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9 8/9 7 8 9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擦亮“枣治理·一网办”社会治理品牌
· 聘请网约配送员担任兼职社会监督员
· 佳木斯提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质效
· 乡风文明 邻里和睦 产业兴旺
· 图片新闻
· 粤桂边界放养的牛羊有了“身份证”
· 汤原法院持续擦亮“法律拥军”品牌
· 莆田城厢警方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
· 西峡县司法局大力倡导文明新风
· 杭州钱塘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 惠州秋长街道毒品预防教育进校园
· 辽源供电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粤桂边界放养的牛羊有了“身份证”
广东封开实行“一物一码”化解牲畜权属纠纷

( 2024-06-1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邓君
  □ 本报通讯员 冼颖
  
  山高任牛跑,粤桂交界处的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群众再也不必为牛羊归属问题闹纠纷了。近日,封开县大玉口镇群星村的13头牛,率先佩戴了专属“身份证”。这是粤桂边界第一批戴上“身份证”的大型饲养牲畜。
  给牛配发“身份证”这件事,还得从去年的“法官断牛记”说起。
  “我的牛走失1个多月了,后来发现在封开吴某的牛群里。我要求吴某返还我的牛。”2023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的钟某到封开县人民法院南丰法庭起诉该县大玉口镇群胜村的吴某。
  由于钟某并未提供任何可以证明牛只权属问题的证据,南丰法庭庭长黎英便联系大玉口镇司法所所长钱殿瑜,一起走访当地饲养牛只的村民,又到群胜村向村委会和农户调查情况,试图通过“找妈妈”或者“老牛识途”的方式确定牛只权属。
  黎英与钱殿瑜在调查中发现,当地农户都是以放养的方式饲养牛只,而大玉口镇群胜村正处粤桂边界,牛群几乎每天都自由“出省”,甚至与异地牛只共同生活和繁衍,牛群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并不鲜见。通过动物本能的“认亲”方式行不通,做DNA鉴定也只能确定“宗亲”关系而非“亲子”关系。
  随后,黎英与钱殿瑜联合苍梧县沙头镇政府先后3次到钟某和吴某家中调解纠纷,均无果而返。眼看着牛一天天长大,黎英只能依据现有证据,裁定驳回钟某诉讼请求,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判决虽已作出,但黎英的心并没有放下。
  “我只是依据法律事实去判,但问题还没真正解决,这头牛事实上属于谁,谁都无法确定。”黎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县法院分管副院长梁达明。
  “那我们就想办法防止类似的矛盾发生。”梁达明说。
  从去年10月开始,梁达明和黎英走访了南丰法庭下辖3个镇22个行政村,3次到广西苍梧与贺州调研,4次到本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了解情况。
  调研中发现,关于饲养动物权属争议的问题各镇各村都时有发生,虽然起诉到法院的纠纷极少,但村委会干部们却纷纷诉苦,称这类纠纷太难处理了,还有牛只撞伤人的,也无法知道“肇事牛”是哪里来的。
  如何预防饲养牲畜权属纠纷的发生?只有依靠科学的管理方式。
  “建议实行‘一物一码’,通过为放养动物定制二维码的方式记录动物权属和身份信息,引导、帮助我县省际边界农户科学管理养殖动物,防止动物放养走失和动物伤人等纠纷。”根据调研情况,封开法院形成了调研报告,主动向当地党委汇报了粤桂边界大型牲畜饲养纠纷治理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司法建议。
  封开县委政法委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依托“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等基层政法力量和信息化支撑平台,“N”指其他综治和社会力量),结合封开法院向县农业农村局和相关镇街发出的司法建议,组织县农业农村局对司法建议进行研究,并推进加强饲养动物建档管理和建立联防联调网格等举措。同时,组织地处粤桂边界的镇街对大型饲养动物进行摸排,并向农户征集关于推进饲养动物建档管理的建议。
  封开县素有“两广门户”之称,粤桂两省区民间生活、经济交往密切,为了共同打造好“粤桂一家亲·省际睦邻廊道”,封开法院又向苍梧法院发去《关于“粤桂一家亲”基层协调治理的函》。收到函后,苍梧法院随即参照封开法院的做法,向当地农业农村局和有关镇街发出司法建议。
  经过近半年的调查研究,封开县第一批大型饲养动物“身份证”终于制作出来。目前,该县大玉口镇作为试点已着手“身份证”的“配发”,在每一头饲养牛的耳朵上钉上标识,并不断完善牛只信息数据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