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经纬
|
|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林铭溱
近段时间,夜爬在全国多地成为热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夜爬这种“特种兵”式的出行,从凌晨开始登山,期待在清晨登顶,收获一场日出。 夜爬到底有多火? 在北京从事旅游行业的吴伟(化名)是这样形容的:“凌晨的泰山,游客比白天还多,年轻人是主力军。到十八盘的时候,就像是早高峰的北京地铁1号线,被人流推着走。所有能靠着的、能坐着的地方都是人。台阶上坐着的一个人站起来,马上就有一个人补上去。抵达南天门时,场面更是壮观,到处都是裹着军大衣等日出的人。” 青木是一名旅游博主,为了发一篇“夜爬泰山看日出”的博文引流,前段时间他置办齐装备,选了一个假期就出发去泰山了。 当天凌晨1点,刚下过小雨,他开始夜爬。爬到山路中段,他感觉有些拥挤,一些下山的游客为了避开人群,选择从路边的斜坡“冲”下去。“那个斜坡上零碎的石块特别多,也看不清前路,可能哪个石头不稳就摔倒了,还容易发生踩踏,很危险。”青木回忆道。 凌晨5点,青木终于抵达泰山的玉皇顶,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夜爬“奇观”——远观,成片黑压压的“路障”,走近一看,是登顶后正在等待日出的游客。“凌晨山上气温非常低,他们就裹着军大衣睡在路边、小土堆旁和小树林里,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被他人踩伤。” 天蒙蒙亮,青木开始下山。因为想走“不一样”的路,他打开某徒步软件,翻出一名驴友分享的“野路图”。“其实官方有安全的下山路线,但我还是选了野路,因为看网上有很多人走过,也有人拍过类似视频,加上自己体力还可以,所以我觉得问题不大。” 直到遭遇了无法预料的险境,青木才意识到走官方发布的下山路线的重要性。 因前半夜下雨,驴友的足迹被冲掉了,青木只能顺着杂草丛生的山沟走,这条山沟湿滑泥泞,陡峭又没有抓手,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贴着岩石一点点往前挪动,可他越走越偏,好不容易挪到山沟的尽头,却发现一个深不见底的悬崖横在眼前。 “我当时一下就慌了,左右望了下,没有别的路可走,想原路返回,但那条路没有抓手,要往回走也几乎不可能。”慌乱中,青木拨打了景区的电话,将他的轨迹发给管理员。 因为山里的树木岩石遮挡,起初景区管理员用望远镜也找不到他的身影,最后不得不启用无人机。在被困数小时后,青木终于听到了头顶无人机的轰鸣声,他掏出包里颜色鲜艳的一块布使劲挥舞,终于被工作人员发现。 “山里地势复杂,视野不开阔,很多路我用肉眼根本看不见,景区工作人员用无人机帮我探路。”青木“吊着一口气”,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艰难前行,终于走回了景区官方路线,安全下山。 “各种风险,是我走之前没想到的。”青木说,社交平台和徒步软件上所呈现的线路情况与真实状况大相径庭,网上的线路只划出一个平面的直线,至于路上有没有陡坡或悬崖,需不需要攀岩,这些都只有到了现场才知道。 同样因夜爬被困在山里的,还有浙江小伙朱筑。今年7月,朱筑为了看日出,选择到云南苍山夜爬。 “我知道有点危险,但看到很多人去爬,也看了网友的攻略,自己做了一些准备就过去了。”他和青木一样,选择了徒步软件上驴友分享的“野路”。他计划爬“野路”登顶,再坐山顶的索道下山。 但他低估了夜爬“野路”的危险——这条“野路”没有步梯,全是斜坡,更没有灯光。 “根本没路,只能硬着头皮走,有些地方真的非常危险。”朱筑回忆,在途中,他遇到一座峭壁,这是他在出行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那座峭壁需要攀岩过去,当时很黑,我只带了手电筒,没带头灯和绳索。”朱筑把眼前的峭壁称为“绝望坡”,无奈之下,他只能用嘴咬着手电筒,手脚并用,艰难地爬上峭壁。 爬斜坡、攀峭壁已经耗费了朱筑近乎全部的体力,而他仅爬到了半山腰。这时,山里突然下起了雨,刮起了大风。夜晚山里气温骤降,天气变幻莫测。因缺乏经验,朱筑没有扎紧冲锋衣,雨水顺着领口渗入弄湿了内衣。他坐在路边,感觉体温一点点往下降。 “我当时想下撤,可来的那条路非常陡,我不知道怎么下去,好像只能往上走。”朱筑再度陷入绝望,他既无法下撤,又因为失温和体力不支无法登顶,只能拨通救援队的电话,在原地等待,“山上越来越冷,我都觉得撑不到救援队来了”。 所幸,在朱筑等待的间隙,一名驴友发现了他,并将他一路扶到了索道。 “看到那名好心驴友时,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朱筑回忆说,“这种九死一生的经历太难忘了。游客尤其是户外‘小白’,千万不要盲目跟从一些网红分享的‘野路’或夜爬路线,真的太危险了!”

