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身影
|
|
□ 本报记者 梁平妮 □ 本报通讯员 任仲建 王蕾 面对疑难案、骨头案,他主动请缨、迎难而上;他所在的民一庭被称为“三最”法庭——案件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审理难度最大;他始终心系百姓,坚持把案件判公、把人心判暖。 他就是山东省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侯圣春。 从事审判工作17年,侯圣春以对党绝对忠诚的情怀,深刻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使命担当,近3年带领审判团队结案3685件,有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先后获得“平安山东建设表现突出个人”“山东省优秀法官”、首届“菏泽最美法官”“菏泽市直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23年12月28日,侯圣春荣获“菏泽市2023年最美政法人”称号。 用专业解决“难事” “我们买的房子,都过了合同约定的交房期限两年了,还没有交房的通知,我们要退房!还要让房地产公司赔偿!”2021年初,从菏泽某置业公司购买商品房的28名业主联合起诉,因该置业公司未按约交房,要求解除合同并支付违约金。案件涉及面广,矛盾复杂激烈,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舆情,侯圣春主动请缨办理该批案件。 一边是因受疫情影响迟迟无法交房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一边是情绪激动的业主,如何妥善解决这一棘手案件?“要将双方当事人的损失都降到最小。”侯圣春带领合议庭厘定思路,拟定措施,组织双方面对面磋商10余次,并及时报经院领导向当地党委政府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积极寻求多方面支持,最终部分业主达成一揽子解决协议,并带动200余户未起诉业主顺利收房。 “面对疑难案、骨头案,侯庭长始终秉持着不怕难、不畏难的精神,敢于冲锋在先,勇于担当作为,主动带头承办这些疑难复杂案件,他经常教导我们,法院定分止争的是老百姓日夜牵挂的事,无小事可言,有难事不惧,把这些‘难事’放在心上,再用自己的专业所长解决这些‘难事’,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民一庭法官助理吴枭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也正因为此,侯圣春带领审判团队妥善处理一大批在当地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复杂案件和群体性纠纷,结案率连续3年在全省名列前茅。 以司法传递温情 “我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马上到春节了,包工头拿着我们的血汗钱跑了,法官你一定要替我们主持公道啊,不然我们年也过不下去了。”刘某新等16名农民工在某安置房项目工程工地从事外墙抹灰等工作,但完工后工资一直未完全支付到位,刘某新等人无奈提起诉讼。庭审过程中,包工头贾某跟法院玩起“躲猫猫”,经多次传唤拒不到庭。二审时已经临近春节,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开庭审理,年前难以送达判决,农民工过不了安稳年。后经多方打听,得知贾某在安徽省砀山县承揽工程,侯圣春当机立断,带上助理直奔工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寒风料峭中蹲守3个多小时的侯圣春,终于在离开工地的必经之路“逮”住了贾某。看着已经冻透的法官,贾某感动了,签收了开庭传票,并保证准时到庭参加诉讼。开庭当天,侯圣春一方面安抚众多农民工的激动情绪,一方面耐心给贾某阐述法理情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作为司法者,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心里装着百姓,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把案件判公,把人心判暖,才能让司法有温度、有力量。”侯圣春说。 借网络讲课普法 “今天的培训内容全是干货,简单易懂,太实用了。”听完民法典培训讲座的网格员说。2022年6月1日,侯圣春受邀为全市163个镇、3893个村的9709名网格员进行网络直播授课,帮助网格员提高依法处置矛盾纠纷的能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再提升。 开展民事审判工作,在审理好案件的同时,做好“后半篇文章”也尤为重要。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民事审判工作,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近年来,侯圣春热心投身基层社会治理,在积极传播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识和推动诉源治理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精力和汗水。他多次接受邀请宣讲民法典,内容涉及民间借贷、商品房销售合同、养老诈骗等,听众参与人数累计达20万余人次。 在开展普法宣传的同时,侯圣春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近3年来,他在法学刊物上发表典型案例、理论调研文章40余篇。强化对基层法院的业务指导,通过召开法官论坛、专题研讨会等多种方式研讨疑难问题,起草拟定《审理房屋买卖合同案件裁判规则指引》《审理民间借贷案件裁判思路》等多份规范性文件,统一裁判尺度,推进类案同判。 法槌起落间,责任千钧重。“择一事,终一生。身披法袍,我愿做一名燃灯者,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司法为民的情怀,为社会大众绽放温暖的法治之光。”侯圣春说。 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供图
