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经纬
|
|
□ 本报记者 章宁旦
550多名职工的饭碗被保住;近200名债权人约9亿元的债务得以清理……近日,随着6.2亿元投资款全额到位,濒临破产的广东省东莞市光华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华医院”)重整成功。 不到一年半时间,从濒临破产清算,到预重整转重整,直至涅槃重生,这家医院是如何被救活的?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这是广东省首例综合性民营医院预重整转重整的成功案件,背后是东莞两级法院通过破产审判救治市场主体,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是你们的积极作为给了医院生还的奇迹,现在医院经营状况良好,新成立的月子中心已开张运营,后续还有一些新的服务上线。”前几天,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东莞一院”)到光华医院进行案后回访,医院院长潘永晃对办案法官刘秋霞感激地说。 大型综合医院濒临破产 光华医院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综合性民营医院,成立于2006年。该院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于一体,医护职工人数550余人。 后因集团战略决策失误,同时受关联公司资金链断裂影响,光华医院陷入债务危机,大量资产被多地法院查封、冻结。2022年5月,债权人向东莞一院执行部门提交申请,请求将光华医院移送破产清算审查。东莞一院经审查后决定启动“执转破”程序,将案件移送该院民五庭进行破产清算申请审查。 然而,法院在审查期间发现,光华医院名下有不动产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医疗设备等资产,并且仍在经营中。 “尽管债务危机难以化解,但是医院每天仍然收治病人约1600人,当时住院病人约220人,并且医院还承担了周边镇街较重的防疫医疗任务。”东莞一院民五庭庭长莫然介绍说,当时光华医院股东也在积极引资以盘活资产,请求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破产清算。 “医院的执业许可资质具有稀缺性和无形价值,光华医院有一定的资产规模和经营基础,也有一定重整价值。”莫然认为,如果启动破产清算程序进行简单债务清理,不利于债权人利益最大化,医院停止经营遣散职工和分流病人,将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风险。如果直接启动重整程序,基于重整的不确定性和破产程序的不可逆性,又难免对医院日常经营产生负面影响,若重整不成功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将引发患者、医护人员的不稳定因素。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方案是最优解? 审判团队从医院长远发展、债权人利益保护、社会发展大局等角度综合考虑,经反复研判论证,决定大胆创新,于2022年7月7日启动预重整程序,开创东莞一院“预重整”先河。 “预重整”是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制度的有效衔接,法院受理破产重整前,具有重整原因的债务人与债权人、出资人等利害关系人通过庭外重组自行协商达成重组方案,在进入重整程序后,经法院审查批准后效力直接延伸到重整程序中,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灵活实现破产拯救功能。 法院为医院对症“开处方” 第一次运用预重整程序来挽救病企,该怎么救?要实施哪些步骤?东莞一院进行了积极探索,最终开出五副“药方”。 “第一副‘药方’是尊重‘意思自治’,提高破产主体参与度。”刘秋霞说,该案进入预重整后,光华医院和主要债权人共同推荐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担任临时管理人。临时管理人在法院指导下,组织债务人、债权人和投资人三方协商重组方案。 第二副“药方”是破产不停产,服务社会和救死扶伤两不误。法院通过“放水养鱼”,准许医院在临时管理人的监督下持续经营,收支通过管理人账户在法院监管下使用。 “比如,全院医护人员每月工资,我们会严格审核、及时发放,确保团队稳定。”刘秋霞介绍说,自启动预重整程序以来,医院经营秩序良好。 第三副“药方”是打好“法院+商会”组合拳,精准引得“活水”来。据介绍,东莞一院与世界莞商联合会联合能动司法,引入东莞民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会员股东投资光华医院,以莞利健康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作为意向投资人,不仅提供了100万元共益债支持医院正常经营,还决定向医院注入重整投资款6.2亿元。 第四副“药方”是自主协商和司法支持,庭外重组和庭内重整有效衔接。临时管理人在法院指导下,与投资人多轮沟通,与广大债权人及出资人充分协商,形成的预重整方案获得高票表决通过。 2023年1月19日这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法院出具了批准重整计划的裁定书,成为光华医院550多名医护职工和近200名债权人最好的春节大礼。 