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张国强 □ 本报实习生 王千羽
“有问题直接在微信上询问,有材料直接发送,大家都说打官司方便多了。”近日,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法院虎石台人民法庭,刚参加完庭审的当事人吴某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法庭专用微信”二维码就贴在法庭诉讼服务分中心的墙上,扫码就能直接和办案人员沟通了。 今年以来,虎石台人民法庭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群众作为思考司法服务的原点,通过一站式服务、一次性解纷、一线化办案等举措,在人民法庭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司法服务“连心桥”,为“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增添一抹新亮色。 一站式服务暖民心 “虎石台人民法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辽宁省法院‘强基工程’,不断升级便民利民措施,在法庭建立诉讼服务分中心,全面实现法庭立案、交费、调解、开庭和送达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免去辖区居民在法院本部诉服中心和法庭间近30公里的往返奔波,不仅使百姓在‘家门口’一次性立案,甚至根本不用到法庭也能完成全部诉讼流程,让辖区群众充分感受到司法的便捷。”沈北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沙迪向记者介绍。 记者在虎石台人民法庭实地采访时了解到,一站式服务不仅体现在立案上,该法庭还在服务窗口推行“诉答法律文书指引”“掌上扫码诉答”“二维码微信传输文件”等便民举措,并指派专人在岗为当事人提供指导。 怎样做到暖民心?关键在于工作抓得准、抓得细、抓得实。 虎石台人民法庭在全省率先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微信直连方式,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米”。法官与村(社区)建立微信群,村(社区)里涉及法律关系的大事小情、村(居)民关心的法律问题都可以直接在群里向法官咨询;法庭要找村(居)民送达文书、了解情况,也可以直接与社区(村)沟通。这样的良性互动,使法庭与村(社区)形成有效合力,为解决纠纷和乡村(社区)治理带来极大便利。 今年以来,虎石台人民法庭又创新设立“法庭专用微信”,微信二维码醒目地设置在法庭诉讼服务分中心,当事人只需扫一扫即与法庭一键直连,有问题直接询问,有材料直接发送。 前不久,虎石台人民法庭又将工作推进一步,将“法庭专用微信”二维码张贴进村(社区),真正为群众搭建了微信“连心桥”。 一次性解纷顺民意 近年来,虎石台人民法庭辖区村镇存在大量同性质、同类型的系列案件,如果这些案件全部进入司法程序,势必导致诉讼案件剧增,造成司法资源浪费及百姓诉累。 虎石台人民法庭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密切关注此类案件,与村委会加强联系,务求“审理一案,治理一片”,加强以案释法辐射效能,用“小案件”诠释“大道理”、引领“大风尚”。如对因沈北新区重新丈量责任田引发的补交承包费纠纷,即以“一类案例指导”的方式处理。 实践中,虎石台人民法庭将实质性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作为司法审判的目标、导向,着力降低“案件比”,在审判工作中注重抓好两个切入点:一是提升实体判决率;二是提升判决执结率。比如规定对于原告起诉对象错误、起诉对象不全、身份信息不完整等案件,不得以直接驳回的方式处理,而是采取补充材料、追加当事人等方式将纠纷一次性解决,严格避免二次起诉。 同时,虎石台人民法庭设置矛盾调处分中心,落实沈北新区人民法院制定出台的调裁执团队工作规范、快速解纷工作实施细则、特邀调解员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组建“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调解员+执行员”的调裁执一体化团队,法官指导调解员促成调解协议达成,执行人员提前介入、释法说理,有力保障调解协议的后续履行。 一线化办案察民情 人民法庭身处基层前沿,审理的案件类型多与百姓家庭生活直接相关,如土地承包纠纷、相邻关系及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不亲临现场深入群众,无法了解实际情况,更无法促进和解。对此,“一线化现场办案”便成为虎石台人民法庭常态化办案方式。 今年春季,在一起村委会以土地撂荒为由诉村民解除土地承包合同案件中,法官同农业农村局、街道、村委会及村民一同到大棚现场,结合农时,为妥善处理解除合同事宜出谋划策,使纠纷得以解决。 在多起因居民楼漏水引发的赔偿诉讼中,法官走进群众家中,与物业公司、评估机构及当事人双方平衡情与理,化解群体纠纷。 在一起因产品责任引发的10倍赔偿案件中,法官实地了解商户经营情况,依法依理做双方思想工作,避免双方矛盾升级扩大损失。 “多年的审判实践使人民法庭的法官们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只有法官多跑腿、接地气,才能有的放矢解决老百姓难题。”沙迪说。
|
|
只需扫一扫即与法庭一键直连
|
沈阳虎石台人民法庭架起司法服务群众“连心桥”
|
|
|
