽责。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财务真实性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会计等中介组织承担着尽职调查、核验信息披露准确性、出具专业报告等方面的职责,通过提供专业、独立服务,保障信息披露真实有效,保障交易各方合法权益,是市场与投资者的“看门人”,其能否勤勉尽责对于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对中介组织的相关执业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更好推动中介组织履职尽责,近年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个政策规范,建立健全执业负面清单和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中介组织“黑名单”制度等。尽管多数中介组织的执业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部分中介组织为牟取不当经济效益,不惜丢掉职业操守,对企业瑕疵视而不见,甚至选择成为造假帮凶。
  此次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揭露了当前中介组织财务造假相关犯罪的主要类型。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从中我们看到一些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中介组织人员未认真履行职责,严重不负责任甚至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主动配合企业财务造假,极大破坏了市场诚信基础,侵害了投资者合法权益,已然逾越了法律红线。对此,检察机关全面准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既惩首恶,又打帮凶,让造假者受到应有惩处,彰显了依法严惩、全链条追责的司法态度。这些案例不仅对打击中介组织财务造假行为具有示范指导作用,也将起到有力的警示教育作用,提醒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务必谨守“不作假账”的底线。
  中介组织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有责任维护市场诚信,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希望会计等各类中介组织都能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努力提升执业质量,切实承担起“看门人”的重任,为投资者决策行为和价值判断保驾护航,为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