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要闻
13 1/13 ****处理标记:[Page]时,数据源为空。 **** 1 2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
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贺 信
·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 “法治上海”护航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 陈文清会见土耳其外长费丹
· 抓“关键少数” 以能动履职促推审判工作现代化
· 以法治力量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守护民生
· 安全生产资格证书不容作假
· 以高素质队伍实现高质效工作

安全生产资格证书不容作假

( 2024-06-0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马树娟

  近段时间以来,应急管理部、中央网信部、公安部等九部门正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专项治理工作,力争通过一系列务实管用的举措,有效防范遏制假证问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项治理将持续至今年12月底。
  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作业环境复杂、风险大的特殊行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应由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这些要求旨在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从业者为了获得就业机会、提升工资待遇,不是想着如何通过正道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而是试图用假证在企业招聘中蒙混过关。有需求便会有市场。一些不法分子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开始制售安全生产资格假证书。为了让自家的假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这些不法分子深谙“做戏做全套”的道理:他们不仅在假证的逼真程度上花心思,还量身定制专供自家假证查询验证的假冒政府网站平台,以此增强假证书的迷惑性。如果企业在用工招聘时把关不严,就很容易掉入这一陷阱。
  然而,假的终究真不了。这种在安全生产资格证书上造假的行为,不仅涉嫌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触碰法律红线,而且会给公共安全埋下重大风险隐患。因此,防范遏制假证问题,不仅要捣毁制售假证窝点,还要顺藤摸瓜找出为这些不法分子提供假冒政府网站平台的团伙,并督促用人单位从源头把好安全生产证书的查验审核关。这也是此次多部门聚焦“制、售、购、验、用”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治理的初衷所在。
  安全生产大于天,安全生产资格证书不容作假。对于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问题,相关部门就当通力协作,加强信息共享、开展全面排查,全环节、全链条、全要素地予以打击治理,如此方能让这纸证书名副其实,真正发挥守护安全生产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