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张红兵 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浙江杭州或宽或窄或快或慢或直或弯,流过18座城市,无锡是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唯一一座城市。 4月22日,《法治日报》记者随中宣部“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无锡,亲眼见证了古街古巷、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人潮如织的景象。漫步老街道、登上古桥梁、走进艺术店、徜徉树荫下,说不尽的感受,道不完的旖旎。无锡对古运河的保护可圈可点。 开挖新运河保护古运河 京杭大运河从无锡市中心区穿过,沿河历史遗存灿若繁星,两岸共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11处、历史文化街区3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旅游景区7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 无锡古运河北接长江、南临太湖,享有“一环一弄堂”的独特美誉。大运河在这里造就了“千里运河独此一环”的绝妙奇观。坐在船内,看着岸上跳舞唱曲演戏的人们,不由人不感慨系之。既能欣赏江南水乡生活,还可品味运河千年文化。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是无锡城中最有历史纵深感和文化韵味、最具影响力感染力的旅游胜景。这里聚集着运河古道、南禅古寺、妙光古塔、清名古桥、伯渎古港、明清古窑等历史文化胜迹,桨声、灯影、古桥、民居构成了一幅“民俗风情水上图”,沿岸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使这里成为璀璨的历史文化长廊。大运河申遗成功,清名桥古运河作为重要的申遗点名列其中,无锡在保护古运河方面功不可没。 保护古运河无锡着手很早。为了保护古运河,减少船只对大运河河道的损坏,无锡人开挖新运河。1983年12月23日,无锡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古运河保护规划决议》,1987年无锡市政府印发《古运河管理暂行规定》。 这种既建设了新运河又保护了古运河的做法,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方面具有极强前瞻性。 率先编制古运河保护规划 1983年,无锡市在全国率先编制古运河保护规划。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道越论越清,理越辩越明。1979年,无锡掀起一场对古运河保护的大讨论,通过这次讨论,无锡人认识到运河的不可或缺,无锡的人大代表和政府官员认识到运河保护规划的重要性。 1983年8月,原无锡市城建局组织规划管理处编制无锡市区段古运河规划。1983年11月,无锡市政府组织论证《无锡市区古运河规划》。同年12月23日,无锡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无锡市区古运河规划〉的决议》。 无锡成为全国第一个编制古运河保护规划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一个由地方人大立法实施古运河保护规划的城市。 《无锡市区古运河规划》明确,过境船只一律走新运河(吴桥—下甸桥段),沿古运河两岸50米内为保护区,以一定的自然街巷为界,按小街区成片规划控制。在此基础上,1987年无锡市政府公布《无锡市古运河管理暂行规定》,划定古运河保护区,同时还对水质、航道、建筑、绿化等方面的管理以及房屋修缮、文物保护、公用设施、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作出相应规定。自此,无锡成为大运河沿线城市中最早划定保护区、出台管理规定的城市。 《无锡市区古运河规划》以保护古运河风貌、水乡特色为原则,贯彻“全面控制,重点保护,分段改造,逐步建设”方针,力求保持运河水质洁净和航运畅通、沿河环境优美;将市区航道分成旅游、中转过境、市内货运3种类型,同时要求保护伯渎港、惠山浜两段支流,重点打造3个特色风光段;恢复建设黄埠怀古、蓉湖集市、飞虹过尖、棚下老街、迎龙观月、水庙神船、浮图妙光、水巷直径、石桥晓市、古窑披翠、龙头山镇、伯渎寻踪等12个景点。 古运河两岸纳入保护街区 运河是江南人生活的依托,运河两岸有祖先创造的诗与美好,有需要用法律和制度保护的丰富遗产。 早在2004年1月,无锡市政府就在江苏率先以政府令形式出台《无锡市历史街区保护办法》,将古运河两岸街区纳入历史保护街区。根据规定,“历史街区的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历史街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要求”“经批准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 2005年,无锡编制《环城运河区域综合整治规划》,对环城运河长约9千米、用地面积约4.3平方千米的范围进行规划,确定了核心保护段、控制保护段和环境协调段,并按照三级保护模式规划实施环城运河整治工程。 在一系列古运河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无锡还先后编制《南长街古运河历史街区详细规划》《清名桥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惠山古镇规划》《无锡火车站站前商贸城规划》等与运河水系保护相关的详细规划。 无锡是最早以政府规章形式开展大运河保护的城市,大运河申遗离不开无锡的参与和努力。
|
|
