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6·26”国际禁毒日
|
|
□ 本报记者 张昊 6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人民法院2023年以来禁毒工作基本情况,介绍当前涉毒品犯罪形势特点。 《法治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33401件,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被告人49603人,同比分别下降10.41%和11.7%。毒品案件和被告人数量自2015年达到历史峰值后已出现“八连降”,毒情总体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毒品案件重刑率高 发布会上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法院从严惩处毒品犯罪。全国法院去年一审审结毒品案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10972人,重刑率达22.12%,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约14%。今年1月至5月,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125人,重刑率达17.11%,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约10%。 对于打击重点,最高法刑五庭庭长李睿懿介绍说,人民法院依法严惩走私、制造、大宗贩卖毒品等源头性犯罪和职业毒贩、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犯罪分子,加大对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危害对象和利用未成年人实施毒品犯罪的惩处力度。对于利用麻精药品的镇静、麻醉等功能,实施强奸、抢劫等犯罪的,坚决依法从严惩处。 此外,最高法还强化审判指导,统一裁判标准。李睿懿说,2023年,最高法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利用毒品诱骗、控制被害人”作为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情形,从重处罚。对于“笑气”等未列管物质,织密刑事法网,准确运用相关法律予以惩处,确保实现有力打击。 司法建议指向麻精药品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当前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案件呈上升态势,人民法院如何有针对性地惩治此类犯罪? “一些法院在审理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案件过程中,就完善麻精药品列管机制、加强医疗机构处方管理、堵塞诊所药店零售监管漏洞等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促进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李睿懿说。实践中,关于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的司法建议在涉毒司法建议中数量最多,范围最广,效果也最为明显。 近年来,借助网络实施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案件多发。对于通过网络寄递毒品的犯罪行为,人民法院如何实现全链条打击? “此类犯罪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对司法机关侦破案件、收集证据及审查认定证据提出了新要求。”最高法刑五庭副庭长欧阳南平说,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惩治网络涉毒犯罪,积极应对犯罪手段网络化带来的挑战,绝不允许网络空间成为涉毒“法外之地”。 欧阳南平说,人民法院会同公安、检察机关针对网络涉毒犯罪的证据,特别是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加以规范,并对网络涉毒犯罪的管辖问题进一步加以明确。最高法2023年下发的《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中,进一步规范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相关毒品犯罪法律适用、接收物流寄递毒品行为定性等,为网络涉毒、物流寄毒案件的审理提供明确依据。 未成年人涉毒案上升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1月至5月,人民法院受理的涉未成年人贩卖、运输毒品案件共301件,案件数量较此前有明显上升。 “未成年人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另一方面心智不够成熟,分辨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周边环境的影响,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毒品犯罪,或者成为毒品犯罪侵害对象。”最高法民一庭副庭长蔡金芳说。 “人民法院对于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犯罪,坚决依法从重处罚、从严惩治,绝不手软。”蔡金芳介绍说,最高法本次发布的10件毒品犯罪典型案例中,有关案例集中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原则,集中体现了坚决防范未成年人涉毒的态度。 本报北京6月25日讯
|
最高法新闻发布会披露
|
毒品案件和被告人数量出现“八连降”
|
|
|
|
( 2024-06-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关注“6·26”国际禁毒日 |
|
□ 本报记者 张昊 6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人民法院2023年以来禁毒工作基本情况,介绍当前涉毒品犯罪形势特点。 《法治日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33401件,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被告人49603人,同比分别下降10.41%和11.7%。毒品案件和被告人数量自2015年达到历史峰值后已出现“八连降”,毒情总体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毒品案件重刑率高 发布会上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法院从严惩处毒品犯罪。全国法院去年一审审结毒品案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10972人,重刑率达22.12%,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约14%。今年1月至5月,全国法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3125人,重刑率达17.11%,高出同期全部刑事案件重刑率约10%。 对于打击重点,最高法刑五庭庭长李睿懿介绍说,人民法院依法严惩走私、制造、大宗贩卖毒品等源头性犯罪和职业毒贩、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犯罪分子,加大对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危害对象和利用未成年人实施毒品犯罪的惩处力度。对于利用麻精药品的镇静、麻醉等功能,实施强奸、抢劫等犯罪的,坚决依法从严惩处。 此外,最高法还强化审判指导,统一裁判标准。李睿懿说,2023年,最高法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利用毒品诱骗、控制被害人”作为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情形,从重处罚。对于“笑气”等未列管物质,织密刑事法网,准确运用相关法律予以惩处,确保实现有力打击。 司法建议指向麻精药品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当前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案件呈上升态势,人民法院如何有针对性地惩治此类犯罪? “一些法院在审理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案件过程中,就完善麻精药品列管机制、加强医疗机构处方管理、堵塞诊所药店零售监管漏洞等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促进强化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李睿懿说。实践中,关于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的司法建议在涉毒司法建议中数量最多,范围最广,效果也最为明显。 近年来,借助网络实施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犯罪案件多发。对于通过网络寄递毒品的犯罪行为,人民法院如何实现全链条打击? “此类犯罪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对司法机关侦破案件、收集证据及审查认定证据提出了新要求。”最高法刑五庭副庭长欧阳南平说,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惩治网络涉毒犯罪,积极应对犯罪手段网络化带来的挑战,绝不允许网络空间成为涉毒“法外之地”。 欧阳南平说,人民法院会同公安、检察机关针对网络涉毒犯罪的证据,特别是电子数据的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加以规范,并对网络涉毒犯罪的管辖问题进一步加以明确。最高法2023年下发的《全国法院毒品案件审判工作会议纪要》中,进一步规范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相关毒品犯罪法律适用、接收物流寄递毒品行为定性等,为网络涉毒、物流寄毒案件的审理提供明确依据。 未成年人涉毒案上升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1月至5月,人民法院受理的涉未成年人贩卖、运输毒品案件共301件,案件数量较此前有明显上升。 “未成年人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另一方面心智不够成熟,分辨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不良周边环境的影响,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毒品犯罪,或者成为毒品犯罪侵害对象。”最高法民一庭副庭长蔡金芳说。 “人民法院对于利用、教唆未成年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的犯罪,坚决依法从重处罚、从严惩治,绝不手软。”蔡金芳介绍说,最高法本次发布的10件毒品犯罪典型案例中,有关案例集中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原则,集中体现了坚决防范未成年人涉毒的态度。 本报北京6月25日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