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地方新闻
9 7/9 6 7 8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汉中创新网格化管理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
· 抚州法院执行工作实现全市“一盘棋”
· 山东嘉祥德法并举
帮助信访人“事心双解”
· 北京海淀法院“一体化”模式提升信访工作效能
· 浙江开化法院“数智预警”助推风险精准化解
· 图片新闻
· 依法全面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 以“智”赋能集民意解民忧
· 推动行政复议源头治理

北京海淀法院“一体化”模式提升信访工作效能

( 2023-12-1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地方新闻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刘法官早,公司让我今天去上班,十分感谢。”看到李女士回归职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刘赛的心总算踏实了。李女士因被公司开除,多次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信访,后诉至法院,进入执行阶段后,刘赛多次耐心地释法说理促成双方和解。
  多年来,海淀法院通过成立“办信专班”、制定领导接访办法、与司法救助一体推进等方式,办理各类重点信访挂账案件千余件,干警走访办案的足迹遍及全国200多个市县,行程累计达20万余公里。今年海淀法院全面推进信访案件化解、信源过程把控、诉源矛盾治理三项工作机制,同时加强部门间联动、优化机制间衔接,以“一体化”模式解决群众信访诉求。2023年,承担涉诉信访工作职能的海淀法院综合审判庭摘得“北京市工人先锋号”荣誉,其创立的“与民心贴心”党建品牌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第二届党建创新案例。
  记者了解到,为抓好涉诉信访工作,海淀法院于2019年转变以往的信访工作格局,将该项职能配置于由“全国先进工作者”王志勇负责的综合审判庭,与申诉再审、司法救助一体推进。为实现“有信必复”,该庭成立“办信专班”处置信访来信,针对来信中发现的确有错误的案件,及时启动案件评查与审判监督程序,并将工作向切实为信访群众排忧解难延伸。
  在办理信访案件中,海淀法院综合审判庭干警曾从一位女性当事人的离婚案件信访诉求里,敏锐发现了男方在离婚诉讼中隐瞒债权的问题线索,通过及时纠正错误裁判,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一起延续20年的人事争议案件中,王志勇带队登门走访当事人王阿姨,并“向前一步”与用人单位、社保单位多次协商,为老人解决困扰其多年的退休认定问题。
  每个工作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信访窗口前都能看到院长、庭长接访的忙碌身影。根据海淀法院《院、庭长信访接待工作实施办法》,业务部门负责人在信访窗口轮流接待来访群众,协调督办信访事项,并由院领导轮流监督。首问责任、实时统计、定期通报,成为推进机制落实的“紧箍咒”。仅2023年11月一个月里,就有23名院领导、庭长参与接访48次,促成12起信访案件实质化解。
  作为海淀法院信访工作的牵头人,王志勇的信念始终如一:“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一周的工作日里,这位综合审判庭庭长总有一半时间在实地走访的路上。在办案中他感到,如何让无法获得有效赔偿又生活困难的不幸者摆脱困境,是化解信访案件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此,海淀法院成立了司法救助委员会,制定实施办法及工作细则,要求以走访调查为基础确定“一案一方案”,确保每一分救助资金都花在刀刃上。发放司法救助金后,海淀法院继续压实责任要求,根据救助台账安排专人进行动态跟踪回访,跟进被救助家庭生产生活、心理恢复等情况,努力避免“救后返贫”“救后返困”现象。自2017年以来,海淀法院办结司法救助案件157件,帮助195名当事人摆脱困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