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 本报通讯员 王士昊 为积极探索“切实解决执行难”新举措、新路径,2023年5月起,河北省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执行工作深度融合,统筹谋划、试点推动、分步分类建立“人民法庭直接执行”机制。各基层法院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探索实践,全市104家人民法庭中已有22家法庭建立该机制,并形成“派驻执行”“专门团队”“派驻+轮巡”三大模式。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5月至今,这22家人民法庭共审结各类案件8362件,通过法官判后跟踪履行、执前督促等方式,促使3356件案件自动履行、案结事了;共受理执行案件5006件,执结4861件,结案率达97%,占全市执行总结案的10.27%,执行到位金额6.27亿元。“人民法庭直接执行”机制三大模式成效初显,“执源治理”全新格局初步建立。 “唐山法院坚持能动履职,深度完善‘执源治理’机制,全域推广‘人民法庭直接执行’机制三大模式,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从源头上减少执行案件,以高质量司法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唐山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霁近日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整合资源执行触角延伸一线 虽然拿到了胜诉判决书,可被告王某始终不予履行返还欠款,原告李大爷只能来到审理案子的滦南县人民法院司各庄人民法庭申请对王某强制执行。司各庄法庭受理案件后,由原审法官进行督促履行,对王某释法明理,但王某非但不主动履行还玩起了“失踪”。 司各庄法庭立即与滦南法院执行局组成联合执行小组,将王某拘传到法庭羁押室。迫于强大执行压力,王某不得不联系家人送来欠款,在法院执行局和人民法庭共同努力下,案件得以一次性执行完毕。 如何在不额外增加人员力量情况下,让执行工作“走出办公大楼、深入田间地头”?滦南法院加强县域统筹,在辖区7个人民法庭创新推出“派驻执行”模式。 滦南法院出台《人民法庭直接执行小标的额案件实施方案》等文件,结合法庭分布情况,优化整合资源,将法院执行局干警合理分配至辖区7个人民法庭,组建由执行局干警和人民法庭干警构成的7个执行团队,将执行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 同时,滦南法院在各人民法庭常态化开展判后“回头看”工作,在送达判决书的同时发放《督促履行义务告知书》督促履行,对未履行生效义务的当事人跟踪履行。该院依托人民法庭搭建“执行+基层组织”平台,吸收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社区等社会资源参与执行工作,与辖区派出所共建执行应急处置小组,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执源治理”新局面。 2023年5月至今,滦南法院7个人民法庭经执行前督促直接履行案件575件;7个执行团队共受理执行案件2855件,执行结案2568件,执行到位金额3.93亿元。 建立专门团队形成攻坚力量 在具备条件的人民法庭建立专门执行团队,可以有力提升人民法庭执行工作能力。 曹妃甸区是唐山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曹妃甸区人民法院下辖的海港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组建“专门团队”,设立执行办公室,由庭长负总责,分为两个执行团队,每个团队配备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和3名执行员,负责辖区内生效民商事、行政案件的执行和财产保全工作。 在前置“执前督促”程序,审判法官主动送达《督促履行告知书》,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大幅减少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同时,发挥人民法庭对当地社情民意熟悉的优势,将海港法庭执行团队纳入社区网格,构建“执行+网格”工作体系,由执行团队“点对点”对接企业,对涉企执行案件,在充分调查企业运营状况的基础上,积极使用失信预惩戒告知书、信用修复、提出司法建议等善意文明的执行措施。 在办理一起涉民营企业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海港法庭执行干警了解到被执行人企业是一家在辖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化工企业,因暂时经营困难导致资金周转不足。