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闻
|
|
□ 本报记者 黄辉
平安,民之所盼、发展之基。 2023年,江西政法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全省政法工作在“八个方面勇争一流”的总体安排,扎实工作、攻坚克难,推动全省社会大局持续保持稳定。 翻开江西平安建设成绩单,一组组鲜活的数字让人眼前一亮:扫黑除恶追捕“漏网之鱼”目标逃犯人数位居全国前列;打击治理电诈犯罪保持发案数、损失数“双下降”;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实现“双下降”;保持“四个未发生”良好态势,公众安全感和群众对政法机关满意度分别达98.71%、97.15%;连续17年获评全国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优秀省。 铸魂强基 托起平安底盘 初心如磐铸忠诚,笃行不怠护平安。 理论学习贯穿始终、调查研究深入细致、推动发展争创一流、检视整改从严从实……江西政法机关积极践行“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打好“组合拳”,练就“真功夫”。 “要努力读出‘真理的味道’,悟透‘活的灵魂’,学到‘看家本领’,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2023年5月举行的江西省委政法委机关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开班式上,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小云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党课”。 主题教育成果迅速转化为平安建设的生动实践。 ——出台《江西省政法工作现代化发展规划(2023-2027年)》,明确五大任务,细化16张重点项目清单和143个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全省政法工作理念、工作体系、工作能力现代化。 ——对照确定的重点民生项目清单,高质量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智能安防小区、防溺水“4+1”工程、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及司法救助等实事,融合解决民生民安问题。 ——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一批难题,纳入主题教育专项整治范围的涉法涉诉信访突出问题化解办结率达97.7%,初步建立了法治化常态化治理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江西省委政法委推动建立“1+N”长效机制,如出台切实防范发生“民转刑”命案10条措施、加强网格化管理指导意见,探索上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针对性派员列席下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党组(党委)民主生活会,以及完善政法干警政治素质项目化考核评价等制度,全面提升政治建设水平,不断夯实平安建设根基。 一项项规章制度、一个个创新举措、一份份民生清单,托举起和谐江西的“平安底盘”。2023年,江西省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汇聚、流转各类民生民安事项1123.7万件,7个工作日内办结率达99.59%;全省综治系统牵头化解矛盾纠纷44.95万件,其中95%以上化解在乡、村两级。 赣鄱大地春潮起,平安路上砥砺行。在新征程的赶考路上,江西涌现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资溪县委政法委、“新时代政法楷模个人”肖秋龙、“全国模范法官”周淑琴以及“用生命践行忠诚誓言”的徐忠坤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群防群治 绘就平安底色 坐落于南昌市逍遥山下的西山万寿宫迎来了久违的烟火气——西山万寿宫庙会民俗文化节于2023年9月重启。 绵延1500余年的西山万寿宫庙会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为期40天的活动中,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多达数十万人次。 人山人海却又秩序井然,其背后是藏蓝身影和“红马甲”的时刻陪伴。南昌公安开启24小时全天候警务模式,因地制宜、科学配警、合理引流,在网格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组织的通力协作下,交出一份庙会现场治安秩序良好、案事件零发生的满意答卷。 积小安,成大安。近年来,“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江西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平安社区、平安景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创建已融入社会生活每一个角落。 从城市到乡村,7.1万余名网格员活跃在7万余个网格中,如同一个个触角,发现、分析、解决、核实反馈问题,将社会治理精细到每一个环节,让“平安江西”的宏伟蓝图从“大写意”绘制成“工笔画”。 萍乡“龚全珍工作室”、九江“浔城志警”、乐平“帮帮团”、丰城“母舅坐上”、龙南“围屋妈妈”等两万多个群众自治组织扎根田间地头,257万名平安志愿者、600余万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群众身边,打开一个又一个基层复杂难解的问题“锁扣”。 “心结”不解,社会难安。近年来,江西精心搭建“966525”全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举办心理健康讲座1.6万余场,在为求助者解开心结的同时,绘成不同人群、异常区域的“心理图谱”,监测干预,主动介入,预防问题“漫堤”。 夯实“小平安”,汇聚“大平安”,从而走向长治久安。江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完善推广寻乌等地有益探索,构建综合施策的“预防在前、全面排查、调解优先、法治保障、闭环管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法治引领 擦亮平安底牌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新年伊始,一场场“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大型普法宣传活动在赣江两岸全面铺开。 