最后一副“药方”便是智慧破产审判。据介绍,光华医院存在涉债人数多、金额大、利益诉求多样、股权被重复质押查封、多起衍生诉讼等复杂现状,案件具有较大的审理难度。但此案从决定预重整到裁定受理重整,用时不到6个月,从正式受理重整到终止重整程序用时仅15天。 “我们敢拍板注资超6亿元,既看重市场潜力,也看重东莞法院在破产重整方面的创新以及专业精神。”东莞民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中心许副总经理表示。 司法支持“病企”重获新生 重整计划敲定,迈出重要一步,而如何让计划落地实施,才是关键。 “因为医院的原法定代表人和股东都是失信被执行人,这直接影响到2023年度社保定点医院资格年审,也影响到投资人执行重整计划的信心和决心。”潘永晃说,开启重整计划之初,信用修复问题就让他们犯了难。 据介绍,基于重整计划执行的特殊情况,东莞一院积极与执行法院沟通处理医院失信工作,指导管理人与申请执行人协商取得书面支持,同时又指导管理人协助投资人尽快办理医院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手续,成功消除信用不良影响,顺利通过社保定点医院资格年审。 “如何让重整投资人取得100%股权也是问题的关键,但光华医院当时还存在股权被重复质押、十多次轮候查封,并且东莞一院并非首封法院等问题。”刘秋霞说,我国现行法律未对破产重整中出资人权益调整对相应质权、查封的影响进行明确规定,该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较大争议。 为确保合法合规完成股权过户手续,东莞一院根据管理人的申请,及时对股权采取了查封冻结措施,同时指导管理人和投资人与相关权利人协商沟通,争取到主要权利人的理解和书面支持。 在此基础上,东莞一院根据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批准重整计划裁定书,向市场监管部门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协助医院股权顺利过户至重整投资人指定主体名下,确保重整计划顺利执行。 “重整计划的成功实施,多亏了法院的指导和协助。”对于法院在整个案件中的智慧处理和辛劳付出,潘永晃印象深刻。 对于此案,中山大学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中心秘书长巢志雄评价说:“法院智慧运用预重整制度,很好地化解了企业内部的治理问题和外部的债务危机,是有为法院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的典范,展现了人民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守护社会民生的担当作为。”
|
|
司法“手术”让民营医院起死回生
|
东莞法院成功审结首例预重整转重整案
|
|
|
( 2023-11-28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法治经纬 |
|
□ 本报记者 章宁旦
550多名职工的饭碗被保住;近200名债权人约9亿元的债务得以清理……近日,随着6.2亿元投资款全额到位,濒临破产的广东省东莞市光华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华医院”)重整成功。 不到一年半时间,从濒临破产清算,到预重整转重整,直至涅槃重生,这家医院是如何被救活的?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这是广东省首例综合性民营医院预重整转重整的成功案件,背后是东莞两级法院通过破产审判救治市场主体,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是你们的积极作为给了医院生还的奇迹,现在医院经营状况良好,新成立的月子中心已开张运营,后续还有一些新的服务上线。”前几天,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东莞一院”)到光华医院进行案后回访,医院院长潘永晃对办案法官刘秋霞感激地说。 大型综合医院濒临破产 光华医院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综合性民营医院,成立于2006年。该院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于一体,医护职工人数550余人。 后因集团战略决策失误,同时受关联公司资金链断裂影响,光华医院陷入债务危机,大量资产被多地法院查封、冻结。2022年5月,债权人向东莞一院执行部门提交申请,请求将光华医院移送破产清算审查。东莞一院经审查后决定启动“执转破”程序,将案件移送该院民五庭进行破产清算申请审查。 然而,法院在审查期间发现,光华医院名下有不动产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医疗设备等资产,并且仍在经营中。 “尽管债务危机难以化解,但是医院每天仍然收治病人约1600人,当时住院病人约220人,并且医院还承担了周边镇街较重的防疫医疗任务。”东莞一院民五庭庭长莫然介绍说,当时光华医院股东也在积极引资以盘活资产,请求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破产清算。 “医院的执业许可资质具有稀缺性和无形价值,光华医院有一定的资产规模和经营基础,也有一定重整价值。”