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广角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张 智 罗彬
前不久,第74集团军某旅二连组织开展重走“生死在一起”路寻根之旅。二连指导员王高升站在连队曾经战斗过的遗址旁,通过视频连线开展党员宣誓活动,与全连官兵重温“生死在一起”荣誉背后的故事。 1946年8月,二连奉命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全连官兵与数十倍之敌周旋80余天,出色完成任务,没有一个战士掉队。战后,二连被上级授予“生死在一起连”荣誉称号,形成“团结在一起、成长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生死在一起”的优良传统。 进入新时代,二连夯实团结如铁的官兵内部关系,始终坚持“带兵先带情、聚力先聚心”,不断厚实团结相依、风雨相持的战友情谊,引导官兵勇担强军重任、锻造胜战尖刀,不断书写“生死在一起”的新篇章。 怀着同一个信念高举党的旗帜 “我是覃国幸,我的编号是3621,成为‘生死在一起’精神传人,我无上荣光。” 来到二连的每名新兵,都会被授予唯一的编号,这既是荣誉的象征,也代表沉甸甸的责任。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我们连队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王高升说,为了讲好连队红色故事,续写连队红色家谱,他和连队官兵代表重访红色故地、对话革命先辈后代。 在“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中,二连采取理论骨干宣讲、文艺情景课演绎、精彩视频导入等方式,联动开展“生死在一起”大讲堂、“在一起”军营广播等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红色基因传承、身边典型故事等融入课堂、融入训练、融入大项演习。经过教育实践,排长刘楚荣获旅理论精品课第一名,战士李泰安荣获旅理论知识竞赛第一名。 00后战士熊家海来到二连后训练跟不上,理论学不进。察觉他的状态后,王高升特意带他到连史馆感悟“生死在一起”精神,告诉他成长路上全连“一个都不能少”,班长邬善杰时刻关心熊家海的工作生活。一年后,熊家海在连队各项考核中名列前茅。 “来到‘生死在一起连’,让我有了信心和力量,从网瘾少年成为合格军人,‘生死在一起’精神激励我不断进步!”熊家海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这样的励志故事在二连并不少见。藏族下士班长泽仁扎西努力克服语言障碍,随身携带理论书籍背记学习;硕士研究生入伍的覃国幸和二次入伍的王磊互相追赶,双双被评为“理论学习之星”。 “我们连队的底色是鲜艳的红色,有了坚定的思想追随,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连队官兵才能坚定地‘生死在一起’。”二连连长张培金说。 6年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第74集团军某旅移防粤北大地,二连官兵二话不说打起背包,离开待了几十年的驻地,踏上移防之路;5年前,连队集体换装,面对新装备,全连官兵团结一心、集智攻关啃下硬骨头,形成战斗力;去年,连队奉命参加驻地抗洪抢险,出征前夜,指导员还没做战前动员,一份份请战书、决心书就已经摆到桌上。 为着同一个集体付出无限关爱 进入新时代,“生死在一起”精神在二连发展出“不抛弃、不放弃、共成长”的新内涵。他们坚持以上率下,做到同训不同量,训练上干部强于骨干,考核上骨干严于战士,训练场上分组帮带互教互学。 针对新时代官兵特点,连队深入开展“三互”“双四一”和谈心交心活动,把官兵解难帮困工作列为每月重要议事内容,让连队“家”的味道更浓,官兵之间“情”的味道更重。一次,上等兵陈镱博突发低血糖晕倒,副班长简惠彬一路背着他冲向卫生队,片刻不敢放下,直至将他送进医务室,自己累得瘫坐在医务室门口。 当年被关心照顾的新兵泽仁扎西,如今成了老班长那样的爱兵人。班里战士唐楚翔作风懒散、训练垫底,班长泽仁扎西不急不躁,像亲兄弟一样真心帮带。半年后,唐楚翔在连队考核中实现逆袭。 在二连,官兵最看重的情谊是战友情,最关心的事是战友的事。战友心情不好了,想办法靠上去聊一聊;战友生病了,尽心竭力嘘寒问暖;战友遇到困难了,齐心协力搭把手。 今年2月,下士罗江的父亲病危,医药费开销巨大。了解情况后,二连积极为罗江申请“帮战友”慰问金,连队官兵自发为其筹集医疗费。休假在家的班长陈俊强辗转多地,专程上门将捐款送到罗江手中。 