江西省司法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开展“有法帮你”五大行动,即“有法帮你助农、纠纷化解安农、法律服务护农、法律援助惠农、普法依法治理育农”,推动“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常态化,让乡村群众遇到问题能够找法“有门”、靠法“有路”。 江西是农业大省,全省4500万人口中40%在农村。聚焦乡村振兴法治需求,江西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视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全国率先开通远程法律服务“乡乡通”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找得着、看得见、用得了的公共法律服务。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开展以来,江西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乡村群众法律援助案件2.8万余件,为群众挽回损失或取得利益3.69亿余元,受益农民和农民工达3.18万人次。 法治,是平安建设的“定盘星”。江西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建设,先后颁布实施《江西省平安建设条例》《江西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江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法治轨道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 以2023年1月起施行的《江西省平安建设条例》为例,江西率先完成平安建设省级立法工作,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让平安建设内涵不断拓展延伸——从发案少、秩序好的“小治安”体系拓展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平安”格局;从过去以治安安全为中心拓展到如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安全,并用立法固化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实效中求长效,以法为方破解顽疾;补短板求突破,全面夯实基层基础;以民生促民安,绘就和谐幸福底色。在自治法治德治、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中,平安江西建设正不断跃上新高度。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迈向新时代的新征程上,一幅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的秀美画卷正在赣鄱大地徐徐铺展。
|
|
平安主旋律回响赣鄱大地
|
江西连续17年获评全国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优秀省
|
|
|
( 2024-01-29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要闻 |
|
□ 本报记者 黄辉
平安,民之所盼、发展之基。 2023年,江西政法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全省政法工作在“八个方面勇争一流”的总体安排,扎实工作、攻坚克难,推动全省社会大局持续保持稳定。 翻开江西平安建设成绩单,一组组鲜活的数字让人眼前一亮:扫黑除恶追捕“漏网之鱼”目标逃犯人数位居全国前列;打击治理电诈犯罪保持发案数、损失数“双下降”;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实现“双下降”;保持“四个未发生”良好态势,公众安全感和群众对政法机关满意度分别达98.71%、97.15%;连续17年获评全国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优秀省。 铸魂强基 托起平安底盘 初心如磐铸忠诚,笃行不怠护平安。 理论学习贯穿始终、调查研究深入细致、推动发展争创一流、检视整改从严从实……江西政法机关积极践行“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打好“组合拳”,练就“真功夫”。 “要努力读出‘真理的味道’,悟透‘活的灵魂’,学到‘看家本领’,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在2023年5月举行的江西省委政法委机关主题教育专题读书班开班式上, 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 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罗小云给大家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党课”。 主题教育成果迅速转化为平安建设的生动实践。 ——出台《江西省政法工作现代化发展规划(2023-2027年)》,明确五大任务,细化16张重点项目清单和143个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全省政法工作理念、工作体系、工作能力现代化。 ——对照确定的重点民生项目清单,高质量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智能安防小区、防溺水“4+1”工程、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及司法救助等实事,融合解决民生民安问题。 ——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一批难题,纳入主题教育专项整治范围的涉法涉诉信访突出问题化解办结率达97.7%,初步建立了法治化常态化治理工作机制。 