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有一件事,让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陈海仪很有成就感——她一直想为孩子们搭建的“心灵树洞”,在2023年成功落地了。 这个“树洞”,在陈海仪的代表建议中名为“心育亭”,规模类似电话亭,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在线心理咨询服务与心理健康跟踪服务,换言之,这是乡镇一级心理资源中心的下属资源场所。 “青少年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必须要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多措并举缓解目前心理疏导资源短缺等问题。”从事了近30年的少年家事法庭审判工作,陈海仪深感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孩子们的烦恼 时间回到5年前。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陈海仪提交了《关于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体检和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议》,建议将心理健康检查列入学校每年常规检查项目当中,与身体健康检查并重,同时把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进行落实。 建议提出之后,陈海仪在当年通过走访发现,这项建议在广州市的一些中小学有了很大的进展。广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非常重视,投入也比较大。在一些学校,每年都会对全校师生进行心理普查。尤其让她高兴的是,广州市人大还准备通过专门的地方立法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高兴之余,陈海仪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在一些偏远地区,一些孩子很希望有一个地方成为自己的“树洞”,能倾诉心中的烦恼,尤其是在跟父母倾诉无效或者不被父母理解的时候。 一方面,孩子们缺少关爱、倾诉无门,另一方面,偏远地区乡村学校十分缺乏专业心理咨询人才,偏远乡村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陈海仪觉得,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应该从城市转向农村。 “心育亭”的来由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走访和调研,陈海仪将当年的建议进行了“升级”,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关注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在这份建议中,陈海仪提出了多个在乡镇一级构建心理资源中心的方案,其中,就专门提到在心理服务资源相对分散的地方设立“心育亭”。 “部分村居距离县乡镇路途遥远,‘心育亭’作为乡镇心理资源中心下一级的补充资源场所,可以提供多点位的便捷场所,供村居中的青少年使用。”陈海仪认为,作为专门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场所,“心育亭”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改变心理服务资源匮乏的现状,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保证了心理咨询时案主所需要的私密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线上定期跟踪服务。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陈海仪希望能让“心育亭”覆盖一些边远地区的学校,同时,在城市的一些学校里,“心育亭”也可以作为一个心理辅导辅助设施来使用。 陈海仪的这份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各方努力协作之下,2023年,3座“心育亭”率先在广州市落成。其中一座“心育亭”坐落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妇联共同建设的关注女童心理生理以及人身安全的女童保护中心。 “心育亭”的成功落地,让陈海仪连续两届担任人大代表提出的有关“少年心”的建议有了实效。 全方位的保护 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家庭、从司法领域到社会领域,陈海仪数年来持续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提出代表建议推动相关制度落地。 2023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计划着力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倡导全社会协同联动,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构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这些内容,陈海仪在她的代表建议中均有所提及。 在陈海仪看来,此次“心育亭”的落成,不但是代表建议落地的具体、实在的措施,也是连接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学校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和网络保护六大保护的有效载体。小小的“心育亭”,既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小切口,也是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窗口。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应该是全方位的。”陈海仪现在还有一个新的发力点,推动广州市人大制定小切口立法《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陈海仪希望有关“心育亭”的内容可以体现在地方立法当中,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 谈及即将到来的2024年全国两会,这名“法官妈妈”告诉记者,她还会继续为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鼓与呼。
|
|
全国人大代表陈海仪:小小“心育亭”温暖“少年心”
|
|
|
|
( 2024-02-22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有一件事,让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陈海仪很有成就感——她一直想为孩子们搭建的“心灵树洞”,在2023年成功落地了。 这个“树洞”,在陈海仪的代表建议中名为“心育亭”,规模类似电话亭,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在线心理咨询服务与心理健康跟踪服务,换言之,这是乡镇一级心理资源中心的下属资源场所。 “青少年健康事关家庭幸福和民族未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必须要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多措并举缓解目前心理疏导资源短缺等问题。”从事了近30年的少年家事法庭审判工作,陈海仪深感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孩子们的烦恼 时间回到5年前。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陈海仪提交了《关于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体检和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议》,建议将心理健康检查列入学校每年常规检查项目当中,与身体健康检查并重,同时把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进行落实。 建议提出之后,陈海仪在当年通过走访发现,这项建议在广州市的一些中小学有了很大的进展。广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非常重视,投入也比较大。在一些学校,每年都会对全校师生进行心理普查。尤其让她高兴的是,广州市人大还准备通过专门的地方立法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高兴之余,陈海仪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在一些偏远地区,一些孩子很希望有一个地方成为自己的“树洞”,能倾诉心中的烦恼,尤其是在跟父母倾诉无效或者不被父母理解的时候。 一方面,孩子们缺少关爱、倾诉无门,另一方面,偏远地区乡村学校十分缺乏专业心理咨询人才,偏远乡村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陈海仪觉得,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应该从城市转向农村。 “心育亭”的来由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走访和调研,陈海仪将当年的建议进行了“升级”,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关注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在这份建议中,陈海仪提出了多个在乡镇一级构建心理资源中心的方案,其中,就专门提到在心理服务资源相对分散的地方设立“心育亭”。 “部分村居距离县乡镇路途遥远,‘心育亭’作为乡镇心理资源中心下一级的补充资源场所,可以提供多点位的便捷场所,供村居中的青少年使用。”陈海仪认为,作为专门的线上心理咨询服务场所,“心育亭”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改变心理服务资源匮乏的现状,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保证了心理咨询时案主所需要的私密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线上定期跟踪服务。
下转第八版 上接第一版
陈海仪希望能让“心育亭”覆盖一些边远地区的学校,同时,在城市的一些学校里,“心育亭”也可以作为一个心理辅导辅助设施来使用。 陈海仪的这份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各方努力协作之下,2023年,3座“心育亭”率先在广州市落成。其中一座“心育亭”坐落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妇联共同建设的关注女童心理生理以及人身安全的女童保护中心。 “心育亭”的成功落地,让陈海仪连续两届担任人大代表提出的有关“少年心”的建议有了实效。 全方位的保护 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家庭、从司法领域到社会领域,陈海仪数年来持续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通过提出代表建议推动相关制度落地。 2023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该计划着力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倡导全社会协同联动,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相关部门协同联动,构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这些内容,陈海仪在她的代表建议中均有所提及。 在陈海仪看来,此次“心育亭”的落成,不但是代表建议落地的具体、实在的措施,也是连接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社会保护、学校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和网络保护六大保护的有效载体。小小的“心育亭”,既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小切口,也是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窗口。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应该是全方位的。”陈海仪现在还有一个新的发力点,推动广州市人大制定小切口立法《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陈海仪希望有关“心育亭”的内容可以体现在地方立法当中,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更为坚实的法治保障。 谈及即将到来的2024年全国两会,这名“法官妈妈”告诉记者,她还会继续为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鼓与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