|
|
“山上越来越冷,我都觉得撑不到救援队来了”
|
|
|
|
( 2024-08-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林铭溱
近段时间,夜爬在全国多地成为热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夜爬这种“特种兵”式的出行,从凌晨开始登山,期待在清晨登顶,收获一场日出。 夜爬到底有多火? 在北京从事旅游行业的吴伟(化名)是这样形容的:“凌晨的泰山,游客比白天还多,年轻人是主力军。到十八盘的时候,就像是早高峰的北京地铁1号线,被人流推着走。所有能靠着的、能坐着的地方都是人。台阶上坐着的一个人站起来,马上就有一个人补上去。抵达南天门时,场面更是壮观,到处都是裹着军大衣等日出的人。” 青木是一名旅游博主,为了发一篇“夜爬泰山看日出”的博文引流,前段时间他置办齐装备,选了一个假期就出发去泰山了。 当天凌晨1点,刚下过小雨,他开始夜爬。爬到山路中段,他感觉有些拥挤,一些下山的游客为了避开人群,选择从路边的斜坡“冲”下去。“那个斜坡上零碎的石块特别多,也看不清前路,可能哪个石头不稳就摔倒了,还容易发生踩踏,很危险。”青木回忆道。 凌晨5点,青木终于抵达泰山的玉皇顶,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夜爬“奇观”——远观,成片黑压压的“路障”,走近一看,是登顶后正在等待日出的游客。“凌晨山上气温非常低,他们就裹着军大衣睡在路边、小土堆旁和小树林里,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被他人踩伤。” 天蒙蒙亮,青木开始下山。因为想走“不一样”的路,他打开某徒步软件,翻出一名驴友分享的“野路图”。“其实官方有安全的下山路线,但我还是选了野路,因为看网上有很多人走过,也有人拍过类似视频,加上自己体力还可以,所以我觉得问题不大。” 直到遭遇了无法预料的险境,青木才意识到走官方发布的下山路线的重要性。 因前半夜下雨,驴友的足迹被冲掉了,青木只能顺着杂草丛生的山沟走,这条山沟湿滑泥泞,陡峭又没有抓手,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贴着岩石一点点往前挪动,可他越走越偏,好不容易挪到山沟的尽头,却发现一个深不见底的悬崖横在眼前。 “我当时一下就慌了,左右望了下,没有别的路可走,想原路返回,但那条路没有抓手,要往回走也几乎不可能。”慌乱中,青木拨打了景区的电话,将他的轨迹发给管理员。 因为山里的树木岩石遮挡,起初景区管理员用望远镜也找不到他的身影,最后不得不启用无人机。在被困数小时后,青木终于听到了头顶无人机的轰鸣声,他掏出包里颜色鲜艳的一块布使劲挥舞,终于被工作人员发现。 “山里地势复杂,视野不开阔,很多路我用肉眼根本看不见,景区工作人员用无人机帮我探路。”青木“吊着一口气”,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艰难前行,终于走回了景区官方路线,安全下山。 “各种风险,是我走之前没想到的。”青木说,社交平台和徒步软件上所呈现的线路情况与真实状况大相径庭,网上的线路只划出一个平面的直线,至于路上有没有陡坡或悬崖,需不需要攀岩,这些都只有到了现场才知道。 同样因夜爬被困在山里的,还有浙江小伙朱筑。今年7月,朱筑为了看日出,选择到云南苍山夜爬。 “我知道有点危险,但看到很多人去爬,也看了网友的攻略,自己做了一些准备就过去了。”他和青木一样,选择了徒步软件上驴友分享的“野路”。他计划爬“野路”登顶,再坐山顶的索道下山。 但他低估了夜爬“野路”的危险——这条“野路”没有步梯,全是斜坡,更没有灯光。 “根本没路,只能硬着头皮走,有些地方真的非常危险。”朱筑回忆,在途中,他遇到一座峭壁,这是他在出行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那座峭壁需要攀岩过去,当时很黑,我只带了手电筒,没带头灯和绳索。”朱筑把眼前的峭壁称为“绝望坡”,无奈之下,他只能用嘴咬着手电筒,手脚并用,艰难地爬上峭壁。 爬斜坡、攀峭壁已经耗费了朱筑近乎全部的体力,而他仅爬到了半山腰。这时,山里突然下起了雨,刮起了大风。夜晚山里气温骤降,天气变幻莫测。因缺乏经验,朱筑没有扎紧冲锋衣,雨水顺着领口渗入弄湿了内衣。他坐在路边,感觉体温一点点往下降。 “我当时想下撤,可来的那条路非常陡,我不知道怎么下去,好像只能往上走。”朱筑再度陷入绝望,他既无法下撤,又因为失温和体力不支无法登顶,只能拨通救援队的电话,在原地等待,“山上越来越冷,我都觉得撑不到救援队来了”。 所幸,在朱筑等待的间隙,一名驴友发现了他,并将他一路扶到了索道。 “看到那名好心驴友时,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朱筑回忆说,“这种九死一生的经历太难忘了。游客尤其是户外‘小白’,千万不要盲目跟从一些网红分享的‘野路’或夜爬路线,真的太危险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