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曹天健 □ 本报通讯员 石 嵩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首家区级调解协会在市南区成立,这是市南区探索构建大调解格局,加强调解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创新举措。此前不久,市南区金门路街道天山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而引人关注的青岛中央法务区涉外法务中心项目建设,目前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近年来,市南区政法系统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工作始终,聚焦加快党建创新品牌建设、场景创新品牌建设、机制创新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着力构建政法“四维”矩阵。培育创新品牌40余个,有效激发政法工作现代化新动能,为维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安全稳定、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市南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东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立稳对党忠诚“定海神针” 市南区政法系统始终牢记“政法姓党是政法机关永远不变的根和魂”,将党建引领贯穿到队伍、业务、文化建设全过程各环节,切实筑牢对党忠诚政治品格。 着力夯实“党建+队伍建设”,在廉洁自律中淬炼忠诚。推动公安系统创建“从警一生,清廉一世”党建品牌,深入开展“清廉公安”集成改革建设,设立清廉课堂,实施清廉教育,深化全过程监督、全周期管理、全方位服务,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新时代公安铁军。 着力强化“党建+业务建设”,在担当作为中践行忠诚。推动法院系统打造“党旗映法徽 初心铸法魂”党建品牌,聚焦破解堵点淤点难点,从解决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入手,深化流程再造迭代更新,明确诉讼服务行为规范,全力推动实现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 着力塑造“党建+文化建设”,在和美善治中砥砺忠诚。以具有时代特征、市南特色的文化氛围为依托,政法部门用心涵养“党心炬暖 长安市南”党建品牌,高标准打造党员活动室,举办“和美善治平安市南——政法文化下基层”活动,推动政法干警、网格员、辖区居民等共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展现昂扬向上政法风貌,构建形成以文铸魂、以文励警、以文聚力的良好工作格局。 擦亮政法为民“鲜明底色” “区政法机关靠前护航保障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三条线’重点工作,加快打造‘阳光政法’场景矩阵,全力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南区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邓英介绍。 市南区开辟双向互动新渠道,创新建立“双报告双评议”制度,健全完善公安局领导、所长和社区民警三级联动机制,所长每季度向街道党工委、社区民警每月向社区党组织述职,接受街道(社区)干部和辖区群众评议,让群众当“考官”、公安来“答卷”。 探索全方位惠企新路径,大力推动法治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益企营商行”等新载体生动解析、以案释法,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精细化引导;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栏,发布典型案例40余篇,为企业送上“指尖上”的法治公开课。 塑造全覆盖普法新格局,创新打造“法润市南”普法品牌,编制“普法日历表”,推出涵盖文艺汇演、模拟法庭、普法开放日、宪法宣誓等内容的普法活动174项,建成15个“标杆式”法治文化阵地,全面实现普法从“一时”到“一地”转变。 锻造效能提升“强力引擎” 市南区政法机关坚持把制度机制建设作为固根本、利长远的工程,积极推进政法工作流程再造、品牌塑造、氛围营造,推动治理能力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以“暖治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加快嵌入人文化、柔性化、社会化治理内核,推出“暖保障”“暖巡防”“暖帮扶”等公共产品;推进精细化民主协商“网格自管共治”新范式,用“四暖工作法”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协商议事中落地生根。 以“暖检务”聚合为民服务“检察力量”,大力培育“民检暖心”民事检察工作品牌,构建“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综合运用“上下一体+刑民协作+一案双查”“检法联动+执行和解+矛盾化解”“建章立制+权益保障+司法救助”“三个三”办案模式,加大对虚假诉讼惩治力度,保护困难人群合法权益。 以“暖复议”释放定分止争“司法温情”,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复议”机制,通过“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受理、一次性告知,让群众“最多跑一趟”;细心了解申请人诉求、细致合法组织调解、细究争议化解情况,有效避免矛盾激化。 打响数字法治“关键战役” 市南区政法机关全面深化数字法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助力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 搭建智慧平台,打造集城区云脑、运行平台、智慧应用为一体的城市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畅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入学、就业、就医、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的网格内办理渠道,打造线上邻里互助圈,形成全区城市治理“一张网”。 聚合智慧资源,推动自主研发,借力科技服务,深化“智慧执行”建设,引入执行RPA技术,利用“法鹰”系统自动实现总对总查控系统一键查询、一键冻结、一键生成法律文书等,以信息化推进执行攻坚,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跑出数字司法“加速度”。 激活智慧引擎,构建以“集约化数据融合体系、一体化整体作战体系、精准化预警防范体系、专业化基础支撑体系”为特点的数值融合作战中心,打造服务全警种的实战驱动引擎和智慧侦查“公安大脑”,切实提升打击犯罪的主动进攻能力,增强打击犯罪战斗力。

|
青岛市市南区构建政法“四维”矩阵
|
40余个创新品牌激发政法现代化新动能
|
|
|
|