与此同时,江西省委政法委推动建立“1+N”长效机制,如出台切实防范发生“民转刑”命案10条措施、加强网格化管理指导意见,探索上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针对性派员列席下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党组(党委)民主生活会,以及完善政法干警政治素质项目化考核评价等制度,全面提升政治建设水平,不断夯实平安建设根基。 一项项规章制度、一个个创新举措、一份份民生清单,托举起和谐江西的“平安底盘”。2023年,江西省社会治理现代化大数据平台汇聚、流转各类民生民安事项1123.7万件,7个工作日内办结率达99.59%;全省综治系统牵头化解矛盾纠纷44.95万件,其中95%以上化解在乡、村两级。 赣鄱大地春潮起,平安路上砥砺行。在新征程的赶考路上,江西涌现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资溪县委政法委、“新时代政法楷模个人”肖秋龙、“全国模范法官”周淑琴以及“用生命践行忠诚誓言”的徐忠坤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群防群治 绘就平安底色 坐落于南昌市逍遥山下的西山万寿宫迎来了久违的烟火气——西山万寿宫庙会民俗文化节于2023年9月重启。 绵延1500余年的西山万寿宫庙会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为期40天的活动中,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多达数十万人次。 人山人海却又秩序井然,其背后是藏蓝身影和“红马甲”的时刻陪伴。南昌公安开启24小时全天候警务模式,因地制宜、科学配警、合理引流,在网格员、志愿者等群防群治组织的通力协作下,交出一份庙会现场治安秩序良好、案事件零发生的满意答卷。 积小安,成大安。近年来,“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江西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平安社区、平安景区、平安校园、平安医院……平安创建已融入社会生活每一个角落。 从城市到乡村,7.1万余名网格员活跃在7万余个网格中,如同一个个触角,发现、分析、解决、核实反馈问题,将社会治理精细到每一个环节,让“平安江西”的宏伟蓝图从“大写意”绘制成“工笔画”。 萍乡“龚全珍工作室”、九江“浔城志警”、乐平“帮帮团”、丰城“母舅坐上”、龙南“围屋妈妈”等两万多个群众自治组织扎根田间地头,257万名平安志愿者、600余万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群众身边,打开一个又一个基层复杂难解的问题“锁扣”。 “心结”不解,社会难安。近年来,江西精心搭建“966525”全省社会心理服务热线,举办心理健康讲座1.6万余场,在为求助者解开心结的同时,绘成不同人群、异常区域的“心理图谱”,监测干预,主动介入,预防问题“漫堤”。 夯实“小平安”,汇聚“大平安”,从而走向长治久安。江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完善推广寻乌等地有益探索,构建综合施策的“预防在前、全面排查、调解优先、法治保障、闭环管理”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法治引领 擦亮平安底牌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新年伊始,一场场“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大型普法宣传活动在赣江两岸全面铺开。 江西省司法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开展“有法帮你”五大行动,即“有法帮你助农、纠纷化解安农、法律服务护农、法律援助惠农、普法依法治理育农”,推动“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常态化,让乡村群众遇到问题能够找法“有门”、靠法“有路”。 江西是农业大省,全省4500万人口中40%在农村。聚焦乡村振兴法治需求,江西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视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全国率先开通远程法律服务“乡乡通”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找得着、看得见、用得了的公共法律服务。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开展以来,江西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乡村群众法律援助案件2.8万余件,为群众挽回损失或取得利益3.69亿余元,受益农民和农民工达3.18万人次。 法治,是平安建设的“定盘星”。江西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平安建设,先后颁布实施《江西省平安建设条例》《江西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江西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在法治轨道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 以2023年1月起施行的《江西省平安建设条例》为例,江西率先完成平安建设省级立法工作,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让平安建设内涵不断拓展延伸——从发案少、秩序好的“小治安”体系拓展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大平安”格局;从过去以治安安全为中心拓展到如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安全,并用立法固化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实效中求长效,以法为方破解顽疾;补短板求突破,全面夯实基层基础;以民生促民安,绘就和谐幸福底色。在自治法治德治、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中,平安江西建设正不断跃上新高度。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迈向新时代的新征程上,一幅百姓和顺、城乡和美、社会和谐的秀美画卷正在赣鄱大地徐徐铺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