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社会
13 7/13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不做香火文章是对千年古寺的最大保护
· 力争不出村不离乡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 将千年古寺
完好保护到下一个千年
· 推动制定社会救助法
· 图片新闻

将千年古寺
完好保护到下一个千年

( 2024-06-1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社会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此次奉国寺采访中,很多细节挺有意思。
  比如,奉国寺确实“热”了,游客越来越多,很多人游玩之余还做起了义务监督员。曾经就有游客反映,在大殿里用扩音喇叭讲解,声波会不会对佛像和壁画造成损伤?这让辽宁省义县县委书记郭廓颇感意外。
  “这也表明,现在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空前高涨。”郭廓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自己早上六点钟都会先来一趟奉国寺“上班”,了解相关情况,六点半从这里“下班”去处理一些其他事务,等十点钟左右再回来奉国寺“上班”。他来这儿除了随时关注和处理一些突发情况,还会细心观察游客属于哪类人群。尤其是看到一些带着专业相机、望远镜的游客,他都会多问一句,结果一问一个准,曾经问出来了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家,还问出来了清华大学研究建筑的教授。这些人都是慕名而来,欣赏和研究奉国寺佛像、壁画、古建筑结构。这些,正是郭廓想看到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当地对于奉国寺的保护和活化,确实动了大脑筋,在设计之初就把保护奉国寺作为核心点和目标,文物开发利用以保护为前提,选择吸引高端研学客户代替盲目开发各种项目。“作为政府部门,保护好奉国寺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使其继续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关注它,固然好;如果不能,那最起码要好好保护它,至少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不能让奉国寺再遭受严重破坏,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底线。”郭廓的这番话,道出了政府工作背后的文物保护理念。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涉旅文保单位文物资源的转化与发展,一直是各地积极探索的话题。既要坚持文物保护第一,又要实现文物的有效利用,无疑很考量地方政府的智慧。眼下,伴随文物热、文旅热,很多文物古迹都“热”了起来,但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脑袋却并不能太“热”,相反还要保持足够的冷静。如何在加强保护管理的同时做好活化利用,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千年奉国,煌煌辽构,源远流长。奉国寺大雄殿斑驳的古墙上,光影摇曳,向世人诉说着时光流逝和众生浮沉。希望走过千年的奉国寺继续在历史长河中,巍峨如初,雄姿依然,在我们的守护下走进下一个千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