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以体育正能量唱响时代主旋律
· 树牢底线思维全面进入应急状态
· 为侨都高质量发展贡献公证力量
· 平安苍南反邪交响曲引发群众共鸣
· 数字支撑 自主创新 绿色发展
· 智慧政法厚植平安底色擦亮法治成色
· 科技创新为政法工作增效赋能
· “枫桥经验+民族团结”在青城生根发芽
· 大庆供电保障电力供应守护黑土粮仓
· 密山法院开展防范非法集资普法宣传
· 声 明
· 泰兴分界镇依托“融合法庭”助力诉源治理

“枫桥经验+民族团结”在青城生根发芽

( 2024-07-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常煜

  走进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民和花园西北门,率先映入眼帘的一栋三层办公楼就是清泉街社区所在地,办公楼内外干净、明亮,法治标语随处可见。
  6月26日,《法治日报》记者在位于办公楼三楼的“武荷香工作室”了解到,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呼和浩特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等各级荣誉103项。
  “辖区面积0.36平方公里,共有18个小区、48栋居民住宅楼、188个单元,居民2732户,有11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清泉街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武荷香边走边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清泉街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多元融合的城市民族工作模式,着力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使各族群众在社区和睦共处、守望相助。
  “刚来社区时有些陌生和无助,后来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我经常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很快融入了这个大家庭,邻里之间相互帮扶,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前来办事的居民刘女士聊起近几年在社区的生活经历时难掩激动之情。
  为提升社区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水平,清泉街社区组建了由120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七彩志愿服务队”,每年参与志愿服务900余人次。联合社区“大党委”27家成员单位,平均每年开展200多场惠民志愿活动,相继完成水暖维修、路面房顶翻修、医疗卫生等惠民项目10余项,架起社区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打造红石榴驿站,建立流动人口台账,与流动人口结对子、交朋友,定期交流、谈心,为流动人口在登记办证、劳动就业、困难救助、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形成记录,使其快速融入城市社区生活。
  社区党委书记带领骨干党员和热心居民创新建立“荷香唠嗑室”“好邻居议事厅”等矛盾化解阵地,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长廊、红石榴凉亭等场所和居民“唠嗑”“拉家常”,排查调解萌芽问题,将居民的“大事小情”入账处置,真正做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今年以来,为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病残不便等特殊人群解决无钱看病、无人照顾、水压不够、供暖不足等棘手难题200余件,把居民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揪心事办得有速度、有力度、有温度。
  此外,社区创新实施“枫桥经验+民族团结”工作法,2007年12月,成立全国首家社区法务室,也叫“说理堂”,整合街道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驻区律师等资源,及时化解接诉即办案件、邻里纠纷、家庭婚恋纠纷等,成立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000余件,至今无一例上访案件发生。
  “每逢节假日邻里聚会的时候,我都会穿上朝鲜族民族服装,拿上自己制作的泡菜,给大伙儿品尝,在小区广场上唱歌、跳舞、品美食……”清泉街社区朝鲜族居民金福姬阿姨高兴地说。
  武荷香介绍说,为大力弘扬与发展民族文化,社区组建了额吉舞蹈队、合唱团、模特队、晋剧团、二人台、秧歌队等社区文体团队。各团队积极吸引各族群众走出家门,参加社区集体活动,社区的民族特色模特队定期进行展演,集中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生活习俗,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已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增进邻里感情、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法宝”。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得枝荣。清泉街社区积极推动辖区内各族居民不断形成互嵌式生活局面,提升各族群众凝聚力,让辖区居民得到更多实惠,从源头消除矛盾纠纷隐患,增进团结友爱,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用实际行动和担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绘就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