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中国·身影
|
|
□ 本报记者 王莹 □ 本报通讯员 陈宇航 他的工作没有重来的机会,容不得丝毫差错;他的“战场”不需要助威呐喊,只能在无声世界里独自前行。他就是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田彬。 “排爆就像在生死线上走钢丝,要求每一个排爆手都有一颗‘大心脏’,心无杂念、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田彬说。参加公安工作16年来,他曾参与处置涉爆现场30余次,处置爆炸物19枚,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获评福州市“爱岗敬业模范”、福州市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 1996年,18岁的田彬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负责地雷爆破的工兵。10年后,他转业加入公安队伍,成为一名排爆手,继续发挥专业特长,磨砺排爆经验,逐渐成长为福州警队中的“拆弹专家”。 2016年3月23日傍晚,田彬接到警情,称一名犯罪嫌疑人手持爆炸物欲实施犯罪,他和队员们立即赶赴现场。此时,附近的群众已被疏散,现场拉起了警戒线。 “刚靠近车辆,就能闻到刺鼻的黑火药味,车内有明显的燃烧痕迹。”提起多年前的这次排爆经历,田彬至今仍印象深刻。 按照涉爆现场规范处置流程,田彬和队员们立即行动起来。随着排爆服、便携式X光机、水炮枪、排爆球罐车一一准备妥当,田彬手持X光机,一步一步靠近涉爆物。在X光机的照射下,涉爆物中的爆炸装置“现出原形”。 如何在保护自身安全且对周边群众不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安全拆除炸弹?只见田彬靠近涉爆物,指挥队员架好排爆线路,并将“水炮枪”对准涉爆物。 “嘭!”伴随着一声巨响,涉爆物被拆除。正当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时,细心的田彬却在对涉爆物进行二次检查时发现,拆除效果并不理想,随时还有爆炸的可能。他当机立断,再次穿上排爆服,带上拆解工具,对涉爆物进行手工分解。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在长达20分钟的仔细作业后,田彬转过身来,远远地朝同事们竖起大拇指,大家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有一名歹徒扬言在某公交枢纽站放置了一枚炸弹,请立即前往处置。” 今年8月2日,田彬接到了一条排爆任务指令。他立即携带装备、带领队员赶往现场。经过勘查,排爆队员迅速锁定爆炸物藏匿的位置—— 一辆公交车的左后轮胎内侧。操作手汪杰小心控制,排爆机器人慢慢靠近,伸出“手”夹住爆炸物,缓缓转移至附近一处空旷地带等待处理。随后,全副武装的田彬身着35公斤的排爆服,手持电动排爆杆,小心翼翼地靠近爆炸物,将其牢牢夹住,再缓缓转移至排爆罐中“封印”,现场险情正式解除。 这是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当天组织的一场排爆实战演练。 近年来,福州市承办的各类重大活动越来越多,安全保卫任务也随之加重,排爆训练、实战演练的密度和强度逐步提档升级。今年以来,田彬带领的排爆队已开展实战演练近10场,无一差错。 “每一场演练都是真枪实弹的较量,目的就是要让队员们练就一身真本领,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最大限度确保每一次排爆都万无一失。”田彬说。 闹钟、可乐罐、台灯、书本、许多大小不一的盒子……在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排爆工作实验室的柜子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小物件,这些都是排爆手们每一次“出生入死”后收集的涉爆装置复制品。 “现在,各类爆炸装置大多是自制的,内外部结构复杂,无规律可循,田队要求我们一有空就‘把玩’这些复制品,目的就是为了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爆炸装置,多一些警惕和认识。”队员吴志平介绍。 田斌说,只有高标准和严要求才能带出精兵强将。他根据自己十多年的排爆经验,结合每一个爆炸装置背后的故事,写下了7.5万字的排爆手册,供教学交流使用。训练中,田彬还总结出身着排爆服穿针线、夹绿豆、持电动排爆杆夹鸡蛋等训练方法,让队员们在丰富有趣的训练中提升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就是要让队员们在极其紧张又消耗体能的状态下学会熟练地操作各种设备,并长时间稳定地处置不同的爆炸装置,以此来检验他们能否快速而又细致地解除险情。”田彬解释说,排爆工作的现场处置时间经常长达几十分钟,甚至数个小时,这就要求排爆员必须拥有充足的体能储备和极强的抗压能力。 在田彬的带领下,排爆队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应急处突任务,逐步淬炼成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拆弹警队”。近10年来,排爆队共圆满完成各类大型活动安保及重大警卫任务300余次,执行安检任务1500余场次,在“无声”战场中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图① 田彬在排爆工作室拆解炸弹。 图② 队员给田彬穿上排爆服。 图③ 田彬身着排爆服用筷子夹绿豆,以此锻炼手部灵敏度。 福州市公安局供图
