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法
|
|
□ 本报记者 徐鹏 近日,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泽军在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2023年青海法院工作。 2023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95811件,审结180798件,同比上升31.67%和39.49%,其中省高院受理案件3318件,审结2635件,同比上升27.41%和25.42%。全省法院50个集体、40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为落实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部署要求,依法审结一审、二审等各类刑事案件7408件,判决6156人。 青海法院坚持依法服务大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认真总结审理省投资集团公司、盐湖股份公司等破产重整案件的成功经验,省高院指导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妥善审理“西钢”重整案,仅用6个月就圆满完成了重整工作,相关企业清偿债务220亿元,4414名职工稳定就业,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得以化解,帮助企业从濒临破产到“涅槃重生”。 同时,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一号、二号司法建议,依法审结建筑工程和房地产类纠纷案件8057件,与省住建厅签署《关于推进房地产及建设工程领域诉源治理工作合作框架协议》,为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审结金融类纠纷案件3624件,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通知》,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依法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82件。明确8个基层法院集中管辖知识产权一审刑事案件,有力推动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体制改革。 青海法院妥善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827件,切实担负起依法保护青海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要求贯穿涉木里矿区非法采矿系列案件审理的始终,把依法审理案件与治理修复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提振市场主体投资信心有机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坚持预防性、恢复性司法理念,构建“案件审理+司法宣传+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的环境司法保护体系。妥善审理华鑫公司破产重整案,保障玛尔挡“水光风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建设项目顺利投产,获评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助力法治政府建设。青海法院依法审结各类行政案件1992件,国家赔偿案件217件。督促行政机关负责人积极出庭应诉,出庭应诉率达84.19%。省高院连续15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部分经验获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推广。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社会治理漏洞,向相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书173份,收到反馈162份。省高院就相关行政部门对通天河流域违法采砂行为未依法及时履行监督执法职责的问题,向省委依法治省办、省自然资源厅发出司法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严格落实责任。 围绕保障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青海法院妥善审理各类民事案件,继续发扬“马背法庭”的经验做法,开展巡回审判2962次,努力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玉树、果洛等地法院在虫草采挖季节加强巡回审判和矛盾化解,就地平息大量涉虫草交易纠纷;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通过“拉面经济云端诉讼服务点”开展巡回审判。 “坚持能动司法,切实推动诉源治理。”张泽军说,全省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设立诉调对接中心54个,值班律师工作站38个,聘请特邀调解组织366个、特邀调解员752名,诉前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5809件。 同时,向全省53家“五合一”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派驻工作人员指导调解;与银保监局、银行等单位共同设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成功调解案件698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乡贤、村干部等“地熟、人熟、事熟”的调解优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聘请全国人大代表、“和美调解室”负责人马世功担任白庄镇人民法庭特邀调解员,调解室先后接待群众2500余人次,调解各类纠纷85件,调解成功76件,调解成功率达89%,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 青海法院还把依法调解的理念贯穿办案始终,加大立案、审判阶段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力度,从源头减少执行案件的数量、有效防范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全省法院调解、撤诉民商事案件64922件,调解率和撤诉率均居全国前列。 2023年,青海高院在全省法院开展为期三年的“质效双优”竞赛活动,定期召开案件质效讲评分析会,进行数据会商,强化“三评查一审核”机制,促进审判权力规范行使,着力提升案件质效。全省法院在案件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办案质效稳步提升。 西宁两级法院收案数量占全省法院的52.6%,在收案数同比增长37.6%的压力下,广大干警加班加点、努力拼搏,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超过90%;海北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开展“程序空转”专项治理,发回重审和改判率下降2.83%;果洛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推进“审前调解+简案快审”模式,全州法院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仅为31.2天。 此外,青海法院不断强化信息化便民举措,全年网上立案9万余件、互联网开庭8000余次、发起电子送达68万余次,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省高院自主研发电子签名系统,在诉讼服务窗口、庭审、远程提讯等场景下完成电子签名2万余次,有效解决了当事人异地签名不便的问题。 对于2024年工作,张泽军表示,将依法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高质量司法服务进一步推进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青海法院服务大局司法为民
|
以高质量司法助力高质量发展
|
|
|
|