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海港法庭执行干警主持双方进行执行和解,对该企业生产设备采取“活封”措施,允许企业在执行和解期间继续生产,对欠款制定按月偿还计划,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该企业按照和解协议如约支付欠款。 2023年5月至今,海港法庭共登记执行立案133件,执结102件,执行到位金额2718.32万元,对16家企业发出失信预惩戒告知书,对54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最大程度维护企业正常运营和市场稳定。 因地制宜执行工作全面覆盖 遵化市位于唐山西北部山区,下辖两个街道、20个镇、5个乡。遵化市人民法院建立“执行110”快速反应机制,并采取“派驻+轮巡”模式,将执行小组派驻部分人民法庭,与开展全域轮巡执行统筹结合,实现执行工作全覆盖。 遵化法院在唐山地区首创执行小组入驻马兰峪人民法庭,目前负责执行该庭审理的标的额20万元以下的案件,并负责部分被执行人在其辖区的执行案件。执行小组接受法院执行局和人民法庭双重领导,解决人民法庭执行工作时间冲突、机制不畅、能力不足等问题。 对于辖区其他偏远乡镇的7个人民法庭,由遵化法院执行局分区划片,巡回派驻干警开展专门执行行动,每月固定轮巡3至5次,实现全域执行案件“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解决。 两位高龄老人协议离婚,约定女方支付男方1.5万元。由于离婚后女方一直未予支付,男方将其诉至马兰峪法庭。案件受理后,该庭决定由驻庭执行干警直接介入,多次驱车往返原被告家中进行释法明理、耐心劝导,最终双方同意和解并履行承诺。在驻庭执行干警努力下,不仅照顾到两位老人的实际困难,也使案件跳过审判执行流程,得以快速案结事了。 推广“人民法庭直接执行”必须以规范化为基石。今年2月,唐山中院执行局印发《唐山法院执行实施案件规范化办案手册》,围绕执行全流程规范执行工作,指导人民法庭直接执行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 “全市法院具备条件的人民法庭均结合实际,按照三种模式开展执行工作,实现‘人民法庭直接执行’机制深度推广、规范运行。”唐山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褚建全说。
|
|
探索直接执行三模式 构建“执源治理”新格局
|
唐山法院推广“人民法庭直接执行”机制
|
|
|
( 2024-04-10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周宵鹏 □ 本报通讯员 王士昊 为积极探索“切实解决执行难”新举措、新路径,2023年5月起,河北省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执行工作深度融合,统筹谋划、试点推动、分步分类建立“人民法庭直接执行”机制。各基层法院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探索实践,全市104家人民法庭中已有22家法庭建立该机制,并形成“派驻执行”“专门团队”“派驻+轮巡”三大模式。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5月至今,这22家人民法庭共审结各类案件8362件,通过法官判后跟踪履行、执前督促等方式,促使3356件案件自动履行、案结事了;共受理执行案件5006件,执结4861件,结案率达97%,占全市执行总结案的10.27%,执行到位金额6.27亿元。“人民法庭直接执行”机制三大模式成效初显,“执源治理”全新格局初步建立。 “唐山法院坚持能动履职,深度完善‘执源治理’机制,全域推广‘人民法庭直接执行’机制三大模式,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从源头上减少执行案件,以高质量司法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唐山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霁近日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整合资源执行触角延伸一线 虽然拿到了胜诉判决书,可被告王某始终不予履行返还欠款,原告李大爷只能来到审理案子的滦南县人民法院司各庄人民法庭申请对王某强制执行。司各庄法庭受理案件后,由原审法官进行督促履行,对王某释法明理,但王某非但不主动履行还玩起了“失踪”。 司各庄法庭立即与滦南法院执行局组成联合执行小组,将王某拘传到法庭羁押室。迫于强大执行压力,王某不得不联系家人送来欠款,在法院执行局和人民法庭共同努力下,案件得以一次性执行完毕。 如何在不额外增加人员力量情况下,让执行工作“走出办公大楼、深入田间地头”?滦南法院加强县域统筹,在辖区7个人民法庭创新推出“派驻执行”模式。 