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1/13 10 11 1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新疆兵团多警联动为校园平安增添“警”色
· 保山公安为学生茁壮成长撑好“平安伞”
· 累计为企业挽损八亿元
· 图片新闻
· 将亲情修复理念贯穿调解审判各个环节

将亲情修复理念贯穿调解审判各个环节
甘肃张家川法院妥善化解家事矛盾纠纷

( 2024-06-0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本报记者   赵志锋
本报通讯员 李双红

  “我们办婚姻家庭案件,办的不仅仅是一个案子,更是当事人一辈子的幸福。”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人民法院龙山法庭法官马国英说。
  马国英所在的张家川法院审理的婚约财产纠纷案件中,有大量因为婚前给付高额彩礼导致婚后生活困难,从而引发家庭矛盾,最终导致离婚并要求返还彩礼的案件。
  为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张家川法院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抓手,将化解矛盾纠纷的场所前移,以“情、理、法”调解优先的方式切实化解矛盾,走出一条家事矛盾诉源治理新路径。
温情调解让破镜重圆
  婚后10多天,女方便提出离婚的一起案件,让马国英印象深刻。
  一天,一位泪流满面的女子马某走进法庭,声称来找马法官。
  得知当事人自结婚后,就没怎么和丈夫一起生活过,有着多年办案经验的马国英感到事情可能并不是这么简单。
  原来,马某在结婚前就因家中有一兄长已到结婚年龄,也有了结婚对象,因无力支付彩礼,故马某的父亲要求马某即刻相亲结婚,欲以其彩礼为兄长娶媳妇。经人介绍相亲,马某与相识十来天的米某结婚。
  婚后不久,米某因娶马某欠下20多万元外债,不得已外出打工,马某便跑回了娘家。后来,马某提出离婚。
  “马某的诉求是陪伴,而米某只是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并没有对马某造成别的伤害,这段婚姻可以挽救。”马国英说。
  马国英通过打电话、微信视频的方式联系到外出打工的米某,并将马某的诉求向米某进行说明,米某同意调解。马法官还联系到米某外出打工所在饭店的老板,为马某谋得一份在该饭店当服务员的工作。
  就这样,在马国英的调解下,一桩即将破裂的婚姻得以挽救。一年多后,夫妻二人出现在马国英面前时,他们已经成为幸福的三口之家。
法官巧解家事“千千结”
  马某某情绪激动委屈地在法庭上号啕大哭,声称“跟他实在是过不下去了,这婚我今天必须得离”。这是近日发生在张家川法院马关法庭调解室的一幕。
  马关法庭庭长李慕尧介绍,这起离婚案的双方当事人年龄均已50多岁,共同生活了30余年,子女均已成年。只因二人在一次争执中,丈夫打了妻子马某某一巴掌,让马某某多年积压的情绪爆发,遂到法院起诉离婚。
  “挽救一段婚姻,就是挽救一个完整的家庭。”对于婚姻家庭案件,李慕尧总是会提到这句口头禅。李慕尧面对离婚案件总是抱着能调尽调的心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挽救更多的家庭。
  听完双方当事人的诉说后,李慕尧发现本案其实就是一个心结问题,原告并没有想真正离婚,就是想让丈夫给自己道歉,让自己多年的付出得到认可,但原告又是个爱面子的人,不想直说,所以负气将自己的丈夫告到了法院。
  最终,在法官的努力调解下,妻子马某某的心结打开了,夫妻二人向法官道谢后肩并肩离开了法庭。
普法宣传实现诉源治理
  为进一步加大抵制高价彩礼普法宣传力度,推动移风易俗,有效治理彩礼过高、婚嫁事宜大操大办等问题,张家川法院干警自编自演了情景剧《狗蛋定亲》。
  该剧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演绎了一对农村青年“凤儿”和“狗蛋”在定亲时,由于女方的母亲向男方家索要30万元的高价彩礼,导致双方因彩礼问题陷入僵局。
  剧中,法官通过普法宣传、悉心调解,女方的母亲进行了强烈的思想斗争后,最终为了女儿的幸福生活,其思想观念大转变,积极响应政府抵制高价彩礼的号召,以实际行动促使一对青年终成眷属。
  张家川法院院长王海洲说,县法院加强了家事审判硬件建设,为家事审判提供了有力保障,并在县法院和龙山、恭门、马关三个基层法庭建立家事调解室,将亲情修复理念和调解工作始终贯穿于审判各个环节,并成立专门的法官工作室,打造家事矛盾诉源治理新平台。
  王海洲说,张家川法院还将法庭搬入百姓家中,深入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上门调解、开展巡回审判,既满足了当事人多元化司法需求,又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