战士熊石禹入伍之初思想开小差、训练亮红灯,二连干部骨干悉心对他进行帮带,去年底,熊石禹被表彰为“四有”优秀士兵。下士薛港在去年的士兵考学中落榜,排长刘楚以自身考学经历鼓励他,为他购买考试复习资料,帮助薛港重燃斗志,走进考学提干集训队。 向着同一个目标奋进强军征程 在“生死在一起连”野外驻训点,处处都是战味:野战帐篷内,战斗装具按照出动编组整齐摆放,便于组内战士按需出动;沙盘堆旁,干部骨干围坐一团,战车兵力随机组合,大家深入讨论战法训法。 70多年前,二连先辈以紧紧团结战斗在一起而闻名。走进新时代,连队官兵始终坚持一切向战斗力看齐,瞄准强敌大抓实战化训练,多次被上级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四铁”先进单位、军事训练一级连。近年来,在集团军以上比武中,二连有16人次摘金夺银,18人次被旅队评为“善战尖兵”。 野战俱乐部内,张培金正和几名骨干研究刚受领的战法研究新课题。针对新课题,二连成立攻关小组,干部打头阵、党员当先锋,他们白天泡在训练场研究战法,晚上加班总结经验。两个月后,一套成熟有效的战法成果应运而生。 投影幕布的画面中,只见两名战士跑出巷道穿过街区,向前跃进并迅速登上一处建筑物屋顶。占据有利地形后,随即对“敌”据点守敌实施定点清除,整个行动一气呵成。“向科技借力是我们研究攻关的方向。”张培金说,二连注重科技赋能,结合场地设置,在旅队科研创新小组的指导下,研究设计各型无人机挂载武器平台的功能运用,通过指挥所远程控制无人装备进行精准侦察,并实时回传各小组的行动画面,根据战况推进实现人机协同作战。 以无人设备为代表的科技装备智能嵌入作战体系,让作战行动有了多样化的选择,也让二连课题攻关的难题迎刃而解。 去年6月,旅队参加基地化演习,二连担任营主攻,全连官兵克服高原环境带来的身体不适,探索形成5种进攻方式,创新推出7种战法训法,第一个接受临机抽考、第一个进入配置地域、第一个突破“敌军”阵地,最终取得静态评估不丢一分、现地考核成绩全优、实兵实弹命中率90%以上的优异成绩。在侦察“敌情”过程中,班长李琳带领突击队在草丛潜伏,从下午5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大家手掌、小臂和膝盖都磨掉了皮、扎满了刺,但为了二连荣誉和掩护身边战友,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在艰险环境下,突击队侦获蓝军大量情报,圆满完成演习任务。 在“生死在一起”精神传承下,从战火硝烟的峥嵘岁月,到千帆竞渡的现代战场,无论面对任何困难挑战,二连始终越打越团结、越战越紧密。
■ 短评 让“生死在一起”精神融入血脉 □ 林航
“生死在一起连”始终坚持“带兵先带情、聚力先聚心”,连队官兵不断厚植团结相依、风雨相持的战友情谊,赓续传承优良传统、密切新时代官兵内部关系。 始终怀揣真心,赢得思想上的坦诚相待。带兵最核心的就是思想工作,要想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其“材”。带兵人唯有做察言观色的有心人,才能把握官兵真实想法。唯有怀揣一颗真心,花心思精力,善于察点滴细节,才能把准官兵的思想脉搏、掌握官兵的性格特点、契合官兵的思维方式,从而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方法,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充分付出真心,获得情感上的亲密无间。如果官兵之间没有真感情,就不可能“生死在一起”。带兵人只有真心实意为官兵排忧解难,才能成为他们信赖的亲人和知己。注重把关心关爱做在平时、落在细节。战友间思想有波动,相互聊一聊;身体不舒服,相互送关怀。把爱兵之情注入日常,官兵之间才会敞开心扉。注重能力培养、行为塑造、纠偏正向,既为官兵搭建进步的阶梯、纾解他们的烦恼,也注重纠正官兵思想偏差,做到管中有爱、爱中有管,才能真正凝聚军心、鼓舞士气。 坚持倾注真心,赢得行动上的紧密追随。真心相待才能令行景从。新时代带兵人唯有秉承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带着处处担当作为的使命感,坚持事事以身作则的责任感,官兵才会一呼百应、同仇敌忾、“生死在一起”。广大一线带兵人唯有严人先严己,敢于喊出“跟我上”“我先来”,和官兵们一起苦、一起累、一起干,做到任务面前敢冲锋、遇到危险率先上,塑造“生死与共、向死而生、虽死犹生”的革命生死观,才能熔铸出危难时刻“能托付生命”、紧要关头“敢交出后背”、烽火硝烟“生死在一起”的真情。
|
|
奏响新时代团结如铁的胜战之歌
|
第74集团军某旅“生死在一起连”培塑官兵关系纪实
|
|
|
