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大普法”格局在边疆民族地区落地生根
· 68家企业和机构签约参展第三届链博会
· 2030年前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 学校食堂餐饮具清洗消毒工作指引发布
· 关注·世界艾滋病日
· 四川发布艾滋病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评估体系
· 江苏三部门举行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
· 辽宁省民法学会二〇二四年学术年会召开
· 第六届新时代“枫桥经验”论坛举办
· 鸡西南山警方严查群众举报执法投诉
· 河南太康公安加强学生法治安全教育
· 吴忠供电开展融雪防冻应急演练
· 惠州大亚湾开发区开展禁毒师资培训
· 唐河规范和加强村(居)法律顾问工作
· 垫江警方多措并举提升警务效能
· 泰州高港检察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

广西有力有效推进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大普法”格局在边疆民族地区落地生根

( 2024-12-0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马  艳
□ 本报通讯员 陆建武 龙先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与东盟陆海相连,是中国唯一沿海、沿边、沿江的民族自治区。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进程中,广西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为抓手,锚定目标、靶向施策,依托民族地区人文底蕴,完善配套制度,强化力量保障,打造特色品牌,扎实开展边疆民族地区普法工作,推动全民普法规范化、常态化,系统推进“大普法”格局在边疆民族地区落地生根。
持续夯实法治基础
  广西各级党委、政府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纳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总体部署统筹推进,将“推进全民守法普法”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述法要求。
  2021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后,自治区党委、政府转发《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司法厅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开启全区“八五”普法新征程。
  随着广西法治宣传教育条例、民族教育促进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决定等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出台和宣传普及,广西有力推动在法治轨道上治理民族事务。
  目前,广西已实现111个县(市、区)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打造乡村法治广场1837个,法治文化长廊9272个,其中,全区12个民族自治县打造乡村法治广场107个、法治文化长廊125个。
  数量庞大的法治宣传阵地为民族地区广泛、持久、深入开展系列普法活动奠定了硬件基础。2021年至2023年,广西积极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超过14.4万人,依托“一村一法律顾问”“三官一律”“法律明白人”,全区持续开展“乡村大讲堂”等多种形式的“法律进乡村”活动近万场。
  以“12·4”国家宪法日为抓手,广西每年举办覆盖全区的“宪法宣传周”活动,加强国旗法、国歌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把宪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系好第一粒“法治扣子”,持续开展“宪法边疆行”活动,宪法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宪法权威得到充分彰显。
  广西各地积极推进“大普法”格局落地生根。河池市完善普法责任制清单,将普法与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教育、电力、金融等工作同频共振,形成普法责任主体明确、普法资源有效整合、普法任务协同合力的工作格局。贺州市八步区整合多部门合力提升法律服务能力,在16个乡镇(街道)和32个民族聚居村成立民族法治事务调解站(室),派驻法律顾问,通过点对点和点对面相结合的普法与依法治理互促模式,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
创建特色工作品牌
  广西将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深度融合,在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壮欢歌会等节庆活动中进一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
  以壮族“三月三”为契机,广西将“广西三月三·法治在八桂”民族法治宣传活动纳入“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面向全国、全区加强宣传推广,不断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普法内容,持续擦亮“法治三月三”民族普法特色品牌,进一步增强“广西三月三·法治在八桂”民族法治宣传标识的影响力、权威性。
  除了把法治宣传教育与壮族“三月三”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结合起来,广西还注重把法治宣传教育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结合、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生活结合,坚持走好法治文化作品创作的群众路线。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聚焦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广西组织开展7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主题宣传活动5000余场。围绕“平陆运河”重大工程,开展专题普法活动677场,进一步提升沿线群众对拆迁法律的认知。
  南宁市14个县(市、区)、开发区司法局在本辖区内选点设置“普法宣传小屋”,邀请执法单位轮流“入驻”开展主题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柳州市编印《山歌普法300首》,举办“法治文化节”。鹿寨县、鱼峰区打造“山歌普法”,三江侗族自治县打造“多耶”普法、普法“款”堂,融水苗族自治县打造“坡会”普法,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打造边疆法治高地
  山歌悠扬,天琴婉转,普法小品逗得观众捧腹大笑……11月7日,自治区司法厅、防城港市司法局等多部门在位于中越边境的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口岸联合开展“以案普法边关行暨乡村‘法治大讲堂’”活动,为边疆国门的群众带来一场法治盛宴。
  广西边境8县市与越南接壤,陆地边界线长达1020公里,做好边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广西持续挖掘边境地区独特的法治文化元素,通过打造法治阵地等不断深化文明边境、和谐边境、法治边境建设。
  东兴市北仑河畔边贸集散地、东兴口岸的法治长廊以中越文对照注解的方式,图文并茂地对境外客商、边境群众等宣传涉外涉边法律知识。
  崇左市深入开展“中越同携手·法治筑和谐”主题宣传活动,建立中越普法骑行队、山歌队等涉外普法队伍,打造广西南疆对外法治交流崇左基地等10多个涉外普法阵地,开展“宪法边疆行”“法律十进”等普法活动。
  除了打造边境法治文化阵地,开展边境普法特色活动,广西不断强化边境地区法治乡村建设,建设村级法律服务咨询中心,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切实维护边境地区繁荣稳定,守护“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法治宣传教育是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下一步,广西将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加强顶层设计,把握“智慧普法”新航向,统筹施策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努力打造出一批具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色彩的普法工作品牌,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