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特刊
|
|
□ 本报记者 张维 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1.69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所说,所涉方方面面需要表述很多,但篇幅又有限。而最终呈现出来的这份“尽可能精简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法治的内容依然很多,足见法治之受重视程度。 尤其是有关法治政府建设的表述,让代表委员们感到非常振奋。《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是令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 “无论是总结2023年工作,还是部署2024年工作,始终都是围绕着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这一核心来总结部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 报告彰显法治政府担当 “这是一份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的好报告,催人奋进,令人感动!报告中有关法治的提法,彰显了法治政府担当。”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说。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我国的法治建设也迈出了新步伐。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0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25部。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吉林功承律师事务所主任迟日大对于这一立法成绩感受很深。“高质量立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立法保障。过去一年,紧紧围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的立法不断提速,并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与社会效应,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理念,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迟日大说。 执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样可圈可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迟日大在调研中发现,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成效显著,老百姓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公平正义深入人心。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吕红兵则对执法中的罚款取消调整予以点赞。2022年和2023年,国务院分别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同时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在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上取得了新的进步。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在吕红兵看来,其中规定的罚款决定要符合法理、事理和情理,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切身感受等,都是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行政执法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践行。 法治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律师,迟日大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感到非常鼓舞人心:“公共法律服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支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是法治建设的重要领域。从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来看,无论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还是全民守法,都需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支撑和保障。” 有了法治的坚实基础,优化营商环境再次迈上新台阶。迟日大在调研中发现,市场主体能感受到法治化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涉及民营经济方面,更是拿出了针对性的实质举措。例如,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再如,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出台公平竞争审查行政法规,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专项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突出问题,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坚持依法监管,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对于这些利好,民营企业感受最为深刻。全国人大代表、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期待着这些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给民营经济带来更大的变化。“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制造更好的创新产品。”钟波说。 除上述内容外,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有多个与法治有关的内容: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依法治港治澳…… 决策政策科学民主依法 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面履行好政府职责。 其中,“人民满意”尤为引人注目。马怀德分析说,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对政府治理能力、治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可以说,这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精神的具体落实。 在涉及政府自身建设方面,政府工作报告还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定政策要遵循规律、广聚共识、于法有据。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并对政府工作人员提出明确要求:遵守法纪、廉洁修身、勤勉尽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 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提高行政效能”的提法在马怀德看来,也非常有意义。“这对于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非常重要。”马怀德说,此外,“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等,也是当下需要重点抓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决策也好,政策也好,科学、民主、依法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马怀德看来,尤其是对政策的更多约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其中的“广聚共识”更是意味着社会各界要对政策有高度认同才可以。 记者发现,对于政策的约束,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其他地方也有呼应。如“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正国对法治政府建设充满期待,在他看来,法治政府首先是坚持政府权力的“有限性”,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政府在宪法和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其次,法治政府是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各级政府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关注民生问题,在有关社会整体利益的公共服务上接受人民的监督。最后,法治政府是坚持权责统一的政府,政府责任是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各级政府应积极回应社会和民众的正当诉求,积极履行其法定职责。 “我们期待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吕红兵说。
|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
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备受关注
|
|
|
|
( 2024-03-06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两会特刊 |
|
□ 本报记者 张维 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1.69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所说,所涉方方面面需要表述很多,但篇幅又有限。而最终呈现出来的这份“尽可能精简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法治的内容依然很多,足见法治之受重视程度。 尤其是有关法治政府建设的表述,让代表委员们感到非常振奋。《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是令他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 “无论是总结2023年工作,还是部署2024年工作,始终都是围绕着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这一核心来总结部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 报告彰显法治政府担当 “这是一份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的好报告,催人奋进,令人感动!报告中有关法治的提法,彰显了法治政府担当。”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说。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我国的法治建设也迈出了新步伐。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0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25部。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吉林功承律师事务所主任迟日大对于这一立法成绩感受很深。“高质量立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立法保障。过去一年,紧紧围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的立法不断提速,并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与社会效应,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理念,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迟日大说。 执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样可圈可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迟日大在调研中发现,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成效显著,老百姓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公平正义深入人心。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吕红兵则对执法中的罚款取消调整予以点赞。2022年和2023年,国务院分别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同时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在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上取得了新的进步。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在吕红兵看来,其中规定的罚款决定要符合法理、事理和情理,充分考虑社会公众的切身感受等,都是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行政执法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践行。 法治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律师,迟日大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感到非常鼓舞人心:“公共法律服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支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是法治建设的重要领域。从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来看,无论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还是全民守法,都需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支撑和保障。” 有了法治的坚实基础,优化营商环境再次迈上新台阶。迟日大在调研中发现,市场主体能感受到法治化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涉及民营经济方面,更是拿出了针对性的实质举措。例如,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再如,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出台公平竞争审查行政法规,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专项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突出问题,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坚持依法监管,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对于这些利好,民营企业感受最为深刻。全国人大代表、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期待着这些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给民营经济带来更大的变化。“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制造更好的创新产品。”钟波说。 除上述内容外,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有多个与法治有关的内容: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依法治港治澳…… 决策政策科学民主依法 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面履行好政府职责。 其中,“人民满意”尤为引人注目。马怀德分析说,政府工作报告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对政府治理能力、治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可以说,这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精神的具体落实。 在涉及政府自身建设方面,政府工作报告还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定政策要遵循规律、广聚共识、于法有据。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并对政府工作人员提出明确要求:遵守法纪、廉洁修身、勤勉尽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 政府工作报告中“全面提高行政效能”的提法在马怀德看来,也非常有意义。“这对于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非常重要。”马怀德说,此外,“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等,也是当下需要重点抓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决策也好,政策也好,科学、民主、依法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在马怀德看来,尤其是对政策的更多约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其中的“广聚共识”更是意味着社会各界要对政策有高度认同才可以。 记者发现,对于政策的约束,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其他地方也有呼应。如“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正国对法治政府建设充满期待,在他看来,法治政府首先是坚持政府权力的“有限性”,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政府在宪法和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其次,法治政府是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各级政府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关注民生问题,在有关社会整体利益的公共服务上接受人民的监督。最后,法治政府是坚持权责统一的政府,政府责任是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各级政府应积极回应社会和民众的正当诉求,积极履行其法定职责。 “我们期待着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吕红兵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