( 2023-10-25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军事广角 |
|
|
图为第74集团军某旅“生死在一起连”指导员王高升(右三)为官兵讲述连队传家宝的故事。 本报通讯员 张永进 摄 |
|
□ 本报记者 廉颖婷 □ 本报通讯员 张 智 罗彬
前不久,第74集团军某旅二连组织开展重走“生死在一起”路寻根之旅。二连指导员王高升站在连队曾经战斗过的遗址旁,通过视频连线开展党员宣誓活动,与全连官兵重温“生死在一起”荣誉背后的故事。 1946年8月,二连奉命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全连官兵与数十倍之敌周旋80余天,出色完成任务,没有一个战士掉队。战后,二连被上级授予“生死在一起连”荣誉称号,形成“团结在一起、成长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生死在一起”的优良传统。 进入新时代,二连夯实团结如铁的官兵内部关系,始终坚持“带兵先带情、聚力先聚心”,不断厚实团结相依、风雨相持的战友情谊,引导官兵勇担强军重任、锻造胜战尖刀,不断书写“生死在一起”的新篇章。 怀着同一个信念高举党的旗帜 “我是覃国幸,我的编号是3621,成为‘生死在一起’精神传人,我无上荣光。” 来到二连的每名新兵,都会被授予唯一的编号,这既是荣誉的象征,也代表沉甸甸的责任。 “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我们连队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王高升说,为了讲好连队红色故事,续写连队红色家谱,他和连队官兵代表重访红色故地、对话革命先辈后代。 在“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中,二连采取理论骨干宣讲、文艺情景课演绎、精彩视频导入等方式,联动开展“生死在一起”大讲堂、“在一起”军营广播等活动,将党的创新理论、红色基因传承、身边典型故事等融入课堂、融入训练、融入大项演习。经过教育实践,排长刘楚荣获旅理论精品课第一名,战士李泰安荣获旅理论知识竞赛第一名。 00后战士熊家海来到二连后训练跟不上,理论学不进。察觉他的状态后,王高升特意带他到连史馆感悟“生死在一起”精神,告诉他成长路上全连“一个都不能少”,班长邬善杰时刻关心熊家海的工作生活。一年后,熊家海在连队各项考核中名列前茅。 “来到‘生死在一起连’,让我有了信心和力量,从网瘾少年成为合格军人,‘生死在一起’精神激励我不断进步!”熊家海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这样的励志故事在二连并不少见。藏族下士班长泽仁扎西努力克服语言障碍,随身携带理论书籍背记学习;硕士研究生入伍的覃国幸和二次入伍的王磊互相追赶,双双被评为“理论学习之星”。 “我们连队的底色是鲜艳的红色,有了坚定的思想追随,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连队官兵才能坚定地‘生死在一起’。”二连连长张培金说。 6年前,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入推进,第74集团军某旅移防粤北大地,二连官兵二话不说打起背包,离开待了几十年的驻地,踏上移防之路;5年前,连队集体换装,面对新装备,全连官兵团结一心、集智攻关啃下硬骨头,形成战斗力;去年,连队奉命参加驻地抗洪抢险,出征前夜,指导员还没做战前动员,一份份请战书、决心书就已经摆到桌上。 为着同一个集体付出无限关爱 进入新时代,“生死在一起”精神在二连发展出“不抛弃、不放弃、共成长”的新内涵。他们坚持以上率下,做到同训不同量,训练上干部强于骨干,考核上骨干严于战士,训练场上分组帮带互教互学。 针对新时代官兵特点,连队深入开展“三互”“双四一”和谈心交心活动,把官兵解难帮困工作列为每月重要议事内容,让连队“家”的味道更浓,官兵之间“情”的味道更重。一次,上等兵陈镱博突发低血糖晕倒,副班长简惠彬一路背着他冲向卫生队,片刻不敢放下,直至将他送进医务室,自己累得瘫坐在医务室门口。 当年被关心照顾的新兵泽仁扎西,如今成了老班长那样的爱兵人。班里战士唐楚翔作风懒散、训练垫底,班长泽仁扎西不急不躁,像亲兄弟一样真心帮带。半年后,唐楚翔在连队考核中实现逆袭。 在二连,官兵最看重的情谊是战友情,最关心的事是战友的事。战友心情不好了,想办法靠上去聊一聊;战友生病了,尽心竭力嘘寒问暖;战友遇到困难了,齐心协力搭把手。 今年2月,下士罗江的父亲病危,医药费开销巨大。了解情况后,二连积极为罗江申请“帮战友”慰问金,连队官兵自发为其筹集医疗费。