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 本报通讯员 王龙江 卢佳银
因建设公司违法分包工程、包工头又迟迟不愿付清工资,五河县东刘集镇农民工姜某等陷入追索劳动报酬困境。得知情况后,依托东刘集镇村居微法庭,五河县人民法院法官联合镇矛盾调解中心调解员、法律援助律师等多元力量,一起对这起纠纷进行调解,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在3月底之前分两次付完110多万元工资款。调解结束,姜某和工友们都很满意,为微法庭的办事效率点赞。 “拖了这么久的工资终于拿到手了,多亏法院帮我们要回这些辛苦钱。”姜某等人见工资有了着落,喜笑颜开。这起涉及70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得到妥善化解。 村居微法庭是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动诉源治理与社会基层治理衔接的创新实践。近年来,面对诉讼案件持续攀升等问题,该院深入调查研究,在前期“一村一法官”“法官进网格”工作开展基础上,联合市委平安办出台《关于开展村居微法庭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以实战管用、群众爱用、村居受用为导向,在全市着力探索村居微法庭的可行性路径,努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降低诉讼案件增量。 自此,以“一根网线、一个终端、一支团队”为配置标准,以村委会、居委会为基本布点,“示范引领+全面推广”相结合的微法庭陆续建设起来。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村居微法庭1134个,培育示范微法庭20个,并联合市妇联、市侨联和雪华商会建成特设微法庭16个。 据了解,村居微法庭配备法院联系干警、庭务主任、庭务副主任各1名。联系干警由法官、法官助理及其他干警组成,负责指导调解、诉讼服务、法治宣传等工作。庭务主任由乡镇综治中心主任担任,负责村居矛盾纠纷梳理汇总,对接法院联系干警,协助保障微法庭运行。庭务副主任由村居干部担任,负责矛盾纠纷日常排查,配合开展调处化解工作。 “针对群众常发简易矛盾纠纷,由庭务副主任先行进行调解,有效发挥‘纠纷的分层过滤’作用。对于需要提供法律专业指导的,庭务副主任与联系干警合力引导化解纠纷,对调解成功后需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指导当事人申请法院司法确认,用司法为调解协议赋予强制执行力。”蚌埠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房鑫说,同时结合地域特点,不拘形式集聚多元解纷力量,统筹解决资源分散、单打独斗、效率低下等问题。 在促进多元化解纠纷基础上,蚌埠中院还注重发挥村居微法庭巡回审判、普法宣传、司法服务、隐患排查等作用。立足法院审判职能,建立“微法庭+巡回审判”模式,定期选取具有示范效果的案件,就地开展巡回审判,当场对旁听群众进行引导释明,拉近群众与法院距离,通过“审理一案”达到“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良好效果。同时将普法宣传同“综治宣传月”结合起来,线下摸排热点问题列出普法清单,结合典型案件,以开设讲座、以案释法等方式主动下沉、精准普法,线上通过微信工作群、网络直播推送“法治e百课”,发布典型案例,并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向基层村居延伸,为群众提供网上立案、诉前调解、在线诉讼等便民司法服务,推动司法服务在村居一线直达共享。 “咱老百姓少跑很多路,在村里就能和法官当面谈心,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案件旁听的村民感慨地说。 记者了解到,蚌埠村居微法庭还建立了涉诉信访预警机制,与75家乡镇(街道)信访超市完成对接,开展涉诉信访问题排查化解,引导当事人理性解决诉求。2023年以来,全市800名干警下沉村居4154次,参与调解纠纷1524件,纠纷调解成功946件,排查涉诉信访隐患800余件,开展巡回审判168件,努力营造“法官在身边、法庭在周边”的社会氛围。 “村居微法庭是一个法院主建、社会共治、成果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以‘小支点’推动审判力量下沉、审判法庭下移、诉讼服务下倾,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送到群众家门口,绘就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蚌埠中院相关负责人说。
|
推动诉源治理与社会基层治理衔接
