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人大视窗
12 6/12 5 6 7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房地产限售等地方案例首次入选
· 为庄稼“把脉”为土地“开方”
· 大胆创新提高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正当其时
· 整合资源优势让矛盾纠纷“软着陆”

全国人大代表杨恩兰:
为庄稼“把脉”为土地“开方”

( 2024-06-11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人大视窗
  全国人大代表杨恩兰(右)为村民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 敖子棋 摄
  □ 本报记者      王家梁
□ 本报通讯员  敖子棋

  “我的工作是为农作物把脉开方、看病治病。”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杨恩兰是一名“90后”,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回乡当起了守护粮食安全的“植物医生”。
  8年来,杨恩兰走遍了水城区30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始终坚守在病虫草鼠防控第一线,让更多人尝到了科学种地的甜头。
  地处乌蒙山区的水城区,高山坡地多,海拔差异大,土地资源少,多样的种植结构、多种病虫害频发威胁着当地的农业生产。
  刚到植保站工作时,杨恩兰就接到了农作物病虫害预报的任务。那时,水稻、小麦、蔬菜、茶叶、马铃薯、猕猴桃等农作物莫名出现枯黄、萎缩、掉叶现象,让乡亲们操碎了心,也让杨恩兰产生了疑惑。在长时间摸索和研究中,她发现当地老百姓缺乏科学安全使用农药的经验,经常少打、多打、混打农药,“用少了起不到防治作用,用多了又对作物产生药害”。
  这一发现让杨恩兰意识到,要尽快提升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让病虫鼠害防治的新理念、新经验“送货下乡”。
  常见病虫害有哪些特征、粮食作物“生病了”有什么预兆、发现后应该如何处理……通过广泛开展“理论+田间课堂”活动,杨恩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科普病虫害知识和防治技术,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搬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这种巡回培训直观、易学、易懂,受到当地农户广泛好评。
  “干我们这一行,三天不下地,心里就没底。”每年有超过200天,杨恩兰都“钉”在地里,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渐渐地,大家对她产生了依赖。有时,她的手机一天能接几十个咨询电话。大家都说,“不问问小杨老师,这桶药打得不放心”。
  接电话、下地看、找原因、现场教、买药剂、送农户……杨恩兰的办公室常备着一双胶鞋和一个草帽,一个电话打来,她就赶到地里去看一看、走一走、探一探。天越热,在田间地头走得越深,虫越多,在庄稼地里站得越久。
  仓廪实,天下安。讲起3年前米箩镇的水稻病害,杨恩兰记忆犹新。当时,素有“米乡”之称的米箩镇传来坏消息,水稻收成变差了,叶片像得了皮肤病一样开始干枯、长斑,还生起了一排排“脓包”,其中一些水稻濒临枯死。杨恩兰和同事们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对水稻进行诊断,通过实地查看、采集标本、连夜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确定米箩镇的水稻感染了白叶枯病。
  依托省级项目支持,杨恩兰在米箩镇倮么村、陡箐镇花地村开展水稻白叶枯病的无人机飞防、群众联防联控、统一选用抗病品种、水旱轮作、绿色防控、专家现场培训等项目。在杨恩兰及农户的努力下,当地白叶枯病得到了有效控制,水稻产量也从原先下降高达50%,恢复到正常产量。
  早春茶、猕猴桃、刺梨,被誉为“凉都三宝”。其中,猕猴桃是水城区的优势产业。为让当地猕猴桃种植的优势更优、强势更强,2023年以来,杨恩兰结合群众需求,开展猕猴桃管护技术培训,消除了种植户在技术方面的种植顾虑,开展猕猴桃管护技术培训30余场次,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让越来越多的农户成为猕猴桃种植的“土专家”。
  黔货火爆出圈,日子也愈发红火。目前,水城区已形成从猴场经蟠龙、阿戛、米箩到勺米的猕猴桃产业带,发展势头稳中向好。面对一片片致富增收的猕猴桃园,农户晏庭银不禁感叹:“不足10亩地的猕猴桃园年收入20余万元,真是绿果果变成了‘金果果’。”
  阿戛镇的核桃树保住了、猴场镇的猕猴桃基地扩大了、化乐镇的乡亲们开始主动为小麦条锈病做预防了……一个个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好消息让杨恩兰感到由衷的喜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杨恩兰表示,将珍惜履职机会,继续奋战在农业一线,守好老百姓的“米袋子”,让“科技生产力”浇灌出“产业致富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