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13 3/13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检察公益诉讼拯救高标准农田
· 海南首个基层诉源治理中心在海口启用
· 河北法院5年审结金融案件逾40万件
· 浙江龙游青松连工作室源头解纷争
· 图片新闻
· 我国已制定网络领域立法逾150部
· 百年营口港焕发航运贸易新活力
· “对症开方”提高执法质效

云南临沧检察机关能动履职守护粮食安全
检察公益诉讼拯救高标准农田

( 2024-06-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石  飞
□ 《法制与新闻》见习记者 陆  敏
□ 本报通讯员           闵昌明

  “我们在深入田间走访摸排时,发现了这片静卧的田地失去‘血液’,通过我们用检察力量进行‘浇灌’,现在田地逐渐恢复高产地‘精气神’。”近日,望着焕发生机的农田,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杨建宏欣慰地说。
  自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工作以来,临沧市县两级检察机关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动协作,在全面推开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工作中握指成拳,在守护粮食安全,夺取稻菽丰收,回应民生期望中共同发力。
陆空调查取证带回“泥味”线索
  在临翔区蚂蚁堆乡的田坝上不难看到“检察蓝”的身影。由临沧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鲁正堂带队,检察机关与农业农村部门组建的联合检查组正与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村“两委”干部以及耕种的农民攀谈,了解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这是临沧市检察机关深入高标准农田实地检查的一个缩影。
  为深入客观地掌握当前高标准农田的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临沧市检察机关从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中找线索,在政府机关信息共享平台数据中察情况,在有关行政机关工作开展中寻问题,并实地踏访弄清田地存在的问题。紧贴“地气”的走访摸排激发了群众参与监督的源头活水。
  今年3月,临翔区检察院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在走访摸排中发现,蚂蚁堆乡“邦海线”的一块高标准农田存在撂荒的情况,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检察官很快锁定这块土地的症结:灌溉管道发生破损,而且破损段较长,蓄水池的池水犹如血液般从破损管道中喷涌而出。
  据邦海村村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管道损毁长约1.5公里,未能及时修复,如今120个农户的农作物灌溉困难,影响约800亩产业发展,虽然多次提出修复破损管道,但是仍然没有动工的迹象。此时,邦海村灌溉区已进入春耕季节。
  临翔区检察院迅速立案,并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帮助调查取证和见证。检察机关利用无人机突破空间取证困难,对管道输水口、管道破坏现场、灌溉区受损情况进行全方位拍摄录制和立体化拍照。同时,结合向行政机关调取的证据、证人证言、现场照片,形成证据锁链,为开展磋商打下坚实基础。
打通灌溉“动脉”恢复农田生机
  经调查查明,由于该段道路提升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问题相互交织,实施部门权责交叉、协作机制不畅等情况,导致管道修复问题被长期搁置。
  为统一整改思想,督促行政机关履职,2023年3月29日,临翔区检察院召集行业监管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志愿者会商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以听证磋商会的方式,理清行政监管部门工作职责,吸纳多元声音,研讨效率最高、效果最优的修复方案,为整改工作列出“施工图”。
  “将加强部门对接,加大部门日常监管,协力维护好事关‘粮食饭碗’的民心工程。”听证磋商会结束后,行政监管部门作出承诺。
  2024年4月底,行政监管部门完成1.5公里管道铺设,“邦海线”灌溉区已通水,陆续开始灌溉作业。通过检察机关督促履职,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延伸办案效果推动建章立制
  该案是开展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专项工作以来,临沧市检察机关与农业农村部门构建农田管理保护模式的开篇起笔。为延伸办案效果,临沧市检察机关还在“自选动作”上下功夫。
  临沧山地丘陵众多,森林资源丰富,河流湖泊众多,高标准农田散落在山谷坝间。随着近年来临沧各项惠民项目落实落地,施工中面临着途经公路沿线,就地使用河湖资源,甚至占用林地建盖设施等情况。
  以此案为切口,在对蚂蚁堆乡“邦海线”、南美乡“林勐线”等地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临沧市检察机关发现,有关行政监管部门之间实施的涉农项目普遍存在未经报批审批径行实施的情况,而公路法等有关法律已经明确,施工过程中涉及公路、林业、水务审批、报备具体由何方承担,以减少法律纠纷,降低诉讼风险。
  为更好地服务临沧经济社会发展,临沧市检察机关通过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强化施工合同审查,细化法律责任和报批机制,推动建章立制,打破行业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壁垒,促进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科学规范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