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政法
9 3/9 2 3 4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穿上这身警服,一生就是人民的公仆”
· 用法治之手拉回“迷途少年”
· 图片新闻
· 佳木斯行政争议诉源治理中心揭牌
· 北京怀柔检察听证助力古长城保护
· 聚焦优办优解优治 切实化解矛盾纠纷

聚焦优办优解优治 切实化解矛盾纠纷
浙江诸暨检察推进轻罪治理体系建设

( 2024-05-2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 本报通讯员 何若愚
  
  近年来,浙江绍兴诸暨市人民检察院扛起“枫桥经验”发源地的担当,将“枫桥经验”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的理念充分运用到社会治理工作中,聚焦轻罪案件优办、优解、优治三个领域,切实化解矛盾纠纷、减少对立对抗、防范风险隐患,全力打造具有诸暨辨识度的轻罪治理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优办
  5月2日,刘某因涉嫌入户盗窃手机被公安机关立案调查,侦查人员根据检警轻罪案件取证指引,迅速查明犯罪事实,将涉案财物扣押到案,于5月11日移送审查起诉。
  检察机关审查后发现本案符合诸暨市轻罪治理中心案件快速办理机制,于是在中心值班律师见证下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建议适用速裁程序,5月14日提起公诉。5月16日,法院在中心安排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
  得益于中心“一站式”办理优势,该案从立案到判决15天办结。
  今年3月,在诸暨市检察院的推动下,浙江省首个轻罪治理中心在诸暨揭牌成立,公检法分别抽调30余名精干力量组建轻罪办理团队入驻中心,司法局安排常驻值班律师,按照“繁简分流、快慢分道”要求,采用集中侦查、集中起诉、集中开庭的“三集中”快办模式,实现60%的刑事案件侦查、审查、审判“一站式”办案。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针对轻罪案件,公安在首次采取强制措施后10天内移送审查起诉比例达37%,检察环节45天内审结率同比提升20%,审查起诉阶段平均办案时长同比下降55%,法院适用速裁、简易程序审结率达68%,诉讼效率明显提高,较大减轻了当事人讼累,轻罪案件实现全面快速高质效办理。”诸暨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芸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该院还联合相关单位制定出台关于构建“枫桥式”轻罪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围绕矛盾纠纷化解、赔偿保证金制度适用、简易案件集中快办出台三个机制附件,并联合多家行政单位签订不起诉案件行刑反向衔接工作办法,构建“一纲多目”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轻罪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优解
  “不起诉决定宣告后,我一直鼓励陈某多去张某那走动走动,现在两人关系越来越融洽。”这段时间,诸暨市枫桥镇某村党支部书记总会不定期向检察官介绍村民陈某的近况。
  2023年11月,陈某与同村村民张某因鸭子权属问题发生口角,继而相互推搡。过程中,张某被陈某推倒在地导致胸椎压缩性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二级。
  诸暨市检察院了解案情后发现,双方之前并无矛盾,案件由口角纠纷引发,案发后陈某一直后悔不已,存在调解空间。检察机关及时提前介入,着力推动双方和解。
  依托该院“五制”调解法工作机制,承办检察官邀请该村党支部书记参与调解,向陈某和张某释法说理,努力解开双方心结。最终,陈某道歉、赔偿,与张某达成和解协议。检察机关综合考量陈某的犯罪情节、悔罪态度,依法对其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根据该院《不起诉公开宣告工作规则》,该院在案发地举行不起诉案件公开宣告会。宣告会上,陈某真诚认罪悔罪,再次向张某表达歉意,双方握手言和。
  诸暨市检察院始终坚持在轻罪案件办理中强化矛盾化解前端引导、案中疏导。通过公开听证、公开宣告、社会公益考察评估等举措,立足个案延伸开展犯罪预防,放大普法宣传效能,从源头减少基层社会矛盾。
  同时,坚持将轻罪案件矛盾摸底、调解作为办案的必经环节,实现侦、诉、审办案流程调解信息共享。迭代升级以矛盾评估、点单择调、听证解争、赔偿保证金、调解帮教协同为主体的“五制”调解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协会等第三方调解主体的作用,邀请乡贤等共同参与调解,构建多主体参与、多样化方案、多环节接力的调解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化解轻微刑事案件矛盾370余件,和解率超90%。
优治
  近日,诸暨市检察院再次对赵某进行回访,此前,赵某因涉罪被宣告缓刑,而如今,她已成了一名社区公益热心人。
  回忆起自己参与社区矫正的经历,她依然十分感慨:“在矫正过程中,工作人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减轻了我们的心理压力。曾经我因为不了解法律给社会添了麻烦,如今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回馈社会。”
  像赵某这样的社区矫正人员还有不少。今年以来,诸暨市检察院联合市司法局定期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公益活动,主动对接社区,为其提供保洁、助老扶残等公益机会。
  同时,特别针对涉企矫正对象开展情暖矫正、法护营商专项活动,全面建立一对一法律帮扶制度,为其提供“绿色通道”。
  近年来,诸暨市检察院不断深化轻罪案件诉源优治,探索形成轻罪案件“由案到人”助力轻犯罪人复归社会,“由案到防”源头减少案件增量,“由案到治”纵深推动基层智治的“枫桥式”轻罪治理新模式,助推诸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该院探索轻罪前科梯次评价制度,根据前科种类、刑期设定8类不同间隔时间作为相对不起诉的考量因素,链接社区村镇服务资源,对社区矫正人员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就业技能培训等,引导轻犯罪人悔过自新、复归社会,同时,出台工作办法,保障看守所拘役罪犯“回家权”依法落实。立足诸暨特色产业,该院积极开展多发易发常发轻罪治理专项行动,通过深入研究类似案件,及时将线索、建议推送属地镇街,从源头预防和减少轻罪案件,强化行业风险防控精准性和有效性;对案件暴露出的普遍性问题、类案风险隐患等,采用风险提示函、类案白皮书等方式提出意见建议,推动个案预防向领域预防深入。
  该院还积极扩展现有法治地图应用场景,梳理集合公检法轻罪发案数据,形成诸暨轻罪情况指数指标体系,通过数字赋能不断发现治理盲区,精准锁定特定行业、犯罪热点区域,有效开展融合履职,织密治理网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