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世界环境日
|
|
□ 本报记者 张维
秀甲天下,壮美广西。 6月5日,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有着“中国绿城”之称的广西南宁举行。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活动时表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抒写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成效逐步显现。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26.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超3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60%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全国煤电装机容量,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贡献者和践行者。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6月5日,生态环境部在国家主场活动正式发布《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以全面翔实准确的监测数据客观反映了这一点。 《公报》显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保持长期向好态势。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好于年度目标近3微克/立方米,“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28.6%。全国优良天数比例扣除沙尘异常超标天后为86.8%,好于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 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优良(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实现“八连升”,累计上升21.6个百分点。重点流域水质改善明显,长江、黄河干流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海河流域水质由轻度污染改善为良好。 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全民共同参与共同享有 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我国也做了大量工作。 黄润秋介绍,我国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牢固。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30%,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并不断优化,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优良等级面积占比达43%以上,超过低差等级比例。 在这一系列成果基础上,美丽中国建设再上新台阶。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 今年的六五环境日也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对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黄润秋特别强调,生态文明是全民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事业,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广泛动员园区、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我们要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黄润秋说。 黄润秋提出,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加强生态环境社会宣传,推动企业、公众等各社会主体自觉遵守和履行相应义务。持续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壮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力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价值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倡导全社会积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新风尚。 多措并举抒写好新篇章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产业界更是不遑多让。 2024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吕军特别提出,美丽中国建设是产业界的责任,是园区和企业发展的一项必答题。企业要有心态的开放、信息的开放和场所的开放。 其中,信息公开有助于减少沟通成本,增进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相互理解。“一方面,企业要敢于亮剑、亮相,正面展示自身形象;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要文过饰非、对居民投诉无动于衷,要积极应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陈吕军说。 在如何抒写好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方面,黄润秋提出如下意见: 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围绕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综合治理。 更加自觉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监管,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加大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和查处力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积极引领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地实施,正式启动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
开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
|
|
|
( 2024-06-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关注·世界环境日 |
|
□ 本报记者 张维
秀甲天下,壮美广西。 6月5日,2024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在有着“中国绿城”之称的广西南宁举行。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活动时表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抒写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成效逐步显现。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单位GDP能耗下降26.8%,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超35%,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60%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全国煤电装机容量,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贡献者和践行者。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6月5日,生态环境部在国家主场活动正式发布《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以全面翔实准确的监测数据客观反映了这一点。 《公报》显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保持长期向好态势。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好于年度目标近3微克/立方米,“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28.6%。全国优良天数比例扣除沙尘异常超标天后为86.8%,好于年度目标0.6个百分点。 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优良(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为89.4%,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实现“八连升”,累计上升21.6个百分点。重点流域水质改善明显,长江、黄河干流全线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海河流域水质由轻度污染改善为良好。 全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全民共同参与共同享有 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方面,我国也做了大量工作。 黄润秋介绍,我国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生态安全屏障日益牢固。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30%,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并不断优化,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持续改善,优良等级面积占比达43%以上,超过低差等级比例。 在这一系列成果基础上,美丽中国建设再上新台阶。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 今年的六五环境日也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对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黄润秋特别强调,生态文明是全民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事业,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广泛动员园区、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我们要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黄润秋说。 黄润秋提出,要广泛进行社会动员,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加强生态环境社会宣传,推动企业、公众等各社会主体自觉遵守和履行相应义务。持续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壮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力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价值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倡导全社会积极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新风尚。 多措并举抒写好新篇章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产业界更是不遑多让。 2024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清华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吕军特别提出,美丽中国建设是产业界的责任,是园区和企业发展的一项必答题。企业要有心态的开放、信息的开放和场所的开放。 其中,信息公开有助于减少沟通成本,增进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相互理解。“一方面,企业要敢于亮剑、亮相,正面展示自身形象;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要文过饰非、对居民投诉无动于衷,要积极应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陈吕军说。 在如何抒写好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方面,黄润秋提出如下意见: 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围绕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综合治理。 更加自觉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优化调整。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口,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监管,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加大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和查处力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积极引领推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地实施,正式启动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 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