休假在家的班长陈俊强辗转多地,专程上门将捐款送到罗江手中。 战士熊石禹入伍之初思想开小差、训练亮红灯,二连干部骨干悉心对他进行帮带,去年底,熊石禹被表彰为“四有”优秀士兵。下士薛港在去年的士兵考学中落榜,排长刘楚以自身考学经历鼓励他,为他购买考试复习资料,帮助薛港重燃斗志,走进考学提干集训队。 向着同一个目标奋进强军征程 在“生死在一起连”野外驻训点,处处都是战味:野战帐篷内,战斗装具按照出动编组整齐摆放,便于组内战士按需出动;沙盘堆旁,干部骨干围坐一团,战车兵力随机组合,大家深入讨论战法训法。 70多年前,二连先辈以紧紧团结战斗在一起而闻名。走进新时代,连队官兵始终坚持一切向战斗力看齐,瞄准强敌大抓实战化训练,多次被上级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四铁”先进单位、军事训练一级连。近年来,在集团军以上比武中,二连有16人次摘金夺银,18人次被旅队评为“善战尖兵”。 野战俱乐部内,张培金正和几名骨干研究刚受领的战法研究新课题。针对新课题,二连成立攻关小组,干部打头阵、党员当先锋,他们白天泡在训练场研究战法,晚上加班总结经验。两个月后,一套成熟有效的战法成果应运而生。 投影幕布的画面中,只见两名战士跑出巷道穿过街区,向前跃进并迅速登上一处建筑物屋顶。占据有利地形后,随即对“敌”据点守敌实施定点清除,整个行动一气呵成。“向科技借力是我们研究攻关的方向。”张培金说,二连注重科技赋能,结合场地设置,在旅队科研创新小组的指导下,研究设计各型无人机挂载武器平台的功能运用,通过指挥所远程控制无人装备进行精准侦察,并实时回传各小组的行动画面,根据战况推进实现人机协同作战。 以无人设备为代表的科技装备智能嵌入作战体系,让作战行动有了多样化的选择,也让二连课题攻关的难题迎刃而解。 去年6月,旅队参加基地化演习,二连担任营主攻,全连官兵克服高原环境带来的身体不适,探索形成5种进攻方式,创新推出7种战法训法,第一个接受临机抽考、第一个进入配置地域、第一个突破“敌军”阵地,最终取得静态评估不丢一分、现地考核成绩全优、实兵实弹命中率90%以上的优异成绩。在侦察“敌情”过程中,班长李琳带领突击队在草丛潜伏,从下午5点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大家手掌、小臂和膝盖都磨掉了皮、扎满了刺,但为了二连荣誉和掩护身边战友,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在艰险环境下,突击队侦获蓝军大量情报,圆满完成演习任务。 在“生死在一起”精神传承下,从战火硝烟的峥嵘岁月,到千帆竞渡的现代战场,无论面对任何困难挑战,二连始终越打越团结、越战越紧密。
■ 短评 让“生死在一起”精神融入血脉 □ 林航
“生死在一起连”始终坚持“带兵先带情、聚力先聚心”,连队官兵不断厚植团结相依、风雨相持的战友情谊,赓续传承优良传统、密切新时代官兵内部关系。 始终怀揣真心,赢得思想上的坦诚相待。带兵最核心的就是思想工作,要想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其“材”。带兵人唯有做察言观色的有心人,才能把握官兵真实想法。唯有怀揣一颗真心,花心思精力,善于察点滴细节,才能把准官兵的思想脉搏、掌握官兵的性格特点、契合官兵的思维方式,从而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方法,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充分付出真心,获得情感上的亲密无间。如果官兵之间没有真感情,就不可能“生死在一起”。带兵人只有真心实意为官兵排忧解难,才能成为他们信赖的亲人和知己。注重把关心关爱做在平时、落在细节。战友间思想有波动,相互聊一聊;身体不舒服,相互送关怀。把爱兵之情注入日常,官兵之间才会敞开心扉。注重能力培养、行为塑造、纠偏正向,既为官兵搭建进步的阶梯、纾解他们的烦恼,也注重纠正官兵思想偏差,做到管中有爱、爱中有管,才能真正凝聚军心、鼓舞士气。 坚持倾注真心,赢得行动上的紧密追随。真心相待才能令行景从。新时代带兵人唯有秉承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带着处处担当作为的使命感,坚持事事以身作则的责任感,官兵才会一呼百应、同仇敌忾、“生死在一起”。广大一线带兵人唯有严人先严己,敢于喊出“跟我上”“我先来”,和官兵们一起苦、一起累、一起干,做到任务面前敢冲锋、遇到危险率先上,塑造“生死与共、向死而生、虽死犹生”的革命生死观,才能熔铸出危难时刻“能托付生命”、紧要关头“敢交出后背”、烽火硝烟“生死在一起”的真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