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法治
13 2/13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堤坝”
· 加快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 努力打造社区矫正一体化发展样板区
· 图片新闻
· 黑龙江集中组织企业家旁听庭审活动
· 深学细悟笃行 加强成果转化
· 滁州“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 “新能源之都”展示企业创新力与责任担当

以打造地方特色调解品牌为牵引
滁州“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 2024-06-0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 本报通讯员 包增光 王飘
  
  架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连心谯”,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一语双关,打造自己的调解品牌,让调解接上了地气。
  “儒林所愿”是全椒县借助《儒林外史》作者在家乡故里友善一方的故事,将文化底蕴植入了调解品牌。
  “爱不释手”调解品牌,是明光市为婚姻家庭纠纷量身打造的调解品牌,以“爱”的名义弥合裂痕,充满了浓浓的情谊。
  ……
  这些特色调解品牌共同形成了滁州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调解矩阵,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近年来,滁州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打造地方特色调解品牌为牵引,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全力推进“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预防在前端、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滁州市已连续8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优秀市,实现省级平安县(市、区)全覆盖。
筑牢前沿阵地
  在南谯区紫南社区有一条3米宽的巷道,别看这条窄窄的巷道,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对于巷道两边的两户人家来说,犹如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多年来,两家因为巷道引发的纠纷不断,为彻底解决两家之间的矛盾,紫南社区在创建“连心谯”调解品牌过程中,把化解这一矛盾纠纷作为检验品牌作用的实战案例,最终解开了两家人心中的“疙瘩”,化解了这起矛盾。
  像南谯区一样,滁州各县(市、区)都打造了自己的调解品牌。在市委政法委推动下,全市各地以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为抓手,坚持便民利民原则,实现统一受理、精准分派、高效调处,提供矛盾纠纷受理、调解、司法确认等“一条龙”服务,让人民群众“只进一次门、只跑一次路”,调解工作水平和服务质效得到大幅提升。
  走进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的全椒县矛盾调解中心,群众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调解服务。这里矛盾纠纷化解职责功能划分齐全,入驻有10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了14名行业专家担任专职人民调解员,并设有9个“专、精、尖”功能室。
  全椒县矛盾调解中心已经成为滁州各地矛调中心建设提档升级的样板。滁州市以县级“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为依托,建强乡镇(街道)矛调平台,建实村(社区)调解组织,加之1400多个“百姓评理说事点”,形成了全覆盖、实体化运行的调解网络,筑牢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前沿阵地。
推动力量下沉
  阵地有了,关键还要有人,重点是选好调解员。
  近年来,滁州各地不断加强规范化建设,优化调解员选聘制度,建立完善专职调解员的选聘、任用、考核、补贴机制,确保调解队伍能进能出、专业高效。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在日常开展线上线下学习的基础上,全市政法机关每年都会分层分级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提高各类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法治素养。
  在滁州,各地还适应调解员专业化的需求,不断扩大专业调解员队伍,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员专家库,对道路交通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物业纠纷、劳动争议、承包地和宅基地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主要配备专兼职的专家调解员。
  王玲就是一名专家型的调解员。她是明光市矛盾调解中心业务骨干,擅长婚姻家庭调解。在她的推动下,矛调中心专门设立了“爱不释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经她调解的离婚纠纷案件超过450起,有200对夫妇撤销申请,重归于好,还有一些申请离婚的夫妇虽然最终离婚,但经过调解,当事双方不再剑拔弩张,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为了解决专业调解力量的不足,滁州各地结合“四下基层”,大力推动政法机关的干警下沉到基层。定远县258个村居都有下沉的政法机关干警,有警官、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他们具有较高的法治素养,能够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提升了当地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政法力量‘沉’下去,群众满意‘提’上来。”滁州市委政法委政治处负责人说,经过梳理,政法干警下沉到基层,解决矛盾纠纷和问题涉及城市更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8个领域27个方面,有效回应了群众需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提升治理效能
  “调解是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的目的是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天长市杨村镇党委书记冼和杰说,这是滁州不断升级矛盾纠纷化解体系的根本所在,就是要以此为平台,解决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真正让基层社会治理由虚变实、由散变合、由弱变强。
  在滁州,矛盾调解中已经不是单一纠纷化解,是平安建设的重要载体,还承载着解决群众诉求、服务群众需求的功能,只要关系到平安建设,就会与其他相关平台自动实现对接:涉及营商环境的,会关联给政务服务平台,实施“365天不打烊”服务,推行“企业服务包”制度,设立有企业帮扶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涉及为民服务的,在村居就能够实现服务联网,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涉及平安建设的,在基层往往就是一支队伍,多元共治、共筑平安……
  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战平台,滁州市健全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已经成为深化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工作的有力抓手,夯实了平安根基,提升了治理效能,推动了全市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枫桥经验’的显著特点。通过打造地域特色的调解品牌,整合基层治理的力量,把预防化解矛盾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抓手,发挥群众在基层治理中主体作用,做到有事就商量、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基层的平安根基就牢,治理的效果就好。”滁州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史文军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