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唐荣 李文茜 □ 本报通讯员 黄霞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打造以区级“500米社会心理服务圈”为核心、基层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多点开花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有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并成功获评2024年政法智能化典型案例、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等。 聚焦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居民心理压力剧增、矛盾纠纷诉求多元等问题,光明区全面构建“区-街-社区-小分格”四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实现矛盾纠纷“事心双解”、维护辖区平安稳定提供“柔性方案”。 光明区依托各级综治中心、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和小分格站点,精准对接企业园区、工地、学校、医院等矛盾纠纷易发场所,制定场地标准建设规范,明确设施配置、标识统一,全覆盖建成“1+6+37+272”个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服务。 光明区通过购买服务重组心理人才队伍,队伍70余人均持有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证书,实现“100%人岗匹配”“100%持证上岗”,并孵化出“星灯”“向阳V爱”“萤火”等多支特色心理义工队伍,有力强化心理服务社会力量储备。 光明区马田街道辖区随迁未成年人数量较多,为全力呵护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马田街道建立“家社联动+校社联动”一级预防机制。以项目化运作形式打造《岁月智慧园——隔代教育体验营》《“让孩子在爱和尊重中成长”正面管教项目》等家庭教育项目,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推动专业机构与辖区12所学校紧密合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未成年人自我认同、抗逆力、生命教育、情绪管理等方面认知和能力水平。与此同时,定期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心理健康筛查活动,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根据筛查结果,重点关注和跟踪存在心理健康风险的未成年人,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此外,组建由社区政法委员、社区民警、心理咨询师、社工、楼栋长、网格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构成的危机干预团队,制定“一对一”个性化干预方案,强化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等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形成危机干预管理闭环,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心理健康。2024年,已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教活动200余场次、心理筛查1989人,“一对一”开展危机干预72人,群众满意度达99%。 光明区公明街道聚焦辖区职工及新就业群体人数众多、职工工作压力大、劳资纠纷高发等问题,精准构建“政-企-社”三级联动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职工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充分利用光明区群众诉求服务平台、“500米社会心理服务圈”等各级平台开展服务和宣传,畅通企业职工心理服务求助渠道,广泛收集汇总来自258家企业的心理联络员信息,强化政府、社会组织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将心理关爱服务送进企业。目前已为20家企业开展心理关爱活动共计25场。针对物流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公交车司机等行业群体,专门设计户外历奇、园艺舒缓、绘画疗愈、舞动体验、手工娱乐等系列心理服务方案,切实增强该类群体心理韧性和情绪管理能力,目前已服务职工582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职工提供一对一、定制化心理咨询服务,服务内容涵盖心理风险测评、家访关怀、危机干预、家庭系统咨询等多个维度,确保每位职工在心理困境中获得及时有效的专业支持。今年以来,已深入辖区企业开展心理筛查856人次,为职工提供“一对一”心理服务285人次,策划举办心理科普活动12场,获得辖区企业职工肯定。
|
|
深圳光明区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助力基层治理
|
|
|
|
( 2024-11-1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
□ 本报记者 唐荣 李文茜 □ 本报通讯员 黄霞
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探索打造以区级“500米社会心理服务圈”为核心、基层街道社会心理服务创新多点开花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有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并成功获评2024年政法智能化典型案例、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等。 聚焦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居民心理压力剧增、矛盾纠纷诉求多元等问题,光明区全面构建“区-街-社区-小分格”四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为实现矛盾纠纷“事心双解”、维护辖区平安稳定提供“柔性方案”。 光明区依托各级综治中心、群众诉求服务中心和小分格站点,精准对接企业园区、工地、学校、医院等矛盾纠纷易发场所,制定场地标准建设规范,明确设施配置、标识统一,全覆盖建成“1+6+37+272”个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服务。 光明区通过购买服务重组心理人才队伍,队伍70余人均持有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专业证书,实现“100%人岗匹配”“100%持证上岗”,并孵化出“星灯”“向阳V爱”“萤火”等多支特色心理义工队伍,有力强化心理服务社会力量储备。 光明区马田街道辖区随迁未成年人数量较多,为全力呵护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马田街道建立“家社联动+校社联动”一级预防机制。以项目化运作形式打造《岁月智慧园——隔代教育体验营》《“让孩子在爱和尊重中成长”正面管教项目》等家庭教育项目,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推动专业机构与辖区12所学校紧密合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未成年人自我认同、抗逆力、生命教育、情绪管理等方面认知和能力水平。与此同时,定期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心理健康筛查活动,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根据筛查结果,重点关注和跟踪存在心理健康风险的未成年人,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此外,组建由社区政法委员、社区民警、心理咨询师、社工、楼栋长、网格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构成的危机干预团队,制定“一对一”个性化干预方案,强化医疗救助、法律援助等社会支持网络建设,形成危机干预管理闭环,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心理健康。2024年,已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教活动200余场次、心理筛查1989人,“一对一”开展危机干预72人,群众满意度达99%。 光明区公明街道聚焦辖区职工及新就业群体人数众多、职工工作压力大、劳资纠纷高发等问题,精准构建“政-企-社”三级联动机制,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职工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发展。充分利用光明区群众诉求服务平台、“500米社会心理服务圈”等各级平台开展服务和宣传,畅通企业职工心理服务求助渠道,广泛收集汇总来自258家企业的心理联络员信息,强化政府、社会组织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将心理关爱服务送进企业。目前已为20家企业开展心理关爱活动共计25场。针对物流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公交车司机等行业群体,专门设计户外历奇、园艺舒缓、绘画疗愈、舞动体验、手工娱乐等系列心理服务方案,切实增强该类群体心理韧性和情绪管理能力,目前已服务职工582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职工提供一对一、定制化心理咨询服务,服务内容涵盖心理风险测评、家访关怀、危机干预、家庭系统咨询等多个维度,确保每位职工在心理困境中获得及时有效的专业支持。今年以来,已深入辖区企业开展心理筛查856人次,为职工提供“一对一”心理服务285人次,策划举办心理科普活动12场,获得辖区企业职工肯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