莫然认为,如果启动破产清算程序进行简单债务清理,不利于债权人利益最大化,医院停止经营遣散职工和分流病人,将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风险。如果直接启动重整程序,基于重整的不确定性和破产程序的不可逆性,又难免对医院日常经营产生负面影响,若重整不成功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将引发患者、医护人员的不稳定因素。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方案是最优解? 审判团队从医院长远发展、债权人利益保护、社会发展大局等角度综合考虑,经反复研判论证,决定大胆创新,于2022年7月7日启动预重整程序,开创东莞一院“预重整”先河。 “预重整”是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制度的有效衔接,法院受理破产重整前,具有重整原因的债务人与债权人、出资人等利害关系人通过庭外重组自行协商达成重组方案,在进入重整程序后,经法院审查批准后效力直接延伸到重整程序中,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灵活实现破产拯救功能。 法院为医院对症“开处方” 第一次运用预重整程序来挽救病企,该怎么救?要实施哪些步骤?东莞一院进行了积极探索,最终开出五副“药方”。 “第一副‘药方’是尊重‘意思自治’,提高破产主体参与度。”刘秋霞说,该案进入预重整后,光华医院和主要债权人共同推荐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担任临时管理人。临时管理人在法院指导下,组织债务人、债权人和投资人三方协商重组方案。 第二副“药方”是破产不停产,服务社会和救死扶伤两不误。法院通过“放水养鱼”,准许医院在临时管理人的监督下持续经营,收支通过管理人账户在法院监管下使用。 “比如,全院医护人员每月工资,我们会严格审核、及时发放,确保团队稳定。”刘秋霞介绍说,自启动预重整程序以来,医院经营秩序良好。 第三副“药方”是打好“法院+商会”组合拳,精准引得“活水”来。据介绍,东莞一院与世界莞商联合会联合能动司法,引入东莞民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会员股东投资光华医院,以莞利健康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作为意向投资人,不仅提供了100万元共益债支持医院正常经营,还决定向医院注入重整投资款6.2亿元。 第四副“药方”是自主协商和司法支持,庭外重组和庭内重整有效衔接。临时管理人在法院指导下,与投资人多轮沟通,与广大债权人及出资人充分协商,形成的预重整方案获得高票表决通过。 2023年1月19日这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法院出具了批准重整计划的裁定书,成为光华医院550多名医护职工和近200名债权人最好的春节大礼。 最后一副“药方”便是智慧破产审判。据介绍,光华医院存在涉债人数多、金额大、利益诉求多样、股权被重复质押查封、多起衍生诉讼等复杂现状,案件具有较大的审理难度。但此案从决定预重整到裁定受理重整,用时不到6个月,从正式受理重整到终止重整程序用时仅15天。 “我们敢拍板注资超6亿元,既看重市场潜力,也看重东莞法院在破产重整方面的创新以及专业精神。”东莞民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中心许副总经理表示。 司法支持“病企”重获新生 重整计划敲定,迈出重要一步,而如何让计划落地实施,才是关键。 “因为医院的原法定代表人和股东都是失信被执行人,这直接影响到2023年度社保定点医院资格年审,也影响到投资人执行重整计划的信心和决心。”潘永晃说,开启重整计划之初,信用修复问题就让他们犯了难。 据介绍,基于重整计划执行的特殊情况,东莞一院积极与执行法院沟通处理医院失信工作,指导管理人与申请执行人协商取得书面支持,同时又指导管理人协助投资人尽快办理医院变更法定代表人登记手续,成功消除信用不良影响,顺利通过社保定点医院资格年审。 “如何让重整投资人取得100%股权也是问题的关键,但光华医院当时还存在股权被重复质押、十多次轮候查封,并且东莞一院并非首封法院等问题。”刘秋霞说,我国现行法律未对破产重整中出资人权益调整对相应质权、查封的影响进行明确规定,该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较大争议。 为确保合法合规完成股权过户手续,东莞一院根据管理人的申请,及时对股权采取了查封冻结措施,同时指导管理人和投资人与相关权利人协商沟通,争取到主要权利人的理解和书面支持。 在此基础上,东莞一院根据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批准重整计划裁定书,向市场监管部门出具协助执行通知书,协助医院股权顺利过户至重整投资人指定主体名下,确保重整计划顺利执行。 “重整计划的成功实施,多亏了法院的指导和协助。”对于法院在整个案件中的智慧处理和辛劳付出,潘永晃印象深刻。 对于此案,中山大学司法体制改革研究中心秘书长巢志雄评价说:“法院智慧运用预重整制度,很好地化解了企业内部的治理问题和外部的债务危机,是有为法院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的典范,展现了人民法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守护社会民生的担当作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