( 2024-02-1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政法 |
|
□ 本报记者 徐鹏 近日,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泽军在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2023年青海法院工作。 2023年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95811件,审结180798件,同比上升31.67%和39.49%,其中省高院受理案件3318件,审结2635件,同比上升27.41%和25.42%。全省法院50个集体、40名个人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为落实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部署要求,依法审结一审、二审等各类刑事案件7408件,判决6156人。 青海法院坚持依法服务大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认真总结审理省投资集团公司、盐湖股份公司等破产重整案件的成功经验,省高院指导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妥善审理“西钢”重整案,仅用6个月就圆满完成了重整工作,相关企业清偿债务220亿元,4414名职工稳定就业,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得以化解,帮助企业从濒临破产到“涅槃重生”。 同时,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一号、二号司法建议,依法审结建筑工程和房地产类纠纷案件8057件,与省住建厅签署《关于推进房地产及建设工程领域诉源治理工作合作框架协议》,为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审结金融类纠纷案件3624件,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通知》,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依法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82件。明确8个基层法院集中管辖知识产权一审刑事案件,有力推动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体制改革。 青海法院妥善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827件,切实担负起依法保护青海生态环境的政治责任。把“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要求贯穿涉木里矿区非法采矿系列案件审理的始终,把依法审理案件与治理修复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提振市场主体投资信心有机结合起来,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坚持预防性、恢复性司法理念,构建“案件审理+司法宣传+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的环境司法保护体系。妥善审理华鑫公司破产重整案,保障玛尔挡“水光风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建设项目顺利投产,获评国家公园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助力法治政府建设。青海法院依法审结各类行政案件1992件,国家赔偿案件217件。督促行政机关负责人积极出庭应诉,出庭应诉率达84.19%。省高院连续15年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部分经验获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推广。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社会治理漏洞,向相关单位发出司法建议书173份,收到反馈162份。省高院就相关行政部门对通天河流域违法采砂行为未依法及时履行监督执法职责的问题,向省委依法治省办、省自然资源厅发出司法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严格落实责任。 围绕保障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青海法院妥善审理各类民事案件,继续发扬“马背法庭”的经验做法,开展巡回审判2962次,努力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玉树、果洛等地法院在虫草采挖季节加强巡回审判和矛盾化解,就地平息大量涉虫草交易纠纷;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通过“拉面经济云端诉讼服务点”开展巡回审判。 “坚持能动司法,切实推动诉源治理。”张泽军说,全省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设立诉调对接中心54个,值班律师工作站38个,聘请特邀调解组织366个、特邀调解员752名,诉前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5809件。 同时,向全省53家“五合一”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派驻工作人员指导调解;与银保监局、银行等单位共同设立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成功调解案件698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乡贤、村干部等“地熟、人熟、事熟”的调解优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聘请全国人大代表、“和美调解室”负责人马世功担任白庄镇人民法庭特邀调解员,调解室先后接待群众2500余人次,调解各类纠纷85件,调解成功76件,调解成功率达89%,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全国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 青海法院还把依法调解的理念贯穿办案始终,加大立案、审判阶段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力度,从源头减少执行案件的数量、有效防范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全省法院调解、撤诉民商事案件64922件,调解率和撤诉率均居全国前列。 2023年,青海高院在全省法院开展为期三年的“质效双优”竞赛活动,定期召开案件质效讲评分析会,进行数据会商,强化“三评查一审核”机制,促进审判权力规范行使,着力提升案件质效。全省法院在案件数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办案质效稳步提升。 西宁两级法院收案数量占全省法院的52.6%,在收案数同比增长37.6%的压力下,广大干警加班加点、努力拼搏,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超过90%;海北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开展“程序空转”专项治理,发回重审和改判率下降2.83%;果洛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推进“审前调解+简案快审”模式,全州法院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仅为31.2天。 此外,青海法院不断强化信息化便民举措,全年网上立案9万余件、互联网开庭8000余次、发起电子送达68万余次,努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省高院自主研发电子签名系统,在诉讼服务窗口、庭审、远程提讯等场景下完成电子签名2万余次,有效解决了当事人异地签名不便的问题。 对于2024年工作,张泽军表示,将依法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高质量司法服务进一步推进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