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13 8/13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推进会优化支付服务
· 高风险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发布
· 我国十余年间治理沙化土地超3亿亩
· 各地广泛开展全国“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
· 5年侦破非法捕捞捕猎刑事案件589起
· 厦门出台禁毒社会工作地方标准
· 浙江嵊州“全链条”整治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
· 湖北嘉鱼推动涉水行政审批“一件事一次办”
· 绘就多民族平安画卷

黔西南州青山中心派出所深耕“枫桥经验”
绘就多民族平安画卷

( 2024-06-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 本报通讯员 龚  敏

  随着公安部定点帮扶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普安县公安局青山中心派出所被贵州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22年3月,青山中心派出所获得“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殊荣;同年5月,荣获“全国爱民模范集体”称号。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近日,青山中心派出所所长邓献奎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说,对于户籍人口高达10余万人、地处山区、多民族聚居的乡镇而言,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属不易。
  近年来,青山中心派出所不断探索、磨合中心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抓手,奋力提升派出所“主防”效能,将基层工作做精、做细、做全。
  “我们人熟、地熟、情况熟,参加当地巡防、宣传、执勤方便很多。”回族党员、“青城义警”负责人马义说。
  据了解,青山镇内包含了17%的回族群众。2016年,青山中心派出所积极吸纳回族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渐形成一支规范化治安巡逻队——“青城义警”。如今,这支队伍已拥有回族党员与回族群众33人,守护青山镇8年来,辖区内民族矛盾引起的案事件和纠纷逐年减少。
  在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上了年纪的老人“不会找”“不敢找”“不愿找”等生活习惯,导致发生纠纷后依旧牵扯不断、矛盾升级。
  为适应不同矛盾需求,青山中心派出所成立自有调解品牌“老杨调解室”。在此基础上,“老杨调解室”以“传帮带”的方式培育了更多的“小杨”们,调解辖区纠纷。
  “这块地是我的,你凭什么占过来。”陈家寨的陈某与同村人因土地问题发生矛盾,双方都咬定是对方越界占了自家的土地,社区民警“小杨”苦口婆心调解了近3个小时,双方仍然争执不下。
  随后,“小杨”向“老杨”请教,“老杨”将当事人、村支两委干部、寨老等人一起请到警务室,通过普法和耐心调解,两小时后,双方达成共识,签订调解协议书。
  据了解,“老杨”在处理纠纷案件时,一方面结合相似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另一方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联动各方力量进行调解,引导当事人双方换位思考,化怨气、平怒气。
  值得一提的是,“老杨”以“案例引导法、换位思考法、背对背调解法”等多种方式将多年来的调解经验倾囊相授。在“老杨”的带领下,“小杨”们一步一步找到调解纠纷的关键,青山中心派出所10名“小杨”成功“出师”。
  此外,青山中心派出所提出主动防范化解辖区风险预警,通过积极联动辖区相关专职消防力量、保安力量以及周边单位、部门,开展邻里守望平安守护行动。无论在案件侦破还是风险防控方面,实现“比邻一家吹哨,近邻快速响应”。
  “青山中心派出所以群众工作为核心,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将‘护民平安’作为最大的爱民举措,全方位增强辖区群众安全感。下一步,青山中心派出所将继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层层举措提升辖区风险预警的能力和水平。”邓献奎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