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法治
|
|
核心阅读
国资央企一方面要利用新的技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 本报记者 李立娟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会议认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国资央企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质优是重中之重 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新质生产力主要还是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他用“源、升、态”三个字来概括未来国资央企的重点发力方向。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并制定了一揽子政策。下一步,国资央企将以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为抓手,加快在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上取得关键进展,在央企布局结构上实现战略转型。 对于新质生产力,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对《法治日报》记者解释了她的看法,“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认为,在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时代,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的生产力概念的一个新技术全方位跃升。新质生产力尤其突出了科技创新的作用,以高科技驱动来发展。这与我们所倡导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是一致的。新质生产力是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为当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的支撑和依据。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也认为,新质生产力是由科技革命引领、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新型生产关系匹配、新兴产业承载产生的先进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的产生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创新共同推动的结果:科技创新带来革命性技术,体制机制创新带来新型生产关系,产业创新带来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此,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力争更多标志性成果 张玉卓对“源、升、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源”是指技术源头。近年来,央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23年达到10660亿元;经过多年布局,国产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成果加速涌现。张玉卓表示,下一步央企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同时要正视差距,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力度;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协同,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升”是指产业升级。张玉卓表示,国资央企一方面要利用新的技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2023年,中央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加32.1%。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态”是指创新生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靠人才。”张玉卓表示,国资央企将优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生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鼓励央企科技工作者,以实实在在的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近期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署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打造标志性产品、壮大产业主体、丰富应用场景、优化产业支撑体系六方面共16项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我国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 周丽莎认为,要鼓励企业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创新组织、优化创新生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积极布局新产业新赛道,加快传统产业强基转型,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朱昌明同样认为,国资央企作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国资央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首先是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国资央企如果不能抓住科技革命、产业变更的历史性机遇来形成新质生产力,就不能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切实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则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其次是倒逼体制机制类改革的需要。2024年是国资央企决战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之年,培育新质生产力属于完成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的关键,而新质生产力对于国资央企创新体制机制和新型生产关系有着更为强烈、急迫的要求,这就倒逼国资央企必须动真碰硬开展体制机制类改革,真正推动体制机制类改革任务形神兼备、更广更深落实,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国资央企发展新质生产力应主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胡迟说:“去年以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经进入执行周期,今年,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目标是要完成70%的任务,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时代化和中国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支撑和行动指南,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来讲,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 周丽莎认为,国有企业改革要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是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国有企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与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一代移动通信、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加快构建集群化发展优势。 二是发挥产业控制作用。国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启动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推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推动数字化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国有企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朱昌明认为,国资央企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还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新型生产关系。首先,国资央企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大量使用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生产要素,要发挥国资央企产业链链长和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作用,带动产业链创新链各类主体,协同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营造优势互补、开放融合的科技创新生态。 其次,国资央企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打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本链的融通发展模式,在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广泛参与、资源共享、精准匹配、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圈,切实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再次,国资央企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这就需要国资央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要着力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
国资委多举措推动央企发展新质生产力
|
提高国资央企新兴产业收入占比取得关键进展
|
|
|
|
( 2024-03-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经济法治 |
|
核心阅读
国资央企一方面要利用新的技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 本报记者 李立娟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AI赋能 产业焕新”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题推进会。会议认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是国资央企发挥功能使命,抢抓战略机遇,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质优是重中之重 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新质生产力主要还是要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和质优是重中之重。”他用“源、升、态”三个字来概括未来国资央企的重点发力方向。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并制定了一揽子政策。下一步,国资央企将以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为抓手,加快在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上取得关键进展,在央企布局结构上实现战略转型。 对于新质生产力,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对《法治日报》记者解释了她的看法,“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认为,在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时代,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的生产力概念的一个新技术全方位跃升。新质生产力尤其突出了科技创新的作用,以高科技驱动来发展。这与我们所倡导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是一致的。新质生产力是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为当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的支撑和依据。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也认为,新质生产力是由科技革命引领、生产要素优化组合、新型生产关系匹配、新兴产业承载产生的先进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的产生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创新共同推动的结果:科技创新带来革命性技术,体制机制创新带来新型生产关系,产业创新带来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此,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力争更多标志性成果 张玉卓对“源、升、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源”是指技术源头。近年来,央企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2023年达到10660亿元;经过多年布局,国产大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成果加速涌现。张玉卓表示,下一步央企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争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同时要正视差距,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力度;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协同,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升”是指产业升级。张玉卓表示,国资央企一方面要利用新的技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2023年,中央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加32.1%。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占比要达到35%,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等方面要提前布局。 “态”是指创新生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最终要靠人才。”张玉卓表示,国资央企将优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生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优秀企业家精神,鼓励央企科技工作者,以实实在在的作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近期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部署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打造标志性产品、壮大产业主体、丰富应用场景、优化产业支撑体系六方面共16项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我国未来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安全治理等全面发展,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稳步提升。 周丽莎认为,要鼓励企业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创新组织、优化创新生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积极布局新产业新赛道,加快传统产业强基转型,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朱昌明同样认为,国资央企作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国资央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首先是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国资央企如果不能抓住科技革命、产业变更的历史性机遇来形成新质生产力,就不能有效服务国家战略和切实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则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就无从谈起。 其次是倒逼体制机制类改革的需要。2024年是国资央企决战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关键之年,培育新质生产力属于完成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的关键,而新质生产力对于国资央企创新体制机制和新型生产关系有着更为强烈、急迫的要求,这就倒逼国资央企必须动真碰硬开展体制机制类改革,真正推动体制机制类改革任务形神兼备、更广更深落实,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国资央企发展新质生产力应主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胡迟说:“去年以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经进入执行周期,今年,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目标是要完成70%的任务,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时代化和中国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支撑和行动指南,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来讲,为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 周丽莎认为,国有企业改革要不断增强企业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一是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国有企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与民营企业等各类所有制企业合作,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新一代移动通信、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加快构建集群化发展优势。 二是发挥产业控制作用。国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启动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推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推动数字化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国有企业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朱昌明认为,国资央企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还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新型生产关系。首先,国资央企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大量使用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生产要素,要发挥国资央企产业链链长和原创技术策源地的作用,带动产业链创新链各类主体,协同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营造优势互补、开放融合的科技创新生态。 其次,国资央企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打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本链的融通发展模式,在传统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打造广泛参与、资源共享、精准匹配、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圈,切实提升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性。 再次,国资央企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这就需要国资央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要着力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推动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