滦南法院出台《人民法庭直接执行小标的额案件实施方案》等文件,结合法庭分布情况,优化整合资源,将法院执行局干警合理分配至辖区7个人民法庭,组建由执行局干警和人民法庭干警构成的7个执行团队,将执行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 同时,滦南法院在各人民法庭常态化开展判后“回头看”工作,在送达判决书的同时发放《督促履行义务告知书》督促履行,对未履行生效义务的当事人跟踪履行。该院依托人民法庭搭建“执行+基层组织”平台,吸收乡镇党委政府、村委会、社区等社会资源参与执行工作,与辖区派出所共建执行应急处置小组,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执源治理”新局面。 2023年5月至今,滦南法院7个人民法庭经执行前督促直接履行案件575件;7个执行团队共受理执行案件2855件,执行结案2568件,执行到位金额3.93亿元。 建立专门团队形成攻坚力量 在具备条件的人民法庭建立专门执行团队,可以有力提升人民法庭执行工作能力。 曹妃甸区是唐山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曹妃甸区人民法院下辖的海港经济开发区人民法庭组建“专门团队”,设立执行办公室,由庭长负总责,分为两个执行团队,每个团队配备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和3名执行员,负责辖区内生效民商事、行政案件的执行和财产保全工作。 在前置“执前督促”程序,审判法官主动送达《督促履行告知书》,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大幅减少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同时,发挥人民法庭对当地社情民意熟悉的优势,将海港法庭执行团队纳入社区网格,构建“执行+网格”工作体系,由执行团队“点对点”对接企业,对涉企执行案件,在充分调查企业运营状况的基础上,积极使用失信预惩戒告知书、信用修复、提出司法建议等善意文明的执行措施。 在办理一起涉民营企业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海港法庭执行干警了解到被执行人企业是一家在辖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化工企业,因暂时经营困难导致资金周转不足。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海港法庭执行干警主持双方进行执行和解,对该企业生产设备采取“活封”措施,允许企业在执行和解期间继续生产,对欠款制定按月偿还计划,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该企业按照和解协议如约支付欠款。 2023年5月至今,海港法庭共登记执行立案133件,执结102件,执行到位金额2718.32万元,对16家企业发出失信预惩戒告知书,对54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最大程度维护企业正常运营和市场稳定。 因地制宜执行工作全面覆盖 遵化市位于唐山西北部山区,下辖两个街道、20个镇、5个乡。遵化市人民法院建立“执行110”快速反应机制,并采取“派驻+轮巡”模式,将执行小组派驻部分人民法庭,与开展全域轮巡执行统筹结合,实现执行工作全覆盖。 遵化法院在唐山地区首创执行小组入驻马兰峪人民法庭,目前负责执行该庭审理的标的额20万元以下的案件,并负责部分被执行人在其辖区的执行案件。执行小组接受法院执行局和人民法庭双重领导,解决人民法庭执行工作时间冲突、机制不畅、能力不足等问题。 对于辖区其他偏远乡镇的7个人民法庭,由遵化法院执行局分区划片,巡回派驻干警开展专门执行行动,每月固定轮巡3至5次,实现全域执行案件“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解决。 两位高龄老人协议离婚,约定女方支付男方1.5万元。由于离婚后女方一直未予支付,男方将其诉至马兰峪法庭。案件受理后,该庭决定由驻庭执行干警直接介入,多次驱车往返原被告家中进行释法明理、耐心劝导,最终双方同意和解并履行承诺。在驻庭执行干警努力下,不仅照顾到两位老人的实际困难,也使案件跳过审判执行流程,得以快速案结事了。 推广“人民法庭直接执行”必须以规范化为基石。今年2月,唐山中院执行局印发《唐山法院执行实施案件规范化办案手册》,围绕执行全流程规范执行工作,指导人民法庭直接执行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 “全市法院具备条件的人民法庭均结合实际,按照三种模式开展执行工作,实现‘人民法庭直接执行’机制深度推广、规范运行。”唐山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褚建全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