|
|
田彬:每一次都像在生死线上走钢丝
|
|
|
|
( 2023-12-2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平安中国·身影 |
|
□ 本报记者 王莹 □ 本报通讯员 陈宇航 他的工作没有重来的机会,容不得丝毫差错;他的“战场”不需要助威呐喊,只能在无声世界里独自前行。他就是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田彬。 “排爆就像在生死线上走钢丝,要求每一个排爆手都有一颗‘大心脏’,心无杂念、全力以赴完成任务。”田彬说。参加公安工作16年来,他曾参与处置涉爆现场30余次,处置爆炸物19枚,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获评福州市“爱岗敬业模范”、福州市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 1996年,18岁的田彬参军入伍,成为一名负责地雷爆破的工兵。10年后,他转业加入公安队伍,成为一名排爆手,继续发挥专业特长,磨砺排爆经验,逐渐成长为福州警队中的“拆弹专家”。 2016年3月23日傍晚,田彬接到警情,称一名犯罪嫌疑人手持爆炸物欲实施犯罪,他和队员们立即赶赴现场。此时,附近的群众已被疏散,现场拉起了警戒线。 “刚靠近车辆,就能闻到刺鼻的黑火药味,车内有明显的燃烧痕迹。”提起多年前的这次排爆经历,田彬至今仍印象深刻。 按照涉爆现场规范处置流程,田彬和队员们立即行动起来。随着排爆服、便携式X光机、水炮枪、排爆球罐车一一准备妥当,田彬手持X光机,一步一步靠近涉爆物。在X光机的照射下,涉爆物中的爆炸装置“现出原形”。 如何在保护自身安全且对周边群众不造成伤害的情况下安全拆除炸弹?只见田彬靠近涉爆物,指挥队员架好排爆线路,并将“水炮枪”对准涉爆物。 “嘭!”伴随着一声巨响,涉爆物被拆除。正当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时,细心的田彬却在对涉爆物进行二次检查时发现,拆除效果并不理想,随时还有爆炸的可能。他当机立断,再次穿上排爆服,带上拆解工具,对涉爆物进行手工分解。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在长达20分钟的仔细作业后,田彬转过身来,远远地朝同事们竖起大拇指,大家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有一名歹徒扬言在某公交枢纽站放置了一枚炸弹,请立即前往处置。” 今年8月2日,田彬接到了一条排爆任务指令。他立即携带装备、带领队员赶往现场。经过勘查,排爆队员迅速锁定爆炸物藏匿的位置—— 一辆公交车的左后轮胎内侧。操作手汪杰小心控制,排爆机器人慢慢靠近,伸出“手”夹住爆炸物,缓缓转移至附近一处空旷地带等待处理。随后,全副武装的田彬身着35公斤的排爆服,手持电动排爆杆,小心翼翼地靠近爆炸物,将其牢牢夹住,再缓缓转移至排爆罐中“封印”,现场险情正式解除。 这是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当天组织的一场排爆实战演练。 近年来,福州市承办的各类重大活动越来越多,安全保卫任务也随之加重,排爆训练、实战演练的密度和强度逐步提档升级。今年以来,田彬带领的排爆队已开展实战演练近10场,无一差错。 “每一场演练都是真枪实弹的较量,目的就是要让队员们练就一身真本领,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最大限度确保每一次排爆都万无一失。”田彬说。 闹钟、可乐罐、台灯、书本、许多大小不一的盒子……在福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排爆工作实验室的柜子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小物件,这些都是排爆手们每一次“出生入死”后收集的涉爆装置复制品。 “现在,各类爆炸装置大多是自制的,内外部结构复杂,无规律可循,田队要求我们一有空就‘把玩’这些复制品,目的就是为了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爆炸装置,多一些警惕和认识。”队员吴志平介绍。 田斌说,只有高标准和严要求才能带出精兵强将。他根据自己十多年的排爆经验,结合每一个爆炸装置背后的故事,写下了7.5万字的排爆手册,供教学交流使用。训练中,田彬还总结出身着排爆服穿针线、夹绿豆、持电动排爆杆夹鸡蛋等训练方法,让队员们在丰富有趣的训练中提升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 “这种训练方法的目的,就是要让队员们在极其紧张又消耗体能的状态下学会熟练地操作各种设备,并长时间稳定地处置不同的爆炸装置,以此来检验他们能否快速而又细致地解除险情。”田彬解释说,排爆工作的现场处置时间经常长达几十分钟,甚至数个小时,这就要求排爆员必须拥有充足的体能储备和极强的抗压能力。 在田彬的带领下,排爆队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应急处突任务,逐步淬炼成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的“拆弹警队”。近10年来,排爆队共圆满完成各类大型活动安保及重大警卫任务300余次,执行安检任务1500余场次,在“无声”战场中守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图① 田彬在排爆工作室拆解炸弹。 图② 队员给田彬穿上排爆服。 图③ 田彬身着排爆服用筷子夹绿豆,以此锻炼手部灵敏度。 福州市公安局供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