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13 10/13 9 10 11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以实战“尺子”丈量练兵“步子”
· “府院联动”拯救濒危工艺助企走向新生
· 南平打造生态检察品牌擦亮生态安全底色
· 图片新闻
· 库车法院特色调解室善解“千千结”
· 鸡西检察多措并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 上海浦东聚焦污水治理征集群众建议
· 阿里禁毒支队开展禁种铲毒踏查行动

南平打造生态检察品牌擦亮生态安全底色

( 2024-05-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王 莹
□ 本报通讯员 汪时婕

  今年2月,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保护法治教育基地在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正式启用。基地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主入口,总面积约650平方米,共设置五个主题展区,系统展示了全省检察机关护航“清新福建”的有益探索。
  “设立该基地,可以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传递生态环境检察护航‘好声音’,提升法治宣传质效。”南平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曾传红介绍说。
  近年来,南平市检察院着力打造“夷山带水 检护青绿”生态检察文化品牌,以新机制、新模式、新维度不断探索检察履职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的创新实践,为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效司法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武夷山国家公园横跨福建、江西两省,跨区域案件存在发现难、打击难、取证难、监管难、移送难、诉讼难等问题。
  为此,南平市检察院与江西省上饶市检察院共同牵头武夷山市、建阳区、邵武市、光泽县、铅山县五地检察院,会签《关于加强武夷山国家公园闽赣检察“2+5”监督工作的协作意见》,共同开展检察监督专项行动,提升同防同治监督效果。
  “我们既要练好‘内功’,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又要注重加强沟通协调,推动保护由‘独角戏’走向‘大合唱’。”南平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黄丽英说。
  在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南平市检察机关从最初的单一治理模式向行政机关、企业、环保专业人士等多元主体协商、互动共赢的合作治理新模式转变。
  南平市检察院与市林业局联合印发《关于在办理生态环境刑事犯罪案件中适用林业碳汇赔偿机制开展生态修复的工作指引(试行)》,不断完善多元生态修复模式,2023年共补植复绿177.9亩,增殖放流鱼苗349.4万尾,认购碳汇1780.9吨。
  为积极稳妥探索新领域案件的办理,南平市检察机关不断丰富生态环境办案“工具箱”,创新成立全省首家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实现对土壤、水质、空气等领域的快速检测,为办案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此外,南平市检察机关大力培养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专业人才,积极破解调查难、鉴定难问题。在第一届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业务竞赛中,全市检察机关3名干警获得“勘验取证能手”称号,进一步促进检察技术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融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