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血脉熔铸英雄魂
· 强化政治建警 提升实战本领
· 把“窗口服务”搬到群众身边
· 图片新闻
· 抚州公安做实“田间警务”助力乡村振兴
· 永康警方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 江西泰和公安筑牢校园安全屏障
· 三亚海棠区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活动
· 邢台开发区公安开展禁毒踏查宣传
· 聊城经开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温州供电公司服务上门助企发展

抚州公安做实“田间警务”助力乡村振兴

( 2024-05-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本报记者  周孝清
□ 本报通讯员 周 浦
  
  时下,在连绵的细雨浸润下,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郭圩乡甘家村竹荪种植基地,一朵朵可爱的“小菌伞”争先恐后破土而出,生机盎然。
  “菌子娇气,细心管护,才能有个好收成。”说话的人衣着朴素,在一群村民中并不起眼。他叫杨峥,是抚州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政委,也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
  2023年8月15日,抚州市公安局第三期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甘家村。在队长杨峥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从产业兴农着手,做实“田园警务”,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脱下“警服”换上“农装”,驻村工作队迅速转换角色,一头扎进田间地头。
  在充分了解甘家村土地资源、产业结构、人口条件等情况后,如何破解特色农业竞争力不足、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这几个当下制约甘家村发展的阻力,成为摆在工作队眼前的第一道难题。
  为了实现真帮实扶、促进农民增收,驻村工作队先后赴南昌、赣州、九江等多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在特色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做法。驻村工作队牢牢把握产业发展这个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前期帮扶工作基础上,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继续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助力甘家村驶入振兴“快车道”。
  结合甘家村当下已引入的竹荪种植产业,工作队深挖食用菌产业市场红利以及联农带农潜力。2023年9月,村里通过招商引资,以集体经济合作社入股的形式,与本县一家食用菌企业达成合作,建成第一期金针菇种植基地,开展金针菇试种。该基地出菇面积达12000平方米,累计产出鲜菇40吨,预计产值2000万元。
  种植基地实行弹性工作制,按件计酬,现已吸纳务工村民1万多人次。生产车间里,村民甘金龙正忙着采收已长成的金针菇。他说:“在这里赚得比外出打工多,时间自由,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小孩。”
  如今,以竹荪、金针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已然成为甘家村村民的共富产业,这两朵“小菌伞”撑起了村民、集体的“致富伞”。外出打工的青壮年村民纷纷回流,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今年春节前夕,工作队担心村里的农副产品因销售渠道的问题影响村民收入,第一时间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掌握村里农副产品的种类、存量等情况,并积极联系全市公安机关、相关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达成产地直销合作。
  据统计,驻村工作队清明节前替甘家村推销、售卖土鸡800只、土鸡蛋3.2万余枚、牛肉1720斤、薯粉1882斤,有效帮助村民解决了销路难问题。
  “驻村民警都是实实在在为村民办实事,有了这样的驻村民警,生活很有盼头。”甘家村党支部书记吴小明说。
  看着村民在企业带领下,干得多赚得欢,杨峥笑道:“我是甘家村的‘新’村民,我要把新产业的收益留在村里,留给村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