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13 3/13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最高法部署开展治理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 回应网络主播等职业群体劳动关系认定问题
· 刑事司法理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 最高检印发依法保护侨胞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的意见
· 江苏东台检察加强预防警示约谈

刑事司法理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之《刑事司法的基本理念问题》课堂见闻

( 2024-12-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办案要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会不会因司法人员办案的灵活导致自由裁量权扩大?”
  “这个问题非常好!三个效果里,法律效果是前提,也就是说办案必须守牢法律底线,在法度内处理案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去讲如何取得更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这样才能有机统一……”
  12月21日,冬至时节,北京大学凯原楼B103教室内气氛热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苗生明讲授《刑事司法的基本理念问题》后,讲台下学生争相提问,不断碰撞出思辨的火花。
  这是最高检“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走进北京大学的第20讲,法学院百余名师生聆听此次授课。
  “司法理念是整个司法活动的灵魂,对具体司法裁断和司法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意义。”课堂上,苗生明从关注犯罪的形势态势、司法的使命和责任、充分认识司法理念对办案效果的重大影响、刑事检察司法理念概要等四个方面切入,为大家带来一堂案例丰富、内容翔实的实务课。
  “经验丰富的大检察官来讲授司法实务中最前沿的问题,不论对同学还是老师都很有启发!”北京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王华伟表示,苗专委结合实务中的具体个案,精彩讲授了如何发挥司法理念对刑事司法活动的指引,启发我们应当深刻了解我国犯罪形势的变化,应当充分重视刑事司法理念对司法活动的影响,让刑事司法的基本理念在具体个案中落地生根。
  “课程干货满满,让我们对法律工作者的使命和检察实务中难点问题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宋一璐说,在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自己将会拓宽视角,思考不同法律路径可能产生的不同效果,力求寻找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的解决方案。
  一下午时间很快过去了,夜幕降临,在场师生意犹未尽。授课结束后,同学们还在三五成群讨论着今天的收获。
  这样的场景不只出现在北京大学。今年秋季学期,《刑事司法的基本理念问题》课程还先后走进了西南政法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法学课堂。
  “苗专委在讲课中指出,司法理念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案件的发展方向、当事人的前途命运,决定着公平正义能否真正实现、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需要司法人员有情怀、有担当,不能就案办案、机械司法。这也启发我们在校师生,法学教育和理论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不能固守法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宝说,期待“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深化法学理论与检察实践的交流,为培养更多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助力。
  “苗专委从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社会公正三个维度为我们解析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检察履职办案基本价值追求。在以往的学习研究中,我多关注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这次授课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公正对于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蔡卡玲说,希望检察机关探索出更多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路径,发挥司法定分止争和价值引领的作用。
  “课程通过丰富的案例让我们理解了检察机关如何在刑事办案中贯彻‘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三个善于’等理念。”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冯馨霆表示,刑事司法不仅是惩治违法犯罪、维护公平正义的关键手段,更是捍卫法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法宝。“未来,我们将刻苦研习法条、钻研法理,提升专业素养,努力成长为一名有思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法律人,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一份力量。”
  岁至年末,2024年秋季学期也接近尾声,走进高校的《刑事司法的基本理念问题》课程却不是尾声,它引发的关于司法理念的思考和探讨仍将持续,在师生们的心中埋下一颗颗种子,迎接草木萌发的春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