( 2024-08-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张国强 □ 本报实习生 王千羽
“有问题直接在微信上询问,有材料直接发送,大家都说打官司方便多了。”近日,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法院虎石台人民法庭,刚参加完庭审的当事人吴某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法庭专用微信”二维码就贴在法庭诉讼服务分中心的墙上,扫码就能直接和办案人员沟通了。 今年以来,虎石台人民法庭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群众作为思考司法服务的原点,通过一站式服务、一次性解纷、一线化办案等举措,在人民法庭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司法服务“连心桥”,为“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增添一抹新亮色。 一站式服务暖民心 “虎石台人民法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辽宁省法院‘强基工程’,不断升级便民利民措施,在法庭建立诉讼服务分中心,全面实现法庭立案、交费、调解、开庭和送达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免去辖区居民在法院本部诉服中心和法庭间近30公里的往返奔波,不仅使百姓在‘家门口’一次性立案,甚至根本不用到法庭也能完成全部诉讼流程,让辖区群众充分感受到司法的便捷。”沈北新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沙迪向记者介绍。 记者在虎石台人民法庭实地采访时了解到,一站式服务不仅体现在立案上,该法庭还在服务窗口推行“诉答法律文书指引”“掌上扫码诉答”“二维码微信传输文件”等便民举措,并指派专人在岗为当事人提供指导。 怎样做到暖民心?关键在于工作抓得准、抓得细、抓得实。 虎石台人民法庭在全省率先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微信直连方式,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米”。法官与村(社区)建立微信群,村(社区)里涉及法律关系的大事小情、村(居)民关心的法律问题都可以直接在群里向法官咨询;法庭要找村(居)民送达文书、了解情况,也可以直接与社区(村)沟通。这样的良性互动,使法庭与村(社区)形成有效合力,为解决纠纷和乡村(社区)治理带来极大便利。 今年以来,虎石台人民法庭又创新设立“法庭专用微信”,微信二维码醒目地设置在法庭诉讼服务分中心,当事人只需扫一扫即与法庭一键直连,有问题直接询问,有材料直接发送。 前不久,虎石台人民法庭又将工作推进一步,将“法庭专用微信”二维码张贴进村(社区),真正为群众搭建了微信“连心桥”。 一次性解纷顺民意 近年来,虎石台人民法庭辖区村镇存在大量同性质、同类型的系列案件,如果这些案件全部进入司法程序,势必导致诉讼案件剧增,造成司法资源浪费及百姓诉累。 虎石台人民法庭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密切关注此类案件,与村委会加强联系,务求“审理一案,治理一片”,加强以案释法辐射效能,用“小案件”诠释“大道理”、引领“大风尚”。如对因沈北新区重新丈量责任田引发的补交承包费纠纷,即以“一类案例指导”的方式处理。 实践中,虎石台人民法庭将实质性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作为司法审判的目标、导向,着力降低“案件比”,在审判工作中注重抓好两个切入点:一是提升实体判决率;二是提升判决执结率。比如规定对于原告起诉对象错误、起诉对象不全、身份信息不完整等案件,不得以直接驳回的方式处理,而是采取补充材料、追加当事人等方式将纠纷一次性解决,严格避免二次起诉。 同时,虎石台人民法庭设置矛盾调处分中心,落实沈北新区人民法院制定出台的调裁执团队工作规范、快速解纷工作实施细则、特邀调解员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组建“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调解员+执行员”的调裁执一体化团队,法官指导调解员促成调解协议达成,执行人员提前介入、释法说理,有力保障调解协议的后续履行。 一线化办案察民情 人民法庭身处基层前沿,审理的案件类型多与百姓家庭生活直接相关,如土地承包纠纷、相邻关系及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不亲临现场深入群众,无法了解实际情况,更无法促进和解。对此,“一线化现场办案”便成为虎石台人民法庭常态化办案方式。 今年春季,在一起村委会以土地撂荒为由诉村民解除土地承包合同案件中,法官同农业农村局、街道、村委会及村民一同到大棚现场,结合农时,为妥善处理解除合同事宜出谋划策,使纠纷得以解决。 在多起因居民楼漏水引发的赔偿诉讼中,法官走进群众家中,与物业公司、评估机构及当事人双方平衡情与理,化解群体纠纷。 在一起因产品责任引发的10倍赔偿案件中,法官实地了解商户经营情况,依法依理做双方思想工作,避免双方矛盾升级扩大损失。 “多年的审判实践使人民法庭的法官们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永远不能丢,只有法官多跑腿、接地气,才能有的放矢解决老百姓难题。”沙迪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