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
|
□ 本报记者 黄辉 □ 本报通讯员 王涵 温成
“今天我女儿10周岁,请各位亲朋好友聚一下,热闹热闹,来了即是心意,喝酒不必送礼,保持石城人的良好风俗。”近日,为女儿庆生办酒席的赖先生婉拒了来宾的礼金。 “我儿子到念小学的年龄了,想让他去一小读书,原以为要找熟人求这求那,没想到教育局发布公告,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报名。我试着报名后,没几天就在录取结果公示上看到了儿子的名字。”曾为孩子入学发愁的李先生高兴地说。 赖先生和李先生所经历的,正是江西省石城县“请客不收礼、办事不求人”新风尚的一个个缩影。 石城县是中华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素有“客家摇篮”之称,孕育了淳朴善良、包容大度的文化基因。为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推动移风易俗、强化为民服务,石城县加强法治建设,倡导文明新风、简化办事流程,以法之力推进移风易俗新风尚、创新政务服务新举措,奏响了“请客不收礼、办事不求人”的进行曲。 培养“法律明白人” 请客不收礼写进村规民约 近日,石城县屏山镇长溪村下龙胫组村民赖才送给大儿子赖德政办了一场婚礼。 婚礼当天中午12时,在村祠堂内,15桌婚宴热闹开席。亲朋好友陆续赶来,由衷道一声祝福后,便坐下聊天用餐,现场看不到人们熟悉的“送红包”环节。 然而,20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溪村和其他地方一样,请客送礼之风盛行,婚丧嫁娶、搬家乔迁、生日祝寿等酒席繁多,送礼金额和酒席规模也逐年攀升,群众把收到请柬戏称为“红色罚单”。 1997年,长溪村老党员赖德水在自己70岁寿宴时作出了一个“大胆”举动——在请柬上特意加了一句话“来了即是心意、喝酒不必送礼”,办了一场没有收礼的酒席。此后,“请客不收礼”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悄然萌芽。 同一年,长溪村成立村民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带头“请客不收礼”,周边乡村陆续效仿,这股新风迅速吹遍全县。 “‘请客不收礼’发端于民间,得力于党政力推、制度规范,其中法治的力量功不可没。”石城县司法局党组书记黄小荣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近年来,石城县通过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村规民约的修订,特别是将“请客不收礼”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成为乡亲们的共识。 同时,石城县及时出台移风易俗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党员干部“约法三章”,并依托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深入开展大众化、分众化、典型化宣传,向群众算清利弊账、长远账、经济账,让“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如今,在石城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安排多了,不仅从经济上解放了主客双方,更从文化上形成请客“少了金钱味、多了人情味”的礼仪之风。 常态化送法下乡 多部门联动破除陈规陋习 石城县珠坑乡坳背村村民孔先生和张女士自由恋爱多年,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双方父母对两人的婚事都很满意。 然而,谈到彩礼的时候,两家人却闹起别扭。孔先生父母认为两人感情甚好,且当地有返还彩礼的习俗,彩礼表达了心意就行。张女士父母则认为女儿很优秀,彩礼如果比别人低的话,会被村民看不起。 正当双方争执不下之际,坳背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邀请他们来到村法治文化广场进行现场调解。当地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与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一道,从弘扬婚嫁新风、抵制高价彩礼的角度循循善诱,阐明法理、剖析事理、释明情理。很快,双方解开心结、达成一致,并作出决定:不要彩礼。 多年前,因高价彩礼、厚葬负担产生的矛盾纠纷在当地时有发生。为此,石城县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矛盾纠纷专项化解行动,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妇联等部门通力协作,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作用,及时化解婚嫁、彩礼、殡葬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切实保障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石城县普法办牵头组织普法小分队、志愿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常态化开展送法下乡、普法进祠堂等宣传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婚姻家庭、村风民俗、邻里关系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摒弃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 据不完全统计,自实行移风易俗改革以来,石城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参与调解高价彩礼、殡葬等矛盾纠纷案件120件,成功调解117件,调解成功率达97.5%。 法治护航惠民生 用心办好群众每一件事 “办事流程一看就懂,之前我在网上预约过了,今天来现场办理社保业务,只花了十几分钟,不用找熟人,而且效率特别高,工作人员态度特别好。”在石城县市民中心,刘女士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为解决群众办事堵点、痛点、难点等问题,石城县高标准建设全县市民服务中心,县发改委、住建、人社、自然资源等部门进驻“一站式”集成专区集中办公。 截至目前,市民服务中心可集中审批服务事项1141项,96.67%的事项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中心开通电话预约服务,为群众提供全年“不打烊”服务,实现“高频服务随时办、一般服务预约办”,群众办事再也不用“多头跑、来回跑”,基本实现“只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 与此同时,石城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方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轻微违法不罚”“初次违法不罚”等免处罚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并对涉企执法检查发现问题亮出“红灯”,建立静默监督执法制度,要求执法人员依法办事、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做到无事不打扰,营造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 群众的每一件事,都能在法治中找到解决方案。石城县运用法治思维推动移风易俗改革和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用法治之光点亮百姓美好生活,书写了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石城篇章。
