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千百年来,“烟雨粉墙黛瓦”似乎已成人们印象中江南水乡民居的基本色调。 而在江苏省常州市焦溪古镇,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基础上又加入了黄石元素,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黄石半墙”。 4月21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中宣部“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采访团在焦溪古镇采访时看到,这里绝大多数民居都是用大块黄石垒砌,黄石砌得低者占墙体的一半,砌得高者可直至檐下。在黄石上部,则用砖砌,施以粉墙,顶部黛瓦。 “从高处俯瞰,依然是江南水乡粉墙黛瓦。在街上漫步,却犹如置身于黄石林中。”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组长、地方史专家邵志强说。 邵志强告诉记者,焦溪古镇之所以采用“黄石半墙”的建筑形式,原因在于这里地形低洼,易受暴雨涝渍之害,相比于砖墙,黄石墙在防水、防洪方面功能更好,同时还有冬暖夏凉、防潮隔音、坚固防盗等特点。 众多“黄石半墙”的房屋建筑形成焦溪古镇一道风格独特的亮丽风景线。在江南水乡古镇群中,这样的建筑形式独树一帜,却也是江南水乡民居多样性、丰富性的生动写照。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江南水乡古镇不应只是‘粉墙黛瓦’的素描画,还应当融入‘黄石半墙’这样的独特色彩。如此江南,才更显丰富多彩。”邵志强说。 2018年,常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焦溪古镇作为常州区域代表参与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2019年12月,天宁区委、区政府启动“焦溪古镇保护利用项目”,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利用”原则,对9.57公顷遗产区按照申遗价值标准进行精细规划和设计,通过保护修缮、风貌提升、业态活化、基础设施改造等措施,确保古镇的完整性和原真性,还原江南水乡古镇历史风貌,满足申遗要求。 与保护修缮同步进行的,是建章立制工作。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对焦溪古镇保护进行了专门立法。 2020年12月17日,常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常州市焦溪古镇保护条例》,自2021年5月1日开始施行。这是常州市出台的首部古镇保护条例,为焦溪古镇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对常州市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如果放任居民自行保护和修复,很有可能会破坏原有风貌。有了相关法规和配套制度,就能对修缮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从而把古镇保护修缮纳入法治化轨道。”焦溪古镇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汪春义说。 在维护修缮方面,《常州市焦溪古镇保护条例》对修缮、装饰等活动作出全面规定。建立相关标准,要求古镇保护机构对修缮、装饰和设置招牌、广告设施、霓虹灯,安装空调、太阳能设备、遮雨棚等编制导则,对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修缮、设置等活动进行引导规范;明确修缮要求,要求修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应当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延续传统风貌;明确程序规范,规定对建(构)筑物进行修缮、装饰活动的,应当提前书面告知古镇保护机构,需要办理审批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 近年来,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管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常州市已先后制定《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在相关文化保护法律法规保障下,焦溪古镇保护与管理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一些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得到了更好传承。 汪春义介绍说,近年来,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焦溪古镇在完善法规的同时,还推出多样化举措。比如,在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姚小松夫妻经营一家豆腐坊,一直使用祖传的传统豆腐制作技艺,这种焦溪豆腐制作技艺也是天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店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我是第七代传人。几年前,古镇又老又破,没有游客,生意都快做不下去了。幸好古镇修复得好,游客慢慢多了起来,豆腐和豆浆都不愁卖,祖传的手艺总算能传下去了。”姚小松说。 在法治轨道上,常州正在对焦溪古镇周边区域进行高标规划、分步实施,通过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改造提升、适度利用等措施,在确保与遗产区风貌一致的基础上,做优山水人文环境,推进文旅融合,拓展文创产业,推动打造出一个文化深厚、环境优美、产业先进、安居乐业的江南水乡古镇。
|
|
让“江南水乡画”更显丰富多彩
|
常州立法守护“黄石半墙”
|
|
|
( 2024-04-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千百年来,“烟雨粉墙黛瓦”似乎已成人们印象中江南水乡民居的基本色调。 而在江苏省常州市焦溪古镇,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基础上又加入了黄石元素,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黄石半墙”。 4月21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中宣部“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采访团在焦溪古镇采访时看到,这里绝大多数民居都是用大块黄石垒砌,黄石砌得低者占墙体的一半,砌得高者可直至檐下。在黄石上部,则用砖砌,施以粉墙,顶部黛瓦。 “从高处俯瞰,依然是江南水乡粉墙黛瓦。在街上漫步,却犹如置身于黄石林中。”常州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组长、地方史专家邵志强说。 邵志强告诉记者,焦溪古镇之所以采用“黄石半墙”的建筑形式,原因在于这里地形低洼,易受暴雨涝渍之害,相比于砖墙,黄石墙在防水、防洪方面功能更好,同时还有冬暖夏凉、防潮隔音、坚固防盗等特点。 众多“黄石半墙”的房屋建筑形成焦溪古镇一道风格独特的亮丽风景线。在江南水乡古镇群中,这样的建筑形式独树一帜,却也是江南水乡民居多样性、丰富性的生动写照。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江南水乡古镇不应只是‘粉墙黛瓦’的素描画,还应当融入‘黄石半墙’这样的独特色彩。如此江南,才更显丰富多彩。”邵志强说。 2018年,常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焦溪古镇作为常州区域代表参与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2019年12月,天宁区委、区政府启动“焦溪古镇保护利用项目”,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利用”原则,对9.57公顷遗产区按照申遗价值标准进行精细规划和设计,通过保护修缮、风貌提升、业态活化、基础设施改造等措施,确保古镇的完整性和原真性,还原江南水乡古镇历史风貌,满足申遗要求。 与保护修缮同步进行的,是建章立制工作。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对焦溪古镇保护进行了专门立法。 2020年12月17日,常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常州市焦溪古镇保护条例》,自2021年5月1日开始施行。这是常州市出台的首部古镇保护条例,为焦溪古镇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对常州市古镇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如果放任居民自行保护和修复,很有可能会破坏原有风貌。有了相关法规和配套制度,就能对修缮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从而把古镇保护修缮纳入法治化轨道。”焦溪古镇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汪春义说。 在维护修缮方面,《常州市焦溪古镇保护条例》对修缮、装饰等活动作出全面规定。建立相关标准,要求古镇保护机构对修缮、装饰和设置招牌、广告设施、霓虹灯,安装空调、太阳能设备、遮雨棚等编制导则,对相关单位和个人的修缮、设置等活动进行引导规范;明确修缮要求,要求修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应当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延续传统风貌;明确程序规范,规定对建(构)筑物进行修缮、装饰活动的,应当提前书面告知古镇保护机构,需要办理审批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 近年来,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管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常州市已先后制定《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在相关文化保护法律法规保障下,焦溪古镇保护与管理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一些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因此得到了更好传承。 汪春义介绍说,近年来,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焦溪古镇在完善法规的同时,还推出多样化举措。比如,在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姚小松夫妻经营一家豆腐坊,一直使用祖传的传统豆腐制作技艺,这种焦溪豆腐制作技艺也是天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店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我是第七代传人。几年前,古镇又老又破,没有游客,生意都快做不下去了。幸好古镇修复得好,游客慢慢多了起来,豆腐和豆浆都不愁卖,祖传的手艺总算能传下去了。”姚小松说。 在法治轨道上,常州正在对焦溪古镇周边区域进行高标规划、分步实施,通过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改造提升、适度利用等措施,在确保与遗产区风貌一致的基础上,做优山水人文环境,推进文旅融合,拓展文创产业,推动打造出一个文化深厚、环境优美、产业先进、安居乐业的江南水乡古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