|
蚌埠中院组建村居微法庭千余个
|
|
|
|
( 2024-03-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 本报通讯员 王龙江 卢佳银
因建设公司违法分包工程、包工头又迟迟不愿付清工资,五河县东刘集镇农民工姜某等陷入追索劳动报酬困境。得知情况后,依托东刘集镇村居微法庭,五河县人民法院法官联合镇矛盾调解中心调解员、法律援助律师等多元力量,一起对这起纠纷进行调解,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在3月底之前分两次付完110多万元工资款。调解结束,姜某和工友们都很满意,为微法庭的办事效率点赞。 “拖了这么久的工资终于拿到手了,多亏法院帮我们要回这些辛苦钱。”姜某等人见工资有了着落,喜笑颜开。这起涉及70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案件,得到妥善化解。 村居微法庭是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推动诉源治理与社会基层治理衔接的创新实践。近年来,面对诉讼案件持续攀升等问题,该院深入调查研究,在前期“一村一法官”“法官进网格”工作开展基础上,联合市委平安办出台《关于开展村居微法庭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以实战管用、群众爱用、村居受用为导向,在全市着力探索村居微法庭的可行性路径,努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降低诉讼案件增量。 自此,以“一根网线、一个终端、一支团队”为配置标准,以村委会、居委会为基本布点,“示范引领+全面推广”相结合的微法庭陆续建设起来。截至目前,全市共组建村居微法庭1134个,培育示范微法庭20个,并联合市妇联、市侨联和雪华商会建成特设微法庭16个。 据了解,村居微法庭配备法院联系干警、庭务主任、庭务副主任各1名。联系干警由法官、法官助理及其他干警组成,负责指导调解、诉讼服务、法治宣传等工作。庭务主任由乡镇综治中心主任担任,负责村居矛盾纠纷梳理汇总,对接法院联系干警,协助保障微法庭运行。庭务副主任由村居干部担任,负责矛盾纠纷日常排查,配合开展调处化解工作。 “针对群众常发简易矛盾纠纷,由庭务副主任先行进行调解,有效发挥‘纠纷的分层过滤’作用。对于需要提供法律专业指导的,庭务副主任与联系干警合力引导化解纠纷,对调解成功后需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指导当事人申请法院司法确认,用司法为调解协议赋予强制执行力。”蚌埠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房鑫说,同时结合地域特点,不拘形式集聚多元解纷力量,统筹解决资源分散、单打独斗、效率低下等问题。 在促进多元化解纠纷基础上,蚌埠中院还注重发挥村居微法庭巡回审判、普法宣传、司法服务、隐患排查等作用。立足法院审判职能,建立“微法庭+巡回审判”模式,定期选取具有示范效果的案件,就地开展巡回审判,当场对旁听群众进行引导释明,拉近群众与法院距离,通过“审理一案”达到“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良好效果。同时将普法宣传同“综治宣传月”结合起来,线下摸排热点问题列出普法清单,结合典型案件,以开设讲座、以案释法等方式主动下沉、精准普法,线上通过微信工作群、网络直播推送“法治e百课”,发布典型案例,并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向基层村居延伸,为群众提供网上立案、诉前调解、在线诉讼等便民司法服务,推动司法服务在村居一线直达共享。 “咱老百姓少跑很多路,在村里就能和法官当面谈心,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案件旁听的村民感慨地说。 记者了解到,蚌埠村居微法庭还建立了涉诉信访预警机制,与75家乡镇(街道)信访超市完成对接,开展涉诉信访问题排查化解,引导当事人理性解决诉求。2023年以来,全市800名干警下沉村居4154次,参与调解纠纷1524件,纠纷调解成功946件,排查涉诉信访隐患800余件,开展巡回审判168件,努力营造“法官在身边、法庭在周边”的社会氛围。 “村居微法庭是一个法院主建、社会共治、成果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以‘小支点’推动审判力量下沉、审判法庭下移、诉讼服务下倾,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送到群众家门口,绘就基层社会治理新‘枫’景。”蚌埠中院相关负责人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