|
|
侯圣春:把案件判公 把人心判暖
|
|
|
|
( 2024-04-07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
|
□ 本报记者 梁平妮 □ 本报通讯员 任仲建 王蕾 面对疑难案、骨头案,他主动请缨、迎难而上;他所在的民一庭被称为“三最”法庭——案件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审理难度最大;他始终心系百姓,坚持把案件判公、把人心判暖。 他就是山东省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侯圣春。 从事审判工作17年,侯圣春以对党绝对忠诚的情怀,深刻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使命担当,近3年带领审判团队结案3685件,有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先后获得“平安山东建设表现突出个人”“山东省优秀法官”、首届“菏泽最美法官”“菏泽市直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23年12月28日,侯圣春荣获“菏泽市2023年最美政法人”称号。 用专业解决“难事” “我们买的房子,都过了合同约定的交房期限两年了,还没有交房的通知,我们要退房!还要让房地产公司赔偿!”2021年初,从菏泽某置业公司购买商品房的28名业主联合起诉,因该置业公司未按约交房,要求解除合同并支付违约金。案件涉及面广,矛盾复杂激烈,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舆情,侯圣春主动请缨办理该批案件。 一边是因受疫情影响迟迟无法交房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一边是情绪激动的业主,如何妥善解决这一棘手案件?“要将双方当事人的损失都降到最小。”侯圣春带领合议庭厘定思路,拟定措施,组织双方面对面磋商10余次,并及时报经院领导向当地党委政府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积极寻求多方面支持,最终部分业主达成一揽子解决协议,并带动200余户未起诉业主顺利收房。 “面对疑难案、骨头案,侯庭长始终秉持着不怕难、不畏难的精神,敢于冲锋在先,勇于担当作为,主动带头承办这些疑难复杂案件,他经常教导我们,法院定分止争的是老百姓日夜牵挂的事,无小事可言,有难事不惧,把这些‘难事’放在心上,再用自己的专业所长解决这些‘难事’,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民一庭法官助理吴枭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也正因为此,侯圣春带领审判团队妥善处理一大批在当地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复杂案件和群体性纠纷,结案率连续3年在全省名列前茅。 以司法传递温情 “我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活,马上到春节了,包工头拿着我们的血汗钱跑了,法官你一定要替我们主持公道啊,不然我们年也过不下去了。”刘某新等16名农民工在某安置房项目工程工地从事外墙抹灰等工作,但完工后工资一直未完全支付到位,刘某新等人无奈提起诉讼。庭审过程中,包工头贾某跟法院玩起“躲猫猫”,经多次传唤拒不到庭。二审时已经临近春节,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开庭审理,年前难以送达判决,农民工过不了安稳年。后经多方打听,得知贾某在安徽省砀山县承揽工程,侯圣春当机立断,带上助理直奔工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寒风料峭中蹲守3个多小时的侯圣春,终于在离开工地的必经之路“逮”住了贾某。看着已经冻透的法官,贾某感动了,签收了开庭传票,并保证准时到庭参加诉讼。开庭当天,侯圣春一方面安抚众多农民工的激动情绪,一方面耐心给贾某阐述法理情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作为司法者,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心里装着百姓,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把案件判公,把人心判暖,才能让司法有温度、有力量。”侯圣春说。 借网络讲课普法 “今天的培训内容全是干货,简单易懂,太实用了。”听完民法典培训讲座的网格员说。2022年6月1日,侯圣春受邀为全市163个镇、3893个村的9709名网格员进行网络直播授课,帮助网格员提高依法处置矛盾纠纷的能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再提升。 开展民事审判工作,在审理好案件的同时,做好“后半篇文章”也尤为重要。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民事审判工作,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近年来,侯圣春热心投身基层社会治理,在积极传播法治思想、普及法律知识和推动诉源治理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精力和汗水。他多次接受邀请宣讲民法典,内容涉及民间借贷、商品房销售合同、养老诈骗等,听众参与人数累计达20万余人次。 在开展普法宣传的同时,侯圣春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近3年来,他在法学刊物上发表典型案例、理论调研文章40余篇。强化对基层法院的业务指导,通过召开法官论坛、专题研讨会等多种方式研讨疑难问题,起草拟定《审理房屋买卖合同案件裁判规则指引》《审理民间借贷案件裁判思路》等多份规范性文件,统一裁判尺度,推进类案同判。 法槌起落间,责任千钧重。“择一事,终一生。身披法袍,我愿做一名燃灯者,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司法为民的情怀,为社会大众绽放温暖的法治之光。”侯圣春说。 菏泽市中级人民法院供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