|
|
“请客不收礼”纳入村规民约
|
江西石城以法之力推进移风易俗新风尚
|
|
|
( 2023-09-14 ) 稿件来源: 法治日报综合 |
|
□ 本报记者 黄辉 □ 本报通讯员 王涵 温成
“今天我女儿10周岁,请各位亲朋好友聚一下,热闹热闹,来了即是心意,喝酒不必送礼,保持石城人的良好风俗。”近日,为女儿庆生办酒席的赖先生婉拒了来宾的礼金。 “我儿子到念小学的年龄了,想让他去一小读书,原以为要找熟人求这求那,没想到教育局发布公告,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报名。我试着报名后,没几天就在录取结果公示上看到了儿子的名字。”曾为孩子入学发愁的李先生高兴地说。 赖先生和李先生所经历的,正是江西省石城县“请客不收礼、办事不求人”新风尚的一个个缩影。 石城县是中华客家文化发源地之一,素有“客家摇篮”之称,孕育了淳朴善良、包容大度的文化基因。为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推动移风易俗、强化为民服务,石城县加强法治建设,倡导文明新风、简化办事流程,以法之力推进移风易俗新风尚、创新政务服务新举措,奏响了“请客不收礼、办事不求人”的进行曲。 培养“法律明白人” 请客不收礼写进村规民约 近日,石城县屏山镇长溪村下龙胫组村民赖才送给大儿子赖德政办了一场婚礼。 婚礼当天中午12时,在村祠堂内,15桌婚宴热闹开席。亲朋好友陆续赶来,由衷道一声祝福后,便坐下聊天用餐,现场看不到人们熟悉的“送红包”环节。 然而,20世纪八九十年代,长溪村和其他地方一样,请客送礼之风盛行,婚丧嫁娶、搬家乔迁、生日祝寿等酒席繁多,送礼金额和酒席规模也逐年攀升,群众把收到请柬戏称为“红色罚单”。 1997年,长溪村老党员赖德水在自己70岁寿宴时作出了一个“大胆”举动——在请柬上特意加了一句话“来了即是心意、喝酒不必送礼”,办了一场没有收礼的酒席。此后,“请客不收礼”的观念在人们心中悄然萌芽。 同一年,长溪村成立村民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带头“请客不收礼”,周边乡村陆续效仿,这股新风迅速吹遍全县。 “‘请客不收礼’发端于民间,得力于党政力推、制度规范,其中法治的力量功不可没。”石城县司法局党组书记黄小荣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近年来,石城县通过大力培养“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村规民约的修订,特别是将“请客不收礼”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成为乡亲们的共识。 同时,石城县及时出台移风易俗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党员干部“约法三章”,并依托基层思想文化阵地,深入开展大众化、分众化、典型化宣传,向群众算清利弊账、长远账、经济账,让“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如今,在石城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安排多了,不仅从经济上解放了主客双方,更从文化上形成请客“少了金钱味、多了人情味”的礼仪之风。 常态化送法下乡 多部门联动破除陈规陋习 石城县珠坑乡坳背村村民孔先生和张女士自由恋爱多年,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双方父母对两人的婚事都很满意。 然而,谈到彩礼的时候,两家人却闹起别扭。孔先生父母认为两人感情甚好,且当地有返还彩礼的习俗,彩礼表达了心意就行。张女士父母则认为女儿很优秀,彩礼如果比别人低的话,会被村民看不起。 正当双方争执不下之际,坳背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邀请他们来到村法治文化广场进行现场调解。当地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与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一道,从弘扬婚嫁新风、抵制高价彩礼的角度循循善诱,阐明法理、剖析事理、释明情理。很快,双方解开心结、达成一致,并作出决定:不要彩礼。 多年前,因高价彩礼、厚葬负担产生的矛盾纠纷在当地时有发生。为此,石城县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矛盾纠纷专项化解行动,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民政、妇联等部门通力协作,充分发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作用,及时化解婚嫁、彩礼、殡葬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切实保障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石城县普法办牵头组织普法小分队、志愿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常态化开展送法下乡、普法进祠堂等宣传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婚姻家庭、村风民俗、邻里关系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摒弃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 据不完全统计,自实行移风易俗改革以来,石城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参与调解高价彩礼、殡葬等矛盾纠纷案件120件,成功调解117件,调解成功率达97.5%。 法治护航惠民生 用心办好群众每一件事 “办事流程一看就懂,之前我在网上预约过了,今天来现场办理社保业务,只花了十几分钟,不用找熟人,而且效率特别高,工作人员态度特别好。”在石城县市民中心,刘女士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为解决群众办事堵点、痛点、难点等问题,石城县高标准建设全县市民服务中心,县发改委、住建、人社、自然资源等部门进驻“一站式”集成专区集中办公。 截至目前,市民服务中心可集中审批服务事项1141项,96.67%的事项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中心开通电话预约服务,为群众提供全年“不打烊”服务,实现“高频服务随时办、一般服务预约办”,群众办事再也不用“多头跑、来回跑”,基本实现“只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 与此同时,石城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方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轻微违法不罚”“初次违法不罚”等免处罚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并对涉企执法检查发现问题亮出“红灯”,建立静默监督执法制度,要求执法人员依法办事、守住底线、不越红线,做到无事不打扰,营造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 群众的每一件事,都能在法治中找到解决方案。石城县运用法治思维推动移风易俗改革和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用法治之光点亮百姓美好生活,书写了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石城篇章。
|
|
|