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案件
13 6/13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散货船装了328吨走私驴肉等冻品
· 不法分子制假药当“补肾神药”出售
· 扣押在案的有毒有害食品被销毁
· “炸街”摩托车牵出非法改装门店
· 时速超60km撞人致重伤
· 江西首例生产销售伪劣电动车刑案告破
· 团伙网购零部件组装跑马机伪造学时牟利
· 网络主播违约不上岗被判赔偿
· 长沙开福破获一起非法经营案

扣押在案的有毒有害食品被销毁

( 2024-07-0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案件
  本报讯 记者赵红旗 通讯员任欢 保健品能调节人体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擅自将处方药物添加至保健品中。近日,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督促公安机关依法对扣押在案的有毒、有害食品予以无害化销毁。
  此前,有消费者投诉称,通过某网络平台下单购买了一款保健品,服用后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河南省郑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立案侦查后,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鉴定,发现张某在网络平台上销售的某保健品中含有西地那非成分。截至案发,张某销售金额共计5万余元。
  中原分局以张某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向郑州市中原区检察院移送起诉。为保证办案质效,郑州市中原区检察院将涉及公益诉讼的刑事案件统一交给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办理。
  “西地那非是一种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在脱离医生指导的情况下使用,会对服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在食品中添加此药物是违法的。”承办检察官介绍,郑州市中原区检察院以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对张某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定张某具有坦白、主动退出违法所得且自愿认罪认罚等情节,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并处罚金15万元,其主动退出的违法所得金额予以没收,扣押在案的有毒、有害食品予以没收并销毁,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同时由其支付赔偿金52595元,并承担销毁涉案有毒、有害食品的费用。
  办案检察官提醒,商家在经营保健类食品时,要坚持诚信原则,严守法律底线,禁止在食品经营活动中非法添加国家禁用药物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确保所售产品安全有效,不损害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查看产品的标签和说明书,确保所购买的食品符合安全标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