( 2023-12-23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 |
|
□ 本报记者 曹天健 □ 本报通讯员 石 嵩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首家区级调解协会在市南区成立,这是市南区探索构建大调解格局,加强调解组织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创新举措。此前不久,市南区金门路街道天山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而引人关注的青岛中央法务区涉外法务中心项目建设,目前已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近年来,市南区政法系统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工作始终,聚焦加快党建创新品牌建设、场景创新品牌建设、机制创新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着力构建政法“四维”矩阵。培育创新品牌40余个,有效激发政法工作现代化新动能,为维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安全稳定、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市南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东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立稳对党忠诚“定海神针” 市南区政法系统始终牢记“政法姓党是政法机关永远不变的根和魂”,将党建引领贯穿到队伍、业务、文化建设全过程各环节,切实筑牢对党忠诚政治品格。 着力夯实“党建+队伍建设”,在廉洁自律中淬炼忠诚。推动公安系统创建“从警一生,清廉一世”党建品牌,深入开展“清廉公安”集成改革建设,设立清廉课堂,实施清廉教育,深化全过程监督、全周期管理、全方位服务,全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新时代公安铁军。 着力强化“党建+业务建设”,在担当作为中践行忠诚。推动法院系统打造“党旗映法徽 初心铸法魂”党建品牌,聚焦破解堵点淤点难点,从解决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入手,深化流程再造迭代更新,明确诉讼服务行为规范,全力推动实现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 着力塑造“党建+文化建设”,在和美善治中砥砺忠诚。以具有时代特征、市南特色的文化氛围为依托,政法部门用心涵养“党心炬暖 长安市南”党建品牌,高标准打造党员活动室,举办“和美善治平安市南——政法文化下基层”活动,推动政法干警、网格员、辖区居民等共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展现昂扬向上政法风貌,构建形成以文铸魂、以文励警、以文聚力的良好工作格局。 擦亮政法为民“鲜明底色” “区政法机关靠前护航保障实体经济和招商引资、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三条线’重点工作,加快打造‘阳光政法’场景矩阵,全力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南区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邓英介绍。 市南区开辟双向互动新渠道,创新建立“双报告双评议”制度,健全完善公安局领导、所长和社区民警三级联动机制,所长每季度向街道党工委、社区民警每月向社区党组织述职,接受街道(社区)干部和辖区群众评议,让群众当“考官”、公安来“答卷”。 探索全方位惠企新路径,大力推动法治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益企营商行”等新载体生动解析、以案释法,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精细化引导;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栏,发布典型案例40余篇,为企业送上“指尖上”的法治公开课。 塑造全覆盖普法新格局,创新打造“法润市南”普法品牌,编制“普法日历表”,推出涵盖文艺汇演、模拟法庭、普法开放日、宪法宣誓等内容的普法活动174项,建成15个“标杆式”法治文化阵地,全面实现普法从“一时”到“一地”转变。 锻造效能提升“强力引擎” 市南区政法机关坚持把制度机制建设作为固根本、利长远的工程,积极推进政法工作流程再造、品牌塑造、氛围营造,推动治理能力治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以“暖治理”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加快嵌入人文化、柔性化、社会化治理内核,推出“暖保障”“暖巡防”“暖帮扶”等公共产品;推进精细化民主协商“网格自管共治”新范式,用“四暖工作法”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协商议事中落地生根。 以“暖检务”聚合为民服务“检察力量”,大力培育“民检暖心”民事检察工作品牌,构建“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综合运用“上下一体+刑民协作+一案双查”“检法联动+执行和解+矛盾化解”“建章立制+权益保障+司法救助”“三个三”办案模式,加大对虚假诉讼惩治力度,保护困难人群合法权益。 以“暖复议”释放定分止争“司法温情”,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复议”机制,通过“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受理、一次性告知,让群众“最多跑一趟”;细心了解申请人诉求、细致合法组织调解、细究争议化解情况,有效避免矛盾激化。 打响数字法治“关键战役” 市南区政法机关全面深化数字法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助力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提速增效。 搭建智慧平台,打造集城区云脑、运行平台、智慧应用为一体的城市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畅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入学、就业、就医、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事项的网格内办理渠道,打造线上邻里互助圈,形成全区城市治理“一张网”。 聚合智慧资源,推动自主研发,借力科技服务,深化“智慧执行”建设,引入执行RPA技术,利用“法鹰”系统自动实现总对总查控系统一键查询、一键冻结、一键生成法律文书等,以信息化推进执行攻坚,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跑出数字司法“加速度”。 激活智慧引擎,构建以“集约化数据融合体系、一体化整体作战体系、精准化预警防范体系、专业化基础支撑体系”为特点的数值融合作战中心,打造服务全警种的实战驱动引擎和智慧侦查“公安大脑”,切实提升打击犯罪的主动进攻能力,增强打击犯罪战斗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