江南水弄堂 运河绝版地
|
无锡领先保护运河千年文化
|
|
|
( 2024-04-2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张红兵 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浙江杭州或宽或窄或快或慢或直或弯,流过18座城市,无锡是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唯一一座城市。 4月22日,《法治日报》记者随中宣部“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无锡,亲眼见证了古街古巷、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人潮如织的景象。漫步老街道、登上古桥梁、走进艺术店、徜徉树荫下,说不尽的感受,道不完的旖旎。无锡对古运河的保护可圈可点。 开挖新运河保护古运河 京杭大运河从无锡市中心区穿过,沿河历史遗存灿若繁星,两岸共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11处、历史文化街区3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旅游景区7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 无锡古运河北接长江、南临太湖,享有“一环一弄堂”的独特美誉。大运河在这里造就了“千里运河独此一环”的绝妙奇观。坐在船内,看着岸上跳舞唱曲演戏的人们,不由人不感慨系之。既能欣赏江南水乡生活,还可品味运河千年文化。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是无锡城中最有历史纵深感和文化韵味、最具影响力感染力的旅游胜景。这里聚集着运河古道、南禅古寺、妙光古塔、清名古桥、伯渎古港、明清古窑等历史文化胜迹,桨声、灯影、古桥、民居构成了一幅“民俗风情水上图”,沿岸丰富的历史遗存和人文景观使这里成为璀璨的历史文化长廊。大运河申遗成功,清名桥古运河作为重要的申遗点名列其中,无锡在保护古运河方面功不可没。 保护古运河无锡着手很早。为了保护古运河,减少船只对大运河河道的损坏,无锡人开挖新运河。1983年12月23日,无锡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古运河保护规划决议》,1987年无锡市政府印发《古运河管理暂行规定》。 这种既建设了新运河又保护了古运河的做法,在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方面具有极强前瞻性。 率先编制古运河保护规划 1983年,无锡市在全国率先编制古运河保护规划。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道越论越清,理越辩越明。1979年,无锡掀起一场对古运河保护的大讨论,通过这次讨论,无锡人认识到运河的不可或缺,无锡的人大代表和政府官员认识到运河保护规划的重要性。 1983年8月,原无锡市城建局组织规划管理处编制无锡市区段古运河规划。1983年11月,无锡市政府组织论证《无锡市区古运河规划》。同年12月23日,无锡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无锡市区古运河规划〉的决议》。 无锡成为全国第一个编制古运河保护规划的城市,也是全国第一个由地方人大立法实施古运河保护规划的城市。 《无锡市区古运河规划》明确,过境船只一律走新运河(吴桥—下甸桥段),沿古运河两岸50米内为保护区,以一定的自然街巷为界,按小街区成片规划控制。在此基础上,1987年无锡市政府公布《无锡市古运河管理暂行规定》,划定古运河保护区,同时还对水质、航道、建筑、绿化等方面的管理以及房屋修缮、文物保护、公用设施、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作出相应规定。自此,无锡成为大运河沿线城市中最早划定保护区、出台管理规定的城市。 《无锡市区古运河规划》以保护古运河风貌、水乡特色为原则,贯彻“全面控制,重点保护,分段改造,逐步建设”方针,力求保持运河水质洁净和航运畅通、沿河环境优美;将市区航道分成旅游、中转过境、市内货运3种类型,同时要求保护伯渎港、惠山浜两段支流,重点打造3个特色风光段;恢复建设黄埠怀古、蓉湖集市、飞虹过尖、棚下老街、迎龙观月、水庙神船、浮图妙光、水巷直径、石桥晓市、古窑披翠、龙头山镇、伯渎寻踪等12个景点。 古运河两岸纳入保护街区 运河是江南人生活的依托,运河两岸有祖先创造的诗与美好,有需要用法律和制度保护的丰富遗产。 早在2004年1月,无锡市政府就在江苏率先以政府令形式出台《无锡市历史街区保护办法》,将古运河两岸街区纳入历史保护街区。根据规定,“历史街区的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历史街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要求”“经批准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改变”。 2005年,无锡编制《环城运河区域综合整治规划》,对环城运河长约9千米、用地面积约4.3平方千米的范围进行规划,确定了核心保护段、控制保护段和环境协调段,并按照三级保护模式规划实施环城运河整治工程。 在一系列古运河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无锡还先后编制《南长街古运河历史街区详细规划》《清名桥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惠山古镇规划》《无锡火车站站前商贸城规划》等与运河水系保护相关的详细规划。 无锡是最早以政府规章形式开展大运河保护的城市,大运